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射阳光的“贝壳”

2024-09-27张如春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特殊学生作为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班级的整体和谐与进步。班主任肩负着为特殊学生提供关爱和支持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入了解特殊学生的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策略,以及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融入和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还能提升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班级环境。

【关键词】班主任;特殊学生;尊重;教育生态

回想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和孩子们谱写着大大小小的故事。他们如同沙滩上五彩斑斓的贝壳,形状各异,但每个都包含着一个不同的故事。当他们连成一串时,就成了“回忆”的项链—弥足珍贵!

回忆的潮水涌来,一个“特殊贝壳”搁浅了,笔者连忙上前拾起,捧在手心。

这时,一个踉踉跄跄的小身影向我走来,那是—小A。

这孩子在同伴中似乎总显得“格格不入”:走路一瘸一拐,到处引人注目;不以“正眼”看人,让人难以亲近;爱耍小聪明惹事,使人防不胜防;说话老气横秋,令人啼笑皆非……

一、阳光透进“贝壳”缝隙

一天早上,孩子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小A姗姗来迟。看到满座的同学,他的脸瞬间从“阳光灿烂”转为“阴云密布”,加紧本就不利索的脚步,匆匆挪到座位上。

见到他这幅模样,大家都忍俊不禁。而笔者不免有些心疼,便走到他跟前问:“小A,你是走路来上学的吧?”他抬起眼皮瞅瞅笔者,点点头,就把头埋了下去。

尽管笔者制止了孩子无意但却无礼的“哄笑”,可他们并不明白这份“笑”会有怎样的杀伤力。于是转身问道:“小朋友,你们谁也是走路来上学的?”他们面面相觑,无一举手。“有的小朋友家离学校很近啊,为什么不走路上学呢?”

“走路要花很多时间,上学会迟到的。”

“走路的话我就来不及吃早饭了。”

“我坐爸爸的车,就可以多睡一会儿啦。”

一时间,不用走路上学似乎成了“正规操作”。

笔者话锋一转:“这么说来,小A能走路来上学是多么不容易啊!大家觉得困难的事他却做到了,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他!”

孩子虽小,但觉悟挺高,纷纷鼓起了掌。

不料,“小眼镜”表示不服:“他是个瘸子,走路上学会迟到的。”话音刚落,刚刚“阴转晴”的小A一下就满脸通红,头埋得更深了。笔者忙摘下眼镜,眼神涣散地望向大伙儿:“老师摘了眼镜就看不清你们的脸了。那你们觉得老师是盲人吗?”底下孩子们个个头摇得像拨浪鼓。“可你们知道吗?小A很小的时候生了场大病,他经过了艰苦的训练才能独立行走。我们能用刚才那个词来称呼他吗?”

“不能,那样太没礼貌了!”

“这样的话会伤害到他的,我们应该帮助他。”

孩子虽小,但明辨是非,纷纷发表了一通“正义宣言”。这一刻,悄然无息的改变已经发生,当阳光照进孩子的内心,有一缕透进了小A内心的缝隙。

二、师爱填补“贝壳”裂缝

随着孩子日益熟络,渐渐地,对小A的包容反而减少了。在孩子们看来,也是事出有因。

体育委员拉着小A前来告状:“老师,小A在队伍中总是不对齐,还跑出队伍招惹同学,搞得队伍乱糟糟的。”

小A在一旁委屈地直喘大气。笔者把他拉到身边:“体育委员说的是他所看到的情况,没有问题。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老师还想听听你的说法,才能进行判断。”

小A倾诉起自己的委屈:“老师,我真没有乱跑,我只是想要跟上大家。”

“可是我跟在最后还是会跟不上,所以就想超前。但同学们推我,要把我赶到后面去。”他眉头紧蹙着为自己“伸冤”。

而笔者此刻才意识到是自身疏忽,才会造成让他四面楚歌的处境。其他小朋友上下楼时能慢慢调整好间距,但对小A来说,这一路可谓走得“充满挑战”,恰恰也是这最后的位置让他更迫切于“超车”。

于是,笔者向他表达歉意:“是老师考虑不周到。你一路跟得很吃力吧?以后体育委员带队,你负责在队伍旁监督纪律,自己控制速度,可以吗?”他一脸诧异。笔者忙追问:“这个忙你不愿意帮?”“当然愿意!”他的嘴角划出了一道弯弯的弧线。

“可你要以身作则,把队伍对齐啊。”笔者顺势提出要求。“我是向前看齐了,可他们老冤枉我。”他盯着我,又似乎眼神游离着。之前总以为他是不自信而经常眼神闪躲,而这一刻近距离的眼神交汇,让笔者突然感觉到他的眼神不对劲!

