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一对一倾听”中解锁幼儿的多元表征
2024-09-27方芳
【摘要】《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绘画、讲述中表达游戏经历,并在“一对一倾听”中记录幼儿想法。文章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遵循尊重、走进、理解幼儿的原则,在“一对一倾听”中支持、识别、解读并尊重幼儿户外游戏的多元表征。3-6岁的幼儿正处于表征思维速度发展的阶段,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借助“一对一倾听”的方法解读幼儿表征的具体想法和行为,探究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多元发展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一对一倾听”;户外游戏;多元表征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想法,幼儿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会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以具有个性特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便可以通过“一对一倾听”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孩子的体验和想法。“倾听”是一种人际互动中的信息吸收方式,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一对一倾听”是教师捕捉与幼儿相关信息的过程。“多元表征”是幼儿主动学习、搭建经验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提升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通过“一对一倾听”,从幼儿所经历的游戏活动中解锁幼儿的多元表征,以此推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和发展。
一、尊重幼儿,在“一对一倾听”中支持多元表征
1.保证充分时空,支持表征愿望
户外游戏中的幼儿往往处于最为真实和自然的状态。教师往往能够通过观察幼儿户外游戏已有经验,判断其在发展状态。也就是说,幼儿表征为教师的高水平倾听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代表着饱满的户外游戏体验是提升幼儿在表征与分享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基于此,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玩耍的机会,当幼儿在户外游戏中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时,其语言积极性被激发,愉悦的游戏体验为多元表征积攒了充足、丰富且多样的材料。因此,充足的游戏时空,有助于幼儿获得表征材料,在“一对一倾听”中,教师应满足幼儿表征的愿望,以开放性环境的构建,激发幼儿表征的动机,并引发多种表征形式,提升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和能力。
案例1:沙水区“小桥”建构游戏。
一组幼儿在河道上面搭建了四个小桥。但是,搭建的小桥过多,幼儿很容易忘记其名称。教师在“一对一倾听”中发现了幼儿这一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四座小桥太多了,很容易忘记,该怎么办呢?”这时,幼儿提出想法“给这些桥做一个标记,让大家知道这些小桥的名字就可以了”。所以,这组幼儿在美工区合作制作了五个标识牌,并在每个标识牌中分别加入“花纹”“爱心”等符号。
在回顾和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表征想法和经验。在此过程中,幼儿就懂得了运用语言、文字等表征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关照生成兴趣,精选表征话题
教师能够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容易引发幼儿共鸣的户外游戏问题作为表征内容,幼儿就会产生表征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在“一对一倾听”中抓住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生成的兴趣点,结合户外游戏的实际开展情况,形成恰当且有趣的表征话题,调动幼儿多元表征的积极情感。
案例2:“滑滑梯”户外探险游戏。
在分享环节,琳琳开心地说:“今天我们在滑滑梯那里,玩了很久的抓人游戏,玩得非常开心”。这时,墨墨和明明积极回应:“我也玩了”“我也是”。教师及时回应:“老师看到了,你们玩得可真开心,你们是怎么玩的呢?”很多幼儿积极回答。教师选择了小涛为大家分享“我也玩了抓人游戏,我是警察,我来抓坏人”。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探讨抓人游戏的具体过程,并要求幼儿以图文、符号等表征方式,记录游戏过程,包括:抓人游戏中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者分角色的方法等。
在案例2中,教师在“一对一倾听”中抓住幼儿兴趣,支持幼儿围绕抓人话题进行讨论,并在发现众多幼儿的表达欲望后,鼓励幼儿以图文、符号等表征方式记录游戏过程、表达自身想法,在表征支持下,让幼儿生成核心经验,实现幼儿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走进幼儿,在“一对一倾听”中识别多元表征
1.鼓励先想后做,做好游戏规划
在户外游戏中,有很多计划性的游戏。在户外游戏开始前,教师应在“一对一倾听”中鼓励幼儿利用计划图、步骤图等方式,做好游戏规划,借助图画、文字、符号等表征方式,帮助幼儿理清游戏思路,减少户外游戏的盲目性。
2.表征游戏节点,搭建延续支架
户外游戏的实施无可避免地会遇到瓶颈。当幼儿的户外游戏停滞不前时,教师可在“一对一倾听”中发现幼儿问题,鼓励幼儿以多元表征的方式记录户外游戏的节点,使其成为户外游戏延续的重要支架。
案例3:“泳池野战”。
在小组对战中,不少的幼儿选择用雪花片当子弹。教师发现之后,及时终止游戏,并与幼儿共同探讨“用雪花片做子弹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没有办法让子弹变得安全又好玩。”并且,要求幼儿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有幼儿提出“可以用棉花做子弹”。
在案例3中,发现游戏材料的安全问题后,教师组织“倾听”活动,在幼儿的语言表征与讲述中,解决材料问题,帮助户外游戏成功延续。
三、理解幼儿,在“一对一倾听”中解读多元表征
1.倾听绘画日记,了解真实想法
“一对一倾听”是幼儿解读自我表征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解读幼儿表征背后隐藏的思想与行为成因的重要手段。借助户外游戏过程中或者游戏结束之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开展“一对一倾听”,解读幼儿户外游戏表征的具体经验,记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表征内容,围绕记录的表征内容,提出建议以及具体的要求。绘画日记是幼儿对记录户外游戏的重要表征方式,教师可以在游戏前或者游戏后,了解幼儿与谁一同游戏,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倾听者,借助幼儿的语言和绘画表征,解读幼儿的户外游戏行为,思考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成因,以此来改进户外游戏的相关举措,为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提供真实、有效的支持。
案例4:“搭建城堡”户外建构游戏。
青青在游戏绘画记录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与同伴搭建城堡的完整经过,并和同伴分享交流了他们在游戏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案例4中,结合幼儿的语言表征和绘画记录表征,教师能够了解青青与同伴搭建城堡的游戏过程和最后结果。并且在交流分享环节结束后,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绘画记录,和幼儿进行个别交流,引导幼儿讲述具体的游戏过程,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2.提倡开放问题,解读表征作品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幼儿难以在抽象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认知的有效提升。而开放性的提问不仅能够活跃幼儿思维,启迪幼儿智慧,还能够推动幼儿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基于此,在幼儿表征作品的解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提问的方式,实现表征内容的“一对一倾听”,并在“一对一倾听”中提供言语支持,以此支持幼儿在后续户外游戏中的高质量发展。
四、放手幼儿,在“一对一倾听”中尊重多元表征
在“一对一倾听”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完全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愿,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在“一对一倾听”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幼儿运用多元的表征建构着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大胆想象与创造,经验的迁移,尝试解决了游戏中的真问题,令老师所折服。总而言之,在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在“一对一倾听”中支持幼儿的多元表征,我们可以此为切入口,了解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有趣的事或者是游戏需求,并在幼儿游戏表征的解锁与解读中,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瑞雪.基于安吉游戏模式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实施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2]阿依格林·郭龙果.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环节大班幼儿的绘画表征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