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篇教学实施策略
2024-09-28梁会师
【摘 要】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习任务群”应运而生。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整体规划理念下的单篇教学,为发挥其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在把握单元整体架构的基础上,慎重确定单篇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合理丰富单篇教学内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单篇教学效益,切实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任务群 单篇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单元整体规划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应运而生。教师可以从一篇一篇的单篇研究入手,考虑单元的整体价值,形成单元的整体设计;再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来看每一个单篇,它们都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此时的单篇教学就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以往只有单篇、没有单元,不顾单元整体性,无视篇与篇关联性的散点化、碎片化的单篇教学,必将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改头换面”。
一、把握单元整体架构,厘清单篇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关照下的单篇教学,不同单元的单篇教学之间,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不同的逻辑关系:
(一)层级递进型关系
所谓层级递进型关系,即指同一个单元里的数个单篇没有共同的人文主题,主要集中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培养上,前后相承,循序渐进地发展单元语文要素。呈层级递进型关系的单篇教学,在阅读策略单元表现较为明显。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提问策略单元。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和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三篇文章在内容上互不关联,没有统一的人文主题;文章体裁迥异,有童话故事、科学小品文和散文。这四个单篇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所以JPb5WpNQsnQB4xntqLZubg==它们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其教学目的旨在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大胆提出问题的意识;《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在敢于提问的基础上,学习提问的方法—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析和分类整理,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目标更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前三篇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自主阅读质疑,并尝试解决所提问题。各个单篇教学要“各司其位、各尽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价值,圆满达成各自的教学目标,方能切实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二)并列同心型关系
并列同心型关系,即指同一个单元里的数个单篇,思想内容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上,各个单篇不分伯仲,势均力敌。由于这些单篇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上具有较大的承接和层进关系,它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几乎一样,因此,它们的先后教学顺序可以“照本宣科”,也可以相机而动合理调整,以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诗歌单元,在厘清本单元各课教学价值和逻辑关系后,以“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为主题情境创设单元学习任务群,可将四篇课文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艾青的《绿》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纳入任务一“寻找春天的节拍”,冰心的《短诗三首》纳入任务二“发现繁星的韵味”,叶赛宁的《白桦》纳入任务三“窗外,那……”。在各个子任务中辅以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为春天写首诗”“阅读摘抄星星的诗”“举行星空诗歌朗诵会”“写一首诗给窗外”,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充分了解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在教学《短诗三首》时,打乱三首短诗在教材中的编排顺序,将同是歌颂母爱的《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调整到一起学习,既深化了诗歌主题,又促成了诗歌信息的意义建构。
二、整合单元教学资源,丰富单篇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排兵布阵”,单元中的多个单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等就是任由它调配的“各路人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倚仗“各路人马”的通力合作,其中挑大梁的是单篇课文教学,因此,有效地实施单篇教学是关键。考虑“教什么”是实施教学的首要问题,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至于“怎么教”是方法问题,是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语文园地”是单元训练重点的归纳、巩固和延伸,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许多内容与单元的课文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缺乏单元整体意识,在课文、习作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联系“语文园地”的内容,还真就“照本宣科”“摸着石头过河”般地编排顺序,将“语文园地”的所有内容放在了整个单元学习的结尾,严重降低了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应有的教育教学价值。教师应着眼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大单元”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秉承“大概念”聚合原则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使学生在阶段性的单元学习浑然一体、省时增效。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其中的许多内容与本单元的诗歌学习密切相关,在各课教学中可以相机融合:在指导朗读环节,嵌入“交流平台”学习小伙伴对诗歌音乐美的言说—“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以及“日积月累”中朱光潜的名言;在品析感悟环节,嵌入“交流平台”学习小伙伴对诗歌画面美和情感美的见解—“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以及“日积月累”中艾青和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名言。这样设置,既深化了诗歌特点的认知,又让学生在具身体验、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易于理解和接纳别人对诗歌特点的阐述,为积累存储有关诗歌的名言搭建了支架。另外,在《短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可将“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的诗歌仿写练习融入其中,即在《繁星(七一)》学习之后,便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仿照此篇诗歌的表达形式,描写当时的情景。如此从单元整体安排单篇教学,单篇教学才能被“赋予比原来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既避免了重复性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利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形成意义建构。
三、锚定单元语文要素,优化单篇教学活动
一个人的言语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习得的,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教学活动的创设。在大单元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和单篇教学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情境和任务”,单篇教学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单篇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应当放在单元整体的情境任务中考虑。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两小儿辩日》是本单元第一课《文言文二则》的第二篇,课题《两小儿辩日》中的“辩”字,直指单元语文要素,此单篇教学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其他教学任务的实施和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
陈忠云老师在执教此课过程中,紧扣一个“辩”字,创设了五个教学活动:活动一“为何而辩”,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并相机渗透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导;然后结合辩论会告诉学生文中“两小儿”可以称为“正反方”,进而引出他们不同的观点,即为太阳的远近而辩。接着以“正反方在一起,只说自己的观点,能叫辩论吗?”引入活动二“辩据何在”,让学生认识到,既然是辩论,就要为自己的观点找出理由、列举事例。在指名交流“两小儿”各自理由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近大远小”是以视觉为依据,而“近热远凉”是以感觉为依据,让学生领悟“两小儿”争辩的理由之充分,都能起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作用。陈老师还带领学生探讨能否把“两小儿”争辩时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使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这也为学生表演争辩作了准备。活动三“再现辩斗”,邀请学生以正反方的身份上台表演“两小儿”争辩的情景,先用现代白话文,后用书上的文言文,每种方式分别请两组学生表演。每次表演后,陈老师都与“台下的观众”,就“演员”辩论时的语气、动作、表情等予以点评,学生在耳濡目染、参与活动中掌握了辩论的相关要领,表演效果也渐入佳境,这也为接下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开一次辩论会做了铺垫。活动四“以辩识人”,通过对“孔子何许人也?”“如此大的学问家,为什么不能决断呢?”“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这件事可见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这件事,你可以看出这两个小孩怎么样?”等问题的思考交流,清晰立体地认识了故事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能力。活动五“古事今辩”,陈老师带领学生探讨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你会怎样评价他们?”“按现在的科技发展状况,你怎么看待太阳远近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辨能力得到培养。最后,学生对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各抒己见,积极有效地发挥了以文化人的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基于单元整体规划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单篇教学的实施,必须在总揽单元整体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状况和生活实际,坚持“大概念”聚合原则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单篇教学效率,方能切实保障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事实性知识,概括性知识与“大概念”:以语文学科为背景[J].课程·教材·教法,2020(4).
[2]陆志平.从单篇到单元 从单元看单篇[J].七彩语文(习作),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