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微”处,暖娃心

2024-09-27黄晓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全员育人导师是一种教育制度,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育人的责任,还要从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肯定能力,“暖”于情;树立自信,“暖”于心;促进交往,“暖”于行三管齐下的方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勇敢应对挑战。

【关键词】全员导师制;抗挫教育;人际交往

“全员育人导师制”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于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笔者班级的芸芸同学因为家庭教育缺失、人际交往障碍等因素,一度想放弃学业,为帮助芸芸走出困境,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决定对她进行抗挫教育,希望在陪伴她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情境再现

“黄老师,芸芸哭了,谁劝都没用。”听到班干部小戴的报告,笔者随即来到教室,慢慢走到芸芸身边:“芸芸,遇到什么困难了?跟老师说说?”芸芸依旧啜泣不出声。见状,笔者轻拍她的肩膀,牵着她的手,把她带到了办公室,想等她情绪缓解过后再和她好好聊聊。然而20分钟后,芸芸站起身说:“老师,我不哭了,先回教室做作业了。”刚想请她留步,她却果断地离开了办公室。或许是孩子一时的情绪波动,便没再追问。

两天后的一个中午,芸芸突然流着泪报告:“黄老师,我肚子特别疼,我想回家。”笔者立刻轻抚她的肚子,想要确认疼痛的位置,可她似乎每一处都很疼痛。笔者马上带她来到校医务室检查,校医见孩子这般不适,也无法确诊病因,建议通知家长接回就医。笔者随即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没过一会儿孩子被顺利接回。那天晚上,笔者致电芸芸的妈妈,询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妈妈却告诉我:“带孩子医院检查后,一切正常。可回家后,她就是躺在床上,一言不发,任我们如何询问,她始终没有回应。老师,你要帮我好好在班里问问,我们芸芸到底怎么了?”得知情况后,笔者决定第二天去班级做个调查。

第二天一早,笔者便找到她的同桌了解情况,经过一番调查,原来因为这次英语小测发挥失常,同学们在议论,她无法承受,才会借口肚子疼想回家……从这以后,芸芸便经常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来上学,即使被父母强硬拖入教室,她也是把头埋在桌上独自落泪,对老师和同学的任何言语和行为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弄伤自己,强迫家人将其接回家。

芸芸这个孩子怎么会如此脆弱呢?笔者对她进行了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二、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势单力“微”

天资聪颖的芸芸是独生女,家庭经济良好,长辈厚爱,环境优越,生活一帆风顺。在老师、家长的眼中,她是一个优等生。

然而,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经商,芸芸由外公外婆照顾,对其宠溺娇惯,使得她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更是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个人成长,谨小慎“微”

父母无暇照顾,但对她的期望值却很高,所以对她的诸多表现都不予以肯定。以往的荣誉,父母的期望,以及因期望过高给予孩子的不适度目标和指责、批评,使得孩子心理上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父母的不关心,外6zOcvt6ec8kGowyI4xThloX5Mixqe5DC1KSmM1pTOns=祖父母的宠爱又使她缺乏了面对挫折的经验。所以,每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心理失衡,产生失落、焦躁、逃避的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

3.同伴互助,微乎其“微”

自我意识较强的芸芸,常常独来独往,加之腼腆内向的性格,身边几乎没有要好的小伙伴相随,这让她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倾诉的对象,自然也不会有人伸手助她走出阴霾。

长时间的形单影只,也让娇小的芸芸逐渐脱离了群体的关注,她也开始变得不太合群,对于同学们的言行举止特别敏感,一句无心的话语,在她听来便是刺耳的伤害。长此以往,也让她拥有了一颗易碎玻璃心。

三、实施教育

1.肯定能力,“暖”于情

英语小测事件后,笔者登门拜访了芸芸家,想着在家里她会更加放松一些,交流也更容易一些。来到她家后,与其父母简单做了交流,并告知了自己登门的目的,其父母欣然接受也积极配合。与一家人闲聊过后,笔者提出想参观芸芸的书房,芸芸便欣然答应。

笔者伺机领她坐在了沙发上与她交流谈心,在这样温馨私密的小小空间里,芸芸也很自然地吐露出内心的烦恼,顺着她的情绪,笔者开始不断引导她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并共同回忆了她入小学以来取得的优秀成绩,让她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价值,与此同时,笔者也自然而然地剖析了她的不足,并给她提出了整改建议,芸芸没有抵触,欣然接受,也对自身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树立自信,“暖”于心

为了让芸芸真正走出阴霾,融入集体生活,笔者计划着帮助她在生活中展现自身能力,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勇于直面挫折。

临近“六一”庆典,笔者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台舞蹈表演,并且为她精心挑选同台演出的同伴,势必让节目成为全场的焦点,以给她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不出所料,在笔者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舞蹈节目获得了最佳人气的殊荣。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增加了她在新环境中独自应对困难的信心,也让她在挫折面前能够敞开胸怀,勇敢应对,积极的态度也势必会帮助她得到更好的结果。周而复始,诸多的良性循环过程,使其自信心不断在新环境中被强化,抵抗挫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3.促进交往,“暖”于行

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芸芸持之以恒地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经过与三位主课老师的协商,我们决定抓住契机,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让芸芸在接受挫折、化解挫折中练就战胜挫折的意志。笔者赋予她语文课代表一职,负责收发作业,帮助其他同学订正、默写。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恰到好处地增加了他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她与同学间的距离,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奠定了基石。这样,当挫折来临时,也就少了茫然无助、孤立无援的惊慌失措。一段时间的磨合与交往,芸芸人际关系得到很大改善,脸上也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

四、案例反思

1.及时帮助,沟通疏导

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挫折往往惊慌失措。此时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倾诉对象,还要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分析其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协助他们共渡难关,培养学生抵抗挫折、化解挫折的能力。

2.鼓励信任,直面挫折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给予学生更多正面的指导和帮助,可以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因此不论学生采用何种方法,使自己鼓起勇气面对挫折,哪怕结局并不完美,只要他们不退缩,勇往直前就要及时加以肯定,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才能帮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3.认识自我,助力成长

心灵的坚韧与活力是生命力的核心,挫折教育无疑为这心灵的成长注入了强大力量。当孩子们在生活中遭遇困难与挫折时,作为导师,必须鼓励学生正视挫折,从中汲取教训,并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集体活动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在一轮轮的实践挑战中锤炼意志。长此以往,孩子们终将在教育中得到成长,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能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抗挫教育,宛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深刻。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挫折教会我们坚韧,陪伴我们成长。每一次跌倒,都是生命之花绽放的序曲,每一次爬起,都是心灵之树扎根的坚韧。为人师要做的,便是贴近学生,用自己的一颗心换取学生的信任,也要于生活的“微”处,滋养孩子稚嫩的心灵,点亮学生的心灵之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S].2023(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08).

[3]张绣琴.中小学实施挫折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