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视角探寻“古镇桥岸”

2024-09-27王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文章充分利用优秀文化资源,关注孩子发展需求,尝试以儿童视角开展亲子共游古镇,探寻古镇桥岸,引导家长基于儿童视角陪伴孩子,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古镇桥岸的历史文化,并积累探索经验,促进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自主探索;表征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古镇上的驳岸和水桥历史悠久,最早的始建于宋代,最晚的建于民国,不同的年代使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青石,有的是花岗岩,有的则是用砖头砌的。水桥的形态各异,有双边的马鞍水桥,也有单边的水桥……有的高,有的低,各有意趣。驳岸上还雕琢着拴船用的“牛鼻孔”石件,有圆形凸出的,还有圆形平面的……雕刻精美,图案多样、有趣。古镇优秀文化资源可谓丰富,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开展走进古镇参观活动。由此,为满足孩子需要的亲子共游古镇活动拉开了序幕。

一、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活动

1.活动形式思考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源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在自身的行动中逐步形成的经验。因此,实地考察、探访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探索方式。

2.活动前期准备

孩子对古镇的驳岸和水桥充满好奇,纷纷提出了各种问题,如:这个楼梯为什么要造在水边?石驳岸和水桥有什么用……笔者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进行汇总、整理,去除重复的问题后,最终确定了以下7个问题:(1)这个楼梯可以走下去吗?(2)这个楼梯为什么要造在水边上?(3)楼梯上面还有路吗,它通往哪里,是通往古镇的吗?(4)石驳岸有多长,多大,水桥有多大,多长,它们长一样吗?(5)为什么要造石驳岸和水桥,有什么用?(6)石驳岸和水桥是用石头,还是砖头做的?(7)石头驳岸和水桥在哪里?

通过讨论,孩子也明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观察内容,并自由选择其中几个问题进行重点观察。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实践活动

1.集体活动实录:社区助力的家园共游

一切就绪后,笔者带着孩子开启了探究古镇之旅。此次活动利用社区资源,特邀古镇专业导游助力,家长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跟着导游的引导向前行进。

此次的导游对古镇的历史信手拈来,针对此次观察的对象—驳岸和水桥,她边走边进行细致的讲解,大家安静地倾听着她的话语,都觉得受益匪浅。原来,不起眼的驳岸和水桥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石驳岸可以加固河岸,保护着两岸的建筑;以前的人们都是乘船出行的,水桥还是每家的私人码头呢。它们的造型各异,既有年代、材料的差别,又有设计风格的迥异。即使经历过千百年的时光,它们依然静待一隅,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2.分散活动实录:追随幼儿的亲子同游

走到一座凉亭后,大家都觉得此处既是一个绝佳的休息场地,又便于观察对面河岸的驳岸和水桥。于是,队伍在此稍作停留,笔者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驳岸和水桥的秘密,并寻找各种样式的“牛鼻孔”石件。孩子打开画本,用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驳岸和水桥。家长还纷纷提供自己的手机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拍摄,记录自己的发现。

经过实地探访后,对于之前讨论中的疑问,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解答,他们还兴奋地和小伙伴、家长讨论着自己的发现。

三、家长眼中的“儿童视角”

1.初识“儿童视角”

在活动之初,家长对于参加此次活动有两个担忧,一是对“儿童视角”这个概念感到有些疑惑,不知道该如何从“儿童视角”参与这个活动,是单纯的陪伴孩子,或是需要指导孩子,还是要怎么做?二是家长本身对新场古镇的建筑和历史也知之甚少,不知道要如何指导或带领孩子去参观?于是,笔者特意组织家长沙龙,让家长明确这次活动不仅仅是带领孩子去游览古镇,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去发现和探索。

2.理解“儿童视角”

由于是在河岸边观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笔者提醒孩子们不要过度靠近岸边,要有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家长也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行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充分自主探索的自由。

家长也发现此次活动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和记录。“儿童视角”就是成人尊重孩子,体察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

3.感悟“儿童视角”

面对古镇的驳岸和水桥,孩子探索的角度是不同的,有的关注水桥的形状,有的研究起了驳岸上的“牛鼻孔”石件,还有些幼儿画起了河岸两边的房屋……他们兴奋地和大家讲述着自己的发现,同伴间还相互补充、交换着信息。

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儿童视角”有了更多的理解,他们发现这种学习形式更能启发孩子,孩子不是在被动地学习、接受知识,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主动的姿态观察、研究和探索。

4.践行“儿童视角”

通过游览古镇桥岸活动,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息息相关,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通过实践活动,家长们深刻体会到“儿童视角”的意义,明白以“儿童视角”开展教育活动,是尊重和关爱孩子的体现。从而认识到,陪伴孩子成长并非易事,他们自己也要不断学习、进步,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

四、孩子的成长之路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游览中,笔者发现孩子的状态不尽相同,有些孩子在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已有自主探索的经验,更愿意自己去发现、寻找答案;有些孩子可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一直倾向于寻求成人的帮助;有些孩子则喜欢与同伴们互动,兴奋地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面对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笔者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启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往往是被提问的一方,其实他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自问自答”—即通过观察、提问、聆听和发现等方式得到相应的答案。因为活动追求的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结果,而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习得多种探究方法,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内化,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探究和学习习惯的过程。

2.从“输入”到“输出”

在凉亭中,笔者连忙开展现场讨论,询问孩子有没有找到答案,并在他们讲述后征询其他人的意见,询问是否同意他们观点,鼓励大家大胆质疑,补充想法,直到最后得到大家的赞同……这种现场讨论的分享形式,能增加孩子间的互动和连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探索的过程也不断地提高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最后孩子们未达成一致,也没有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他们可以将活动继续延续下去。

通常,人们通过“输入”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其实“输出”是一种更为整合的学习方式。人们在拥有丰富的思考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将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输出。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便是通过绘画、摄影和交流的方式进行“输出”,发表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更需要他们整合信息、思考和组织语言,才能在与小伙伴、家长和教师讨论的过程中,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将探索的过程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3.自主、自发、自信

对于孩子们来说,此次“游览古镇桥岸”活动并不是一次单纯的“走过、看过”的游玩,他们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自主观察、发现探究的经验。既能锻炼思维,促进认知发展,又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自发地探索中感受到获得新发现的自豪和成就感,他们意识到自己拥有智慧和强大的能量,激发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主动性,而这便是养成自信心的关键因素。现在孩子们还并未完全解答关于古镇驳岸和水桥的问题,随着探究的深入,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会越发浓厚,对古镇的探索也会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姚健.每个儿童都是有力量的学习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

[2]康英.家在古镇—幼儿园“古镇情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