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思构想,提升教研有效性

2024-09-27康英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文章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基于幼儿园教研问题出对策,形成新教研的操作点和关键点,在边实践、边研究、边讨论、边小结“齐”思构想过程中,有力推动教研的深入开展,提升教研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教研;推动提升

新场幼儿园自2015年起随着新手教师队伍快速庞大,教师之间专业和能力存在着差异,教研出现研讨氛围不热烈,不浓厚等问题,这种状态制约老师的发展,所以必须寻求教研方式的改变来激活青年教师参与教研的活力。为此幼儿园聚焦问题,着力以提升教研有效性,撬动教师发展。

一、“齐”思—脑力碰撞出对策

1.基于问题,齐思出策

问题一:旨在打造一支什么样的教研团队?解决教研中的什么问题?

聚焦问题,我们实施以下策略。一是以调查问卷,收集教师需求、想法。二是组织教研组长座谈会,聆听组长困惑和对自己教研组问题的剖析。三是课程中心组以收集的两方信息聚焦两个问题开展脑力碰撞讨论,解决教研中两个问题:

一是来自教师。比如话题研讨不聚焦,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充实。

二是来自组织者。在教研中有的组织者能力较强,就会在整体教研中强势引导。

问题二:尝试什么方式的教研?

基于我园教师队伍年轻,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预设性过强的特点,我们提出以集体教学活动突破,尝试以“微格剖课教研”来打破原有的教研难点,提升教研有效性,打造一支能思考、敢质疑、善讨论、乐研究的教研团队。

二、“构”想—缜密推进出成果

在基于问题,“齐”思出策后,课程小组着力构想新教研概念、目的,运作的模型,梳理操作要点等,缜密推进出成果。

1.定概念,构想目的

微格剖课教研:指借助现代视听设备和现场观察记录工具来提取集体教学活动具体的活动过程,记录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回放再现、数据、观察记录等供教师进行现场分析、评价的一种教研方法。

开展微格剖课教研目的:围绕话题,以小见大,引发教师争议,让大家有话可说,用真实的片段避免了空谈,使教师具体直观地讨论、参与、对话,引发教师不要做局外人,积极参与讨论。

2.新教研,构想运作模型

新教研的操作要点与关键点如下:

(1)基于问题,提出主题。调研收集教师困惑问题,并分析原因,根据问题来提出教研主题。

(2)落实任务,厘清思路。确定内容,召集核心群体人员落实相关任务,让相关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厘清思路,为收集元素做准备。

(3)明晰任务,充分准备。每次教研前期指定专人准备,其他教师预先了解教研任务。

(4)集中研讨,深度交流。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在边看录像结合课堂交互行为分析、观察记录等方式开展研讨。承担研讨课教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教研组长播放视频,抛出问题,组织微格分析,教师自由讨论,组长总结,提出建议。通过录像重放等方式来剖析现场教学活动,梳理有效师幼互动策略、方法等。

(5)调整完善,再次研课。在完成第一次教研后,执教教师在组内成员反馈评价后,根据现场讨论的建议,认真修改教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行为后再研课。

(6)前后对照,评价总结。教研组长根据执教人再研讨的情况,引导教师对照执教者第一次的实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或教法改进后的成功,体验教研的快乐。

(7)推广实践,总结经验。通过教研后,教研组梳理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组员根据教研形成的教案,进行实践,完成案例撰写,总结经验。

3.新构想,实践感悟

为确保教研转变有成效,幼儿园把构想的新教研作为项目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根据方案落实研究任务,在边实践、边研究、边讨论、边小结“齐”思构想过程中,有力推动教研深入开展,提升教研有效性。

(1)共识共想,共同成长很重要。新教研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为帮助教师搭建拐杖,前期我们落实方案,按照部署安排,组织了多轮的不同层面的学习、讨论。

第一轮:共识培训。培训中首先认识“什么是微格剖课教研?”“为什么要开展这种形式的教研?”“怎么来操作?”通过这种询问式的培训,让实践研究领军成员认识到开展研究,改变教研模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而建立共识共想、共同成长的团队。

第二轮:用心设计。幼儿园课程中心组团队,设计记录分析工具,通过向姐妹园讨教、收集材料等方式,在多轮讨论,比对中选择了“课堂交互行为分析器”运用,精心设计观察表和反馈表,辅助教师来作分析解读。

第三轮:全体培训。在核心层达成共识后,我们面向教师层面开展专项培训。以大教研为平台,通过讲座、答疑、操作培训等方式,组织老师开展“改变自我—微格剖课教研”讲座学习,为新的教研模式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帮助老师建立改变教研的愿望和信心。

(2)储备知识,集聚能量很重要。教研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团队成员能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通过思想的碰撞和讨论产生火花,达成有效教研。然而畅所欲言不是随意说,更应该是在理论积淀中研讨,所以组长早预设,早部署,引导组员早学习,储备研讨过程中需要的知识,集聚成员能量。

①组长引领,导师介入。在教研中,教研顺利推进,组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长需引领,做到学习在先,思考在先,具备必备的教研能力去引领组员开展教研。

一是主任作为导师介入。保教主任作为教研组长导师,参与教研。三位主任各负责一个年龄段的教研组,每次的教研活动,导师必须做到:前期指导讨论—现场参与讨论—活动后总结指导—每月一次教研情况反馈、讨论。

二是园长作为导师介入。园长作为导师全程参加教研,关注教研中问题,及时思考,带领保教主任开展过程中调整和指导,确保微格剖课教研有效开展,让教研真正发挥以研促教的功能,同时每月听取主任汇报教研情况。

三是专家作为导师介入。在微格剖课中教师结合幼儿园“研、晒、评”项目,以导师引领,组团研讨,展示成果,教研点评的方式,构建自主加联动的教研生态文化。

②及时反思、调整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操作课堂交互行为分析器时,由于新教师居多,她们对于图表解读不是很清晰,抓不住重点。于是我们从问题出发,调整思路,为教研活动搭建“脚手架”,把交互器调整为以评价要素作为工具,分析师幼互动,这个调整更符合新手教师最近发展区。

4.新教研,取得成效

(1)微格剖课教研改变了现场研讨氛围。一是激发主人翁意识。剖课教研内容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和需求,让教师感受自己的研讨的主人,激发主人翁意识。二是剖课教研系统缜密。每次剖课教研安排缜密,从组织者到组员都作了要求,形成了操作要点,按照操作要点,组长和组员精心准备,从理论储备和分析准备,让每一位参与人员养成教研前组织学习、认真思考的习惯。三是借助媒介不空谈。微格剖课教研方法是借助现代视听设备和现场观察记录工具来开展自由研讨的,不是凭空而论,是通过前期的分析评价和现场视听设备的回放再观察来科学评价的,是有底气的讨论,让老师有自信参与讨论,原先的一言堂问题自然破解。

(2)微格剖课教研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需求。①微格剖课法教研能更有针对性地根据集体教学活动研讨主题,借助现代视频设备,运用工具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重点、反复地观摩和分析,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能在直观反复观摩和对标集体教学活动指标来分析,完成提前储备,为教研研讨加码。②微格剖课法教研让执教教师通过观摩自己的活动更直观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让现场听评老师也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反复观摩中学会分析,在评价和相互思想碰撞中积累经验。③幼儿园尝试的首长轮值和导师介入微格剖课教研,给幼儿园各层次教师教研搭建脚手架,使教研方式更为丰富,以研、晒、评方式激发了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莫源秋.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实践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2]肖艳萍.真爱教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