数据资产助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24-10-12曹琳琳
大数据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革命使得数据资产的价值更加凸显。组织更关心的是基于大数据、算法的信息技术能否推动组织的发展,能否改变组织底层的生存逻辑,进而能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具有战略意义
企业在过去主要是向外部寻求发展机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盲目的扩张会导致人员冗余、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实际上,再好的行业,也不能保证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例如几年前,共享经济繁荣,共享单车、共享租房、共享汽车……仿佛万物皆可共享。然后,经历了市场的几次洗牌,仅有极少数的企业存活下来。同样的机会,同样的风口,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当市场的热度逐渐冷却下来,企业也趋向理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与其盲目追风口、求扩张,不如在内部寻找驱动因素,利用大数据技术,苦练内功,将重心放在业务、能力、人才等核心竞争力上。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企业想要通过大数据实现盈利,就要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一些企业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内部发展的路径。例如中国金茂集团基于自主研发的天际开放平台构建了贯穿业务全流程的BPM,实现数字化建设。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使用了上海触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研的内容加密解析引擎DRM版权保护和超媒体模块化拼装,实现了数据分析引警。中建西南院开展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字化平台建设,支持设计项目的全过程数字化和二三维一体化设计。某招商局自主研发了招商云并与外部单位合作开展信创云建设,打造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能力。华润云打造了安全可控的自研Laas云平台,帮助企业仅用很少的IT人员就能完成数字化转型。
可以看到,企业正在利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在管理和分析方面远远超出一些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的对应功能。但就现代技术而言,人们无法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捕捉到。乌卡(VUCA,即动态性、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四种特性的简称)时代强调企业管理者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在战略决策上。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之上,企业应建立数字基础观、算法基础观,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获取数据,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企业可以结合外部环境探讨推动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规律,进而帮助企业用好不断出现的新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
在传统战略的导向下,企业的组织性资源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组织行为等等。各个资源互相影响,无法剥离组织单独存在。与传统资源相比,大数据资源是在企业的活动过程中沉淀形成的。比如通过企业前三年的招聘数据可以推测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何种年龄段的员工,各个学历占比多少。企业可还可以基于市场的需求,将这些内部数据进行整合,转变为可供交易的数据,进行变现,使数据产业化。那么对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大数据重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呢?
●提升数据的品质
企业要通过做采集、整理、分析等基本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追溯性、持续性、真实性和共享性。这些品质决定着战略决策方向的正确性。针对特定领域的数据越庞大、越真实、越准确、越可追溯、维度越丰富、越协同共享,越能得出最佳算法并带来竞争优势。
比如,用户使用某个音乐APP听音乐,在注册的过程中,大数据会保留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浏览过的歌曲、喜欢的歌星、过往阅览记录等;围绕某首歌曲的风格,音乐APP会向用户推荐相似的题材歌曲。围绕的数据维度越丰富,越能在两者间建立精准匹配的关系,让音乐APP能够精准洞悉每个用户喜欢的音乐风格,并准确推送喜欢的音乐。这样,运营商便能以更好的体验扩大用户群,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
●保证数据的先发优势
数据竞争一定存在先发优势。企业越是占据特定的场景,更早、更多地获取数据,大数据算法的优势就越明显。当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尚未畅通,但是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比如用户在京东APP上搜索智能洗地机,那么在微信小程序或者其他购物平台上,也会优先推荐智能洗地机。这种商业上的互联得益于大数据的共享。当然,由于市场的复杂和竞争的激烈,同时还鉴于数据安全和监管等原因,企业或机构不敢轻易开放数据,它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产品和生态体系来获得更多数据。但从长远来看,数据是可以创造收益的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早入局规划,越能占据主动。未来数据全面商品化之后,数据的价值会非常明显。
●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每年1月28日,是国际数据保护日,或称为数据隐私保护日。设置国际数据保护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关注数据隐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信息安全。近年来,全球已发生多起数据泄露事件,引发公众愤慨。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施行,安全违法违规事件得到了相应的处罚。2023年6月,昌平网安部门检查发现,昌平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存在数据泄漏的情况,其委托的另一软件公司研发的“基因外显子数据分析系统”,包含公民信息、技术等信息,涉及泄露数据总量达19.1GB。经检查,该软件公司在开发系统互联网测试阶段,未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未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属于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任由信息泄露和滥用,企业会陷入舆论的漩涡,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
●找到“强相关数据”
首先,无论大数据还是小数据,有价值的就是好数据;其次,“大数据”这个词,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个时代标志。实际场景中使用的数据往往是有限的,真正有用的是“小数据”。用户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目前对于企业来说,数据的收集和存储能力并不构成障碍。问题在于,90%的数据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成了“废数据”。
一名用户5年前的互联网数据,对于分析当下或预测未来并没有太多的作用,时间序列上的弱相关度,大大减弱了数据的效力。相关数据,特别要强调与特定场景的相关度。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针对的是某个具体任务或具体目标,需要的数据类型不尽相同。比如,传媒、金融、医疗等各行业需要的细分数据不同,具体到同一行业的子领域也不同。现阶段真正好用的其实是“小数据”。
1997年,奈飞以DVD在线出租起家,还没有那么强的数据能力,幸运的是,它早年就上线了用户打分功能。2007年,奈飞推出流媒体业务“Watch Now”(立即观看)的时候已经积累了20亿条用户打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奈飞就能够非常容易地了解到用户对内容的偏好。这个打分数据就是“小数据”,维度很单一,却非常契合奈飞的业务场景,对内容决策非常有用。“小数据”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
总之,数据已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尽管企业底层的生存逻辑没有变化,但是思维方式需要不断迭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一直存在,尽管有数据的支持,但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难度并没有降低,构建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当前企业的第一目标。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永远是核心。在技术的推动下,领导“人”的方式和方法同样面临全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应努力打造具备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企业,一方面要掌握技术,读懂未来市场;另一方面还要拥有人才,读懂人才。这些新的挑战,对企业及其领导者来说,既倍感振奋,又任重道远。
[本文系工程实践背景下的电子类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研究(GJB1422568); “产教融合”+“课程思政”双驱动育人模式下机器人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GJB1423323)]
作者单位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