与孩子妈妈沟通后,小A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双眼外斜。对于家长来说,“目之所及,唯吾儿女”,没有对比,确实容易疏忽。

小A就怯生生地问:“老师,我还能监督路队纪律吗?”“当然。”“可……可是医生说我的眼睛……”话没说完,他把头沉了下去。笔者拍拍他的肩:“你看,老师近视了,医生让眼镜帮助我。而你的眼睛目前也需要帮助,你要相信医生,好吗?老师也相信勇敢的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到时你肯定能把队伍管得更整齐。”“嗯!”他隐隐泛着泪花,双眼努力地看过来,用力地点点头。

自此之后,很少再接到关于小A排不整齐的“举报”了,孩子们也似乎找到了让他对整齐的方式,轻声提醒他,示范引导他……

三、友情温暖“贝壳”内心

不久,小A的眼部手术顺利完成。不知是不是看这个世界的感觉不一样了,他时时显得格外的活跃。

这不,在春游的路上,他激动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做游戏,笔者用镜头捕捉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老师,不好啦!不好啦!小A踩到河水里,裤子湿光啦!”一声十万火急的“通报”,让笔者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在哪儿?他人怎么样?”我边问边快步流星地前往“事发地”。

只见小A一手提着鞋,一手拎着包,噤若寒蝉。笔者一把搂过他,上上下下仔细检查了一翻,还好没受伤,上身也没湿。“是不是吓到了?”他默不作声地点点头。内心的惊慌已经够他难受的了,便不再责问,当务之急是解决裤子湿透的问题,以免受凉。

庆幸暖阳高照,有小朋友愿意脱下外裤借给他。可穿着湿透的裤子和鞋子去找厕所着实不便。孩子们纷纷凑上前来,笔者计上心头:“大家背对着我们,围出一个让小A换裤子的空间,可以吗?”话音刚落,大伙儿挨肩擦背,不一会儿就筑起了一圈密不透风的“矮墙”,让我顺利地给小A完成了“换装”。

坐在回程的车上,小A小声对我说:“老师,我只是想证明我能在水中那块石头上站稳……”也许他从小受到过不少异样的眼光,就总想证明自己和别人一样。笔者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不需要去证明什么,在老师眼里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可爱,甚至更勇敢。刚才为我们搭‘围墙’的小朋友有没有嘲笑你呀?”“没有,他们都很紧张,生怕我出事。我以后再也不做危险的事了。”也许是某个瞬间击中了他内心的某处柔软,两行泪从他眼角滑落。

四、光彩透出“贝壳”外衣

“哈哈,他可太有意思了!”“真没想到他这么会说呀!”是谁获得了评委老师倾心?哈哈,是我们班的小A!

瞧,他身穿枣红色长褂,手持话筒,妙语连珠,俨然一个幽默十足的逗哏。这次他代表班级登上小舞台说起了相声,可谓做足了功夫。台上的他绘声绘色,后台的“啦啦队”满怀期待,台下的观众喝彩连连。

这时,笔者仿佛看到那个原先黯淡的“贝壳”散发出一种光彩—那是自信的光芒。

五、后记

时隔2年,毕业的小A突然来信,让笔者很是触动。信中写道:“我们做到了心心相连,互相传递着精神上的鼓舞,让我们共同成长。”

是的,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会遇见各样的学生,也会遇见那些需要特别关心的灵魂。他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内心的天空布满了阴霾。我们的职责就是用爱的力量为他们拨开云雾,用爱的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让阳光透进他们的心田。

回忆的潮水退去,手捧“贝壳”,继续接受着心灵的洗礼……

【参考文献】

[1]陶丽.用爱心托起童心—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