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体验过程中建立方位空间观念的案例分析
2024-09-27桂菲
【摘要】文章以沪教版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东南西北”为例,浅谈在方位认识的教学中,如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和目的,建立方位的空间观念,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元化体验;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像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东南西北”是沪教版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中的内容。除了能对东南西北4个方位进行识别,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地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还会认识表示“东、南、西、北”的4种符号,会运用符号记录行走路线,并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选择最短路线,发展空间观念。
一、案例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用“东西南北”方位词去描述位置关系是每天要发生的事,人们只要涉及出行就避免不了辨别方向,描述路线,还要查阅地图资料。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现实情景出发学习方向与位置是必然选择。同时对课标中空间观念“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了更好的诠释,逐渐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习了“位置”这一单元,对左右、上下有一定认识,并已经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能正确辨认方向,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所以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增加孩子们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过程。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身边的“东南西北”方向。
提问:平时从哪个门进入学校?
交流:描述表示方向的文字。
课后活动:找一找班级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向。
以学生熟悉的地标为参照,感受“东南西北”方向初步建立。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与现实空间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应起来,在实景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获取感性资料,达到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的目的。
片段二,运用方向标,理解空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介绍: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指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位点四周的建筑。(小胖家四周的场所。北面:小亚的家;南面:游泳池;西面:停车场;东面:汽车站、小学。)
交流:汽车站周围的建筑场所。
小结:在描述两个场所的位置时,我们一定要搞清以谁为标准,然后才能准确地表达谁在谁的哪一面。
课后活动:结合方位(东南西北),以学生居住小区为中心,绘制一张小镇地图。
对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一个“参照”物,即明确以什么为中心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参照物不同,空间位置的描述会不同。因此,在帮助学生辨别空间方位时,确定参照物是十分重要的。
片段三,关注演示操作,多维度感知行驶路线。
提问:从小胖的家向南走一个路段可以到达游泳池吗?应该怎么走?
介绍:从小胖家到游泳池的路线不仅可以像这样画出来,还可以用问用符号表示。
讨论:仔细观察这些方位符号,你有什么发现?
操作:小巧家到汽车站的路线,你能街区图上画一画并用符号表示出来吗?(写一条路线)
交流:大家呈现了从小巧家到汽车站的不同路线,仔细观察这几种路线,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小结:从小巧家到汽车站可以有不同路线但生活中为了节省时间要走最短路线,可尽量不能走相反的路段。
在上述感受、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不同路线,丰富了对“方位”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的核心素养。
片段四,结合生活实际,找出最短行驶路线。
介绍:小丁丁走的路线如下。
讨论:走到哪里?最短走几个路段?
操作:写出从汽车站到动物园的最短路线。(写出一条路线)
小结:在走的最短路线。其路线顺序是不同的,但路段数是不变的。
课后活动:请你设计游览古猗小学附近景点的路线。(为节约时间,请选择最短路线)
学生对于空间观念的建立,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知道生活中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会有多条路线,为了合理地利用时间,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行驶路线,再次丰富学生对方位的认识。
三、案例反思
1.直观感悟,积累方位感知
关于位置和方向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太阳东升、西落,城市中的街道名称中含有表示方向的词,还有交通指示牌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学生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节课是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的。
因此,本节课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从生活实际引入,问学生从哪个校门进入学校,从而为学习新授知识做准备。从方位词的介绍,让小朋友自然地引出“东南西北”方位词。由直观到抽象,再让学生说一说地图上他的发现,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又设计让他们说说地图上“小胖家”四个方向的场所,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2.操作体验,感受方位的意义
空间位置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体验式操作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分析教材中可以看出,方向知识的学习是以现实情境为依托的,脱离了现实,方向便不复存在。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太过依赖“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很多学生在给出方向标的练习卷上需要借助画出完整方向板来辨认方向。因此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认识方向更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方向的用途与价值。
因此引导学生设计并记录路线,学会用符号和语言描述如何到达目的地。在认识城市街区地图的教学中,创设春游情景,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记录路线,从学生设计、记录的路线中去辨别和比较,让学生经历辨析路线的过程,清晰画路线和记录的步骤和要点,引导会设计和记录正确的路线。同时,展示不同学生的路线,让学生感知路线设计的多样化。最后以小巧出汽车站的路线为例,让学生感知路线的最优化,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最短的路线。
3.拓展延伸,加深对方位的理解
方位知识的应用要延伸社会生活中。教学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引导学习者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空间观念的教学不应将教学环境局限于静态的教室内部,而应延展显性的教学环境,在培养数学空间观念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延展教学环境。
在学习“东南西北”时,笔者设计“小镇地图我来画”的课后实践活动,结合方位(东南西北),以学生居住小区为中心,绘制一张小镇地图,强化身体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实际的感知、转化和强化作用,促进了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深度发展。
总之,空间观念的建立,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辨别东南西北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本课通过经历多元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并感受方位,学会选择路线并优化路线,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应用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