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生”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构建策略
2024-09-28王岩林刘艳华
【摘 要】“融生”教育理念就是通过管理融合、文化融合、课程融合、五育融合,进而形成学校自主管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育人有方、家校协同有力的发展态势。采取“三线并进”实施策略,构建基于“融生”教育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着重开展学科项目式课程、跨学科项目式课程和活动类项目式课程的研究,切实变革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让学习这件事“真实”发生,从而带动学校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关键词】“融生”教育理念 项目式学习 课程构建策略 学习方式变革
“融生”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融生”教育理念是一种认知科学理论,通过感知、运动和感觉经验的融合,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情境。“融”意为“融合”,有“彼此融入、合二为一”之意,“生”意为“共生”“生成”,有“共同发展、新生再生”的寓意。融合为基础,共生为目的,以“生”喻教育的目标,以“融”喻教育的方法。“融生”教育理念就是通过管理融合、文化融合、课程融合、五育融合、师生和家校关系的融合,进而形成学校自主管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育人有方、家校协同有力的发展态势。
目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脱节、融合度不足的问题,这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基于“融生”教育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就要切实变革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让学习这件事“真实”发生。真实的学习是面对真实世界和真实问题,在更复杂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各种潜能被激发,真正投入学习的过程。项目式学习课程克服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融合度不足的弊端,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
在构建项目式学习课程中可以采取“三线并进”实施策略,分层落实研究目标。所谓“三线并进”,即根据学校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分类,分别开展构建学科类项目式、跨学科类项目式和活动类项目式的三类课程的研究。
一、学科类项目式学习课程:以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
学科类项目式学习课程立足学科本位,基于本学科教材,与新课标紧密结合,聚焦本学科关键概念与能力,在对各学科核心概念的功能价值进行深度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将学与用融于同一过程,成为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科类项目式学习能够从经验单元的角度重新设计学习方案,充分利用大单元背景,探究适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项目,开展研究,有利于初次接触项目式学习的教师快速把握项目式学习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开展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从学习双基向提升核心素养转变。
(一)语文项目式学习,立足教材分类实施
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确立了“人文主题为情景,单元要素为核心任务,课后题为基本问题,语文园地为支架”的实施策略。以“单元延展”“综合活动”“专项阅读”三种方式开展实施。
1.单元延展——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单元延展是紧密贴合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依托单元主题、课文、练习等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增加单元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深化单元学习目标。例如,《选择的智慧》立足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文章为依据,教师设计了驱动性问题“我该怎样选择”,引导学生重构课文内容;通过续写、课本剧表演、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在矛盾、输赢、生死面前做出智慧的选择,并尝试迁移至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综合活动——链接生活,体验语文
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活动,链接生活,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我的成长纪念册》这一学习活动是基于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设计的,活动立足于“体验生命的成长”,以“整理精彩瞬间,厚重生活”这一本质问题为引领,在设计、制作纪念册的过程中,有顺序、有选择地安排内容,梳理生活,记录难忘的人和事。
3.专项阅读——走进经典,迁移运用
开展专项阅读类的语文项目式学习,丰富了经典阅读的体验途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升。例如,“环保真经”案例就是带领五年级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西游记》。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为什么我最欣赏他”为问题导引,紧紧抓住“探究经典人物”这一切入点,学生反复阅读原著、畅谈阅读感受、撰写读书体会、表演精彩片段,在读通、读懂原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续写“环保真经”。
(二)数学项目式学习,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
以“创造出引发学生主动进入探索的挑战性问题情境”为策略开展实施,聚焦数学核心概念,引发有意义的数学互动,巩固单元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例如,五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我能长多高”,是在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后,就学生关心的问题“我究竟能长多高”展开。“小小一家之主—采购篇”和“小小一家之主—测量篇”是二年级课例,分别以“如何利用现有的资金购买生活必需物品”“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为情景引导,在“乘法”“长度单位”的单元学习基础上开展学习。
(三)英语项目式学习,注重人文素养提升
以拓宽视野、增强应用能力为实施策略,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多元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五年级英语项目式学习案例“我们的节日”,以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3主题为内容,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交流分享、撰写介绍稿、展示评议,走进传统节日,尝试用英语表达、展示。
二、跨学科类项目式学习课程:以跨学科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
跨学科类项目式课程强调通过学科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实现整体理解,需要汇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科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作作品,让学生深度学习,包含学科延伸和校本课程这两部分内容。教师要积极探索融合各学科因素“学科+”主题式学习方式,寻找不同学科教材中重合度较高、创造性相关联的内容开展研究。其中,将科学、道德与法治、劳动、艺术等学科作为“驱动学科”,将语文、数学、信息科技、英语作为工具类学科。对其中涉及的“驱动学科”和“工具类学科”的课程标准,均要进行深入研读,基于课程内容及学业要求对涉及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厘清所涉及的学科及跨学科素养,形成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目标。
如“软式书刻”课程融合了书法、刻字、雕刻、篆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环保胶片材料、刀刻来表达审美情趣、意境。在五年级“软式书刻—校园美化我参与”一课教学中,教师采取跨学科学习的方式,由书刻指导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执教,以“学校创建文明校园,书刻小组打算申领一面传统文化墙,刻什么内容好?用什么字体刻?”为驱动性问题任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该课例中涉及的主要学科是美术和语文。执教教师通过研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本课例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中国书刻艺术的形式美,能掌握书刻字体中各笔画的刀刻技法。(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创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书刻技法,刀刻出《少年中国说》作品,并能拓印展示。(3)综合素养目标——将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少年中国说》一文的爱国情感渗透到书刻作品中,在团队学习中,让学生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学习软式书刻的兴趣。
三、活动类项目式学习课程:链接学生真实生活经验
活动类项目式课程指向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从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项目。活动项目式学习课程主要是在传承学校已有的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为其注入学习的元素,深入发掘每个主题活动多元的育人价值,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出真实问题或重要事件、热点新闻等项目开展研究,促进价值教育与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线上学习期间,可开展“历经风雨懂事,刻录成长记忆”活动项目式学习。各学科教师立足本学科素养目标,确立研究主题,指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画、表格、语言、探秘、思考等形式,开展与“抗击疫情”有关的融合学习:数学学科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与疫情相关的数、量、算、形、统计等知识;语文学科教师要求学生关注疫情防控期间流行热词,编写防疫词典、给最美逆行者写一封信等;英语学科教师要求学生了解“战疫”中出现的新单词英文缩写;等等。
四、成效:有效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赋能学校发展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潜能
在项目式学习开展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参与主体,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中,学生采取小团队合作模式,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甚至还发现,那些在传统环境下学习困难的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敢于担当。这让我们坚信: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可以激发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能。
(二)不断学习,成就更好的教师
面对项目式学习研究这一挑战,教师不仅要自学、参加培训,还要在“项目组”团队中进行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大家随时分享学习资源,交流体会,不断追问,让协作更加紧密,思考走向纵深。有了项目式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师对研究的态度已经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创造”,有了更强的研发意识和组织能力,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三)深化改革,赋能学校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发展质量取决于课程实施的质量。近几年,我们以学习为抓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地方课程要求和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促进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融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基于学习的小学“融生”课程体系,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7-09.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