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进阶:单篇课文学习设计的核心要义
2024-09-28瞿锋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结构化的整体建构。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学习设计就是基于联结、进阶之上,建构一个有梯度、有序列、有逻辑递升的以语文实践为中心的块状结构任务群,让学生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完整且充分地学习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主要从“抓主线建联结,实现学习任务的递进性”“多环节深联结,实现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多层次巧联结,实现活动步骤的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联结 进阶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教学结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变线性架构方式为块状结构方式,从学习主题到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活动步骤,呈现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规定了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是结构化的整体建构。联结,即联系、结合,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与建立文本诸要素(外显的内容、结构、形式与内隐的情感、意义、主旨)之间的多重联系,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将各个知识点、能力点、思维点进行有机结合、重组,再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群,从而生成新的学习意义。进阶,就是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由意及言、由表及里、由学到用,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的学习序列。
一、抓主线建联结,实现学习任务的递进性
学习任务群的本质特征就是整合,即学习内容、活动、方法、资源、评价等多元素的统整。整合的显著标志就是它们具有一个统领性的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就是学习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对课文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基于主线的多方面教学元素的高度联结,改造成真实的情境化学习任务,变静态的语文知识学习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运用。围绕学习主题这条主线设计的系列学习任务,不是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呈现出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递进过程。每一项任务既是前一项任务的扩展,又是为后一项任务作准备。
在学习设计时,主要着力点是先确立能落实学习主题的学习任务。在综合考虑学段、学情,文体、文本语言特点,观照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联结,实现进阶。第一层次:整体感知—在初步理解文本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的同时学会阅读,即掌握“如何读懂”的方式。如读中明晰朗读方法,读中厘清脉络方法,读中掌握概括内容方法等。第二层次:解锁秘妙—在精读中揣摩、品析文本语言,读懂隐含在文章中作者的匠心独运以及独特的构思(文章结构、言语修辞、表达形式、写作手法)的同时提炼写法。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在解密“将‘咬’与‘救’写清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两个具体实用的写作方法:用一连串动词分步写;先写看到的,后写想到的。第三层次:学以致用—即寻求可借鉴之处,实现能力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的情境,实现读写结合,即掌握“如何建构”的能力。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看视频,再运用方法,将“母鸡斗老鹰”中“斗”的过程写清楚。当然,三个层次之间不是绝对独立、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
任务一:扣题目—了解事件,厘清顺序。
任务二:抓人物—关注活动,厘清过程。
任务三:创情境—范文引路,运用方法。
在学习主题“像作者那样写清事情”的统领下,三个任务整体推进。任务一属于“整体感知”层次—以“品一品:如果舍去‘爬’字,以‘天都峰’为题,好不好?为什么?”为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事,并明晰课题“事件+地点”能概括一件事的特点;以“找一找:读课文找出表示‘我’足迹的句子。为什么画这几句?”的探讨,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这个层次的学习,主要指向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任务二属于“解锁奥秘”层次—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思的关键语句,学生以主动研读、探究发现的方式,借助学习工具表格,分栏分步完成填写,从中发现并提炼出作者写清事情过程的方法(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个层次的学习,主要指向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分析力。任务三属于“学以致用”层次—通过一篇课外范例的研读、梳理、讨论,明晰语言内在的规律,加深对写清事情方法的印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然后付诸实践,在情境的创设中运用方法,内化方法。这个层次的学习,主要指向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迁移力、表达力。三个任务,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任务之间具有思维进阶性,在认知结构上先是基础性任务再是挑战性任务,体现了从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的递进过程。
二、多环节深联结,实现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整合相关要素。可以说,语文实践活动是学习任务群的外显载体,是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路径。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根据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设计出具体的学习活动。语文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有三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在真实的情景中,综合运用三种语文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阅读与鉴赏:核心在于“读”字,走进文本,从字词到句段再到篇章,由外而内地吸收—什么意思?好在哪里?重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积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属于输入环节。梳理与探究:核心在于“议”字,深入文本,从聚焦意思到意义再到意图、意味,内外联通地对接—如何归类?有何规律?重在语感的形成与思维的进阶,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发现力,属于联通环节。表达与交流:核心在于“用”字,化用文本,从写字到写话再到写段落,由内而外地言说—想说什么?该怎么说?重在对文本语言的运用与创造,培养学生的迁移力、表达力,属于输出环节。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到三种学习方式“输入、联通、输出”环节的功能特点,或在单个任务的活动之间,或在不同任务的活动之间,有效勾连,实现进阶。
在《爬天都峰》教学中,针对教学任务三“创情境—范文引路,运用方法”,可以拓展为三个连贯的语文学习活动。一是阅读与鉴赏:聚焦范文“跑步比赛”,通过阅读、交流,整体上感知范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人物对象,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二是梳理与探究:聚焦范文的语言结构—通过分层帮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写事的构建模型,先写遇到的困难,再写人物怎么想,接着写人物怎么说,最后写人物怎么做,从而总结出作者写清事情的思路。三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情境任务—作者爬山的过程写得非常简单,就一句话,请你用上刚学到的方法,帮作者写得具体一些。此任务能检验学生运用“作者思维”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多重交互、深度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经历的是一个完整、充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都要同步设想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情境转化,在头脑中预演这个任务的完成情景。
三、多层次巧联结,实现活动步骤的主体性
学习主题明确了“为何要做事”,学习任务揭示了“要做什么事”,学习活动规定了“怎么去做事”,活动步骤则具化了学生的规定动作,预设了“做得怎么样”。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步骤的安排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教师好教”向“学生好学”转变,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抓手,学有层次,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熟读古诗”活动分三个步骤:一读—读慢一点,读得准确;二读—读快一点,读得流利;三读—按照诗句的结构读,读出节奏感。活动步骤要有可操作性,对每个活动步骤中的学习行为,用语文的方式,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或行为指令。如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议一议、写一写等,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连贯而完整地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
学习任务群践行“以终为始”的理念,提倡评价前置的逆向设计。活动步骤的具化,实现了评价要求的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从每一步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变化,学习的效能,以此调节活动进程与指导要点,让学习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据此可以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让核心素养看得见。
《爬天都峰》例文:
在1500米跑步比赛中,小明跑到一半就感觉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重。眼看着后面的选手一个个超过了自己,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还有整整一圈,可我感觉已经没有力气继续跑了,我要停下来了……”这时,他耳边传来同学们的呐喊声:“小明,加油!小明,加油!”看到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他不禁自责起来,于是打消了放弃的念头, 只见他咬紧牙关,加速向终点跑去……
任务三中活动2导入:梳理与探究—聚焦范文的语言结构,需要学生经历三个步骤:一是分一分—一边读一边画出文章的层次;二是议一议—你这样分层的依据;三是说一说—用“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概述,归纳作者写清过程的方法。分一分,议一议,说一说,既是活动步骤,又是评价要求。每一步都是一个层次的学习,前后关联,呈现进阶。分一分是基础,是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感知与语料积累;议一议是深化,是对语言文字的透彻理解与语感培养;说一说是结晶,是对阅读感悟的思维提升与语理掌握。每一步都不可或缺,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步骤,才能实现整体推进、整合发展。
基于单元统整理念下的单篇课文教学,在学习主题的统领下,可以尝试以“联结”“进阶”为设计策略,有梯次地设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活动步骤,让学生在切身体验和语文实践中,从文本学习走向语言运用,从接受知识走向高阶思维,从获得技能走向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法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实践建构[J].人民教育,2022(Z2).
[2]薛法根,沈玉芬.为学习导航:“九宫”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J].语文建设,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