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镇情韵”系列读本的同课异构活动设计与实践

2024-09-27张洁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文章在“古镇情韵”课程的实施中,对各年龄段课程目标和五大读本三个年龄段的发展目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对教学目标制定、设计与实施、教学具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实践和经验的提炼总结。

【关键词】“古镇情韵”系列读本;同课异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幼儿园基于古镇文化编撰了《尝古镇美食》《学古镇民俗》《看古镇风貌》《说古镇新韵》《听名人故事》五大读本,并在开展“幼儿园‘古镇情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课题的过程中,编制了《“古镇情韵”系列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园本教材。基于“古镇情韵”系列读本的同课异构活动设计与实践将原有课程中的教学活动方案为参考,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需要与认知特点,对读本内容进一步思考和解析,设计实施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活动方案,赋予读本资源新的活力。

一、内容体现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能力

1.目标叙写的针对性

基于五大读本的同课异构活动围绕“古镇情韵”发展目标,基于不同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在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中体现目标的针对性。例如“学民俗文化”中的糖画。

小班目标:(1)欣赏不同形状糖画,知道糖画是用糖做成的画;(2)萌发看一看不同形状糖画制作过程的愿望。

大班目标:(1)尝试用勺子和糖稀做糖画,试着用线条连贯地画出图案;(2)感受到“糖画”这一民间工艺的神奇魅力。

从上述目标可以发现核心领域和活动内容虽然相同,但小班注重的是兴趣的激发,而大班则体现在创作表现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体现目标的针对性。

2.活动形式的合理性

在设计同课异构活动中需围绕“古镇情韵”活动目标,体现活动形式的合理性和适切性。

围绕《看古镇风貌》读本,小班、中班老师都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并开展了“游古镇”的活动:小班以运动的形式开展,以垫子为“船”,通过身体探索让自己的“小船”划动起来,在“划船”游古镇的情境中,巩固对新场三座石桥的认识。中班则以音乐的形式开展,以“大转盘”为预约器,转盘上有新场的各个著名景点,以默唱(不唱出声音)的方式表现预约满了不能参观的景点。同样是游古镇的活动,小班的活动形式对于中班孩子来说缺乏挑战,而中班默唱的形式显然不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能力。

只有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的同课异构活动,才能让基于教学活动更有效。

二、活动设计呈现核心经验的领域特质

在同课异构中,教师逐步养成“异构”意识,在分析读本中某一内容时,教师会思考,同样内容是否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设计和实践?同样的古镇元素,在不同领域活动中呈现不同的价值点和特质性,幼儿在多样的活动体验中提升相关经验。

1.同内容同年龄异领域,核心经验的迥然不同

“土布”是“学民俗文化”读本中的主要内容,在“古镇娃娃”的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对数学和语言核心经验的分析,运用相同的学教具,“异构”出体现不同领域核心经验的特质。

(1)积累“分类”经验的数学活动。“古镇娃娃”是中班的教学活动,以“古镇娃娃逛古镇”为情境,遵循幼儿“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已有经验,观察六个“古镇娃娃”的相同和不同的服饰元素,幼儿运用排除、推理、分析等,参与以“分类”为核心经验的数学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方法,让幼儿体会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2)聚焦“说明性讲述方式”的语言活动。数学活动中的“古镇娃娃”形象只能在数学分类活动中运用吗?带着问题,课题组老师在观摩中看到孩子能发现“古镇娃娃”服饰的不同,但无法清晰表述特征。于是利用“古镇娃娃”形象,设计中班“古镇娃娃游古镇”语言活动,将目标定位在“在听说游戏中,辨别和表达不同娃娃的特征,丰富说明性讲述方式”上,如“扎头巾戴围裙”“戴帽子穿布鞋”……

通过仔细观察“古镇娃娃”不同特征,大胆尝试用说明性语言表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聚焦合作和创新的不同领域活动。舞龙也是“学民俗文化”读本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老师将舞龙设计开展了三个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以“健康”为核心及经验的体育活动,发展身体协调性以及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能力;以“美术”为核心经验的艺术活动,幼儿选择不同材料制作和装饰舞龙,在孩子们的巧手和巧思下有了纸盒龙、垃圾袋龙、篮子龙、报纸龙;以“音乐”为核心经验的龙之舞,孩子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利用自己制作的龙,合作创编舞龙动作,全方位体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同年龄同素材同领域,核心经验的同中求异

对于《尝古镇美食》读本内容老师可以同课循环,多轮改进,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设计及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尝古镇美食》大班教师结合古镇特色美食,设计了音乐活动1.0版—“谁是NO.1”,尝试运用图符记忆歌词,跟随音乐替换古镇美食的歌词进行有节奏的说唱“RAP”,宣传新场古镇的美食。

在研讨中,老师们觉得新场特色美食用欧美风表现是一种创新,但以古镇或上海特色的形式来表现更适合。带着此想法便有了“古镇美食”音乐活动的2.0版—上海说唱古镇美食。

通过对《尝古镇美食》读本中艺术领域的同课异构,孩子们将美食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虽然都是艺术活动,但同中求异,赋予不同的演唱风格,既有民族腔,又现国际范,在大胆宣传中感受古镇娃娃的自豪,孩子的百种声音跃然而出。

3.不同年龄不同活动,同种教学道具的巧思妙用

在“古镇情韵”特色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设计制作了较多教学道具,并尝试在多种活动中体现价值最大化。在活动实践中,老师把“一物多用”也纳入同课异构的研究内容中,我们会看到熟悉的课件、教学道具、活动情境。

(1)同一年龄段不同领域活动中的运用。课题组老师设计制作的古镇娃娃图片分别运用到数学和语言活动中,既有以“分类”为核心经验的数学活动,又有以“说明性语言”为核心经验的语言活动。

(2)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活动中的运用。在“游古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课件大转盘分别运用到了小班语言“新场就是我的家”和中班音乐活动“我们一起游古镇”,增加趣味性,引发幼儿的兴趣,大胆表达表现。

(3)相同领域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基于“看古镇风貌”,两位老师分别设计了“古镇秋色”“古镇老房子”两个美术活动,运用同一份古镇画卷,撕贴、添画老房子,而色彩表现是《古镇秋色》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孩子们在同一幅画卷上表现古镇秋天的美景。

三、基于《读本》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价值意义

1.激发幼儿家国情怀

随着“古镇情韵”特色读本的同课异构活动,幼儿对古镇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对古镇的民俗文化如数家珍。新场虽不是大多数幼儿的第一故乡,但他们也非常热衷于说古镇、唱童谣,积极走入古镇、了解古镇,爱古镇的家国情怀不断激发。

2.促进幼儿素养提升

在“古镇情韵”特色读本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多元的活动和认知冲突不断思考、实践、调整,进行经验的自我建构,在语言表达、艺术表现、同伴合作、思维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课程内涵不断深入

在基于古镇情韵“同课异构”课堂实践中,充分挖掘《读本》内涵,使原本单一的参考内容不断丰富,合理化设计,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让读本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到课程实践和课程资源优化中,建构不同教学方案,从而建构出各具特色的活动。

4.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在基于古镇情韵“同课异构”课堂实践中,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创造性的见解,在积极思考中竭力找出活动的不同切入点,敢于尝试、善于比较,改善教学行为,激发老师的主动表达和内在潜能,发挥个人特长,使其优选的活动走上各级展示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康英.家在古镇——幼儿园 “古镇情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M].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9.

[2]石秋雯.儿童视角下的班本化活动实践——以“古镇情韵”之“不一样的布”班本化活动为例[J].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