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中高年级故事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
2024-09-27王梦瑶
【摘要】本研究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的相关故事课为研究对象,阐释如何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以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学习活动观;故事教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出教材,超越学科,回归生活,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改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何将英语学习活动观真正落实到故事教学中去,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本文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 In our school的Read a Story 板块为例,阐述了笔者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故事教学实践。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故事教学实践
1.学思结合,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第一层次,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学习活动。设计此类活动时,可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背景,引出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感知与注意:创设相关情境,激活生活经验,获取故事背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Little Rabbit”的情感波动,笔者将教材里“Little Rabbit”哭泣的插图与开心的插图进行了对比,并设定了“Look and Think”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Why? ”。通过观察,学生们捕捉到了故事的关键信息,感受到了“Little Rabbit”的情绪变化,获取了故事的关键信息,也对故事有了深入的理解。
(2)获取与梳理:设计逻辑问题,梳理故事情节,建立知识结构。故事教学中的获取与梳理活动是指整体理解故事结构与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Little Rabbit”的情绪波动及背后的原因,笔者提出了问题“How is Little Rabbit in the beginning?”和“How is Little Rabbit now?”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对比插图(见图1),并结合已有的经验深入思考。
接着,笔者又提出问题:Why? 通过视频素材的辅助,让学生能够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整理故事情节,更好地理解“Little Rabbit”在攀爬课、游泳课上都遭遇了失败,非常沮丧和伤心,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仍勇敢尝试,并最终在跑步比赛中赢得了冠军,这让他非常高兴,并建立了自信。
在这三个核心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将自己融入情景,感知并理解到了“Little Rabbit”情绪变化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梳理了故事的脉络,并形成了结构化知识。
(3)概括与整合:引导自主阅读,感知故事内涵,形成知识网络。课堂中,教师通过结构清晰的板书构建了清晰完整的故事框架,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教师利用情绪变化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小兔子的耳朵,“sad”对应下垂的耳朵,“happy”对应竖直的耳朵,并利用不同情绪状态的“Little Rabbit”插图令板书更加生动,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故事框架(见图2)。
2.学用结合,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1)描述与阐释:复述故事内容,内化所学语言。在整理了故事的结构和内容之后,应该如何将所学的语言内化,并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呢?复述故事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笔者设计了“Ask and Answer”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重现故事内容。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Try to Say”任务,让学生基于板书(图2)复述故事。学生面对着板书上的故事情节,尝试着以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有效表达的技巧,提高了沟通能力。
(2)分析与判断:搭建辅助支架,深入理解主题。故事教学的核心在于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笔者利用视频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核心。笔者制作了每次失败后老师、同伴的鼓励视频,以及“Little Rabbit”夺冠后同伴们欢呼的视频,并设计了“Think and Act”任务,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表演感知同伴的友爱互助,引导学生能将其融入自己的行为。有效的支架有助于学生分析和判断,深化了对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这一主题的理解。
3.学创结合,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第三个层次,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活动。
(1)推理与论证:合理续编故事,解读故事主题。笔者设计了续编故事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对故事人物的认识,推断“Little Rabbit7eea8e3e608d9125a9285c575380eb118632819709f0fa387fbe7e58122cf1ee”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将如何度过。一些学生认为:“Little Rabbit”学习了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尊重、友爱互助的精神,会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人;一些认为:“Little Rabbit”会带领大家积极尝试更多活动,让大家都找到自己的特长,建立自信。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和人物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续编故事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战胜一切。
(2)批判与评价:引导批判评价,探索价值取向。批判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呢?笔者设计了“Think and Say”任务,并提出问题:“Do you like Little Rabbit?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学生围绕上述问题从多个视角对角色的性格、特点和长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了故事的育人价值,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同伴之间相互尊重、友爱互助的价值取向。
(3)想象与创造:合作创编表达,促进多元思维。笔者设计了“Make a Story”任务,旨在激发学生多元思维。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笔者以本节课板书为语言框架,仍以动物学校为语境,提供了人物小猪Peppa和情感主线“sad — sad — happy”,同时将关键词替换成“can’t fly,can’t run fast,can smell well,”让学生以板书为语言框架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过程中,学生脑洞大开:Peppa因为不能飞而感到自卑,因为不能跑得快而十分沮丧,但在朋友的鼓励下,Peppa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最终找到了自信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发展了多元思维。
二、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依赖于语篇结构,全面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要基于语篇,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引导学生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在应用实践中内化语言能力,并在迁移创新的过程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形成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以此优化故事教学,实现以素养为导向的育人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