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以读促写的实践研究
2024-09-27顾梦婷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明确了对小学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情、紧扣教材、巧设情境,以有效阅读促进高质量写作,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标;以读促写
本文将重点论述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设计综合实践读写活动,巧用学习工具,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研究。
一、以读促写的实践研究
1.利用KWH/KWL表,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以牛津英语沪教版五年级5AM2U3“Moving Home”这节课为案例,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创设The Chens一家去房产销售中心购房,研究讨论房型结构图这一情境。学习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east,south,west,north”还有句型“Look at the... It faces...”对房型图进行描述,观察各个房间的朝向。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语篇后进行模仿,根据房型简图来介绍自己梦想中的家,完成习作。
在本案例中,笔者运用了KWH/KWL表进行教学实践。首先,通过第一个问题“Know”,即学生已知的问题,通过阅读找到The Chens一家换房的原因是旧房子离学校远,房间拥挤,房间功能少,从而完成表格第一列。
其次,第二个问题为“What”,即学生想要知道的内容。在阅读语篇后,笔者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房子的疑问,这一环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提问。在此问题引领下,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比如说“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the home?Which direction does the room face?What can they do?Which room do they like best?Why?”等。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方向与目标,主动寻找答案,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第三个问题为“How”,即学生需要解决或进一步学习的内容。笔者让学生讨论梦想中的家,并写一写,尝试习作。经过前两步的铺垫后,学生无论是在写作思路还是写作内容上,都能豁然开朗。最后一步习作更是对之前阅读学习成果的直接反馈。
相比之前的传统教学,通过运用KWL/KWH阅读策略,学生能对语篇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在阅读方面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独立思考能力和读写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
2.运用思维可视图,促进读写活动有效结合
笔者以牛津英语沪教版三年级3AM3U3“Seasons”为案例进行研究。在学习了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以及句型后,学生对四个季节的特征和相关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笔者运用气泡图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围绕主题“Season”展开,能有目的地进行文本的阅读以及复习相关知识。通过气泡图帮助孩子从中心“Season”出发,归纳和连接主题相关的内容。比如“Weather”“Seasons I hear. Seasons I see.”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激活学生旧知,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随后再开展写作。
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设计“季节海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巧妙输出。
在牛津英语沪教版一二年级的教学中都出现过“季节”这个话题,学生对此有所积累。在进行海报设计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通过可视化工具,围绕主题,罗列出相关内容。比如这个季节的着装安排,这个季节的花草特点,这个季节可进行的一些代表性活动等,都可以通过一些具象化的思维导图所呈现。将知识内容进行串联、整合,最后落实到文字的书写和绘画,完成一张自制的“季节海报”。
最终产生的海报不仅仅是写作成果,更是将整个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了可视化的呈现。让抽象的思维变得有章可循,以读促写,以写育人,相辅相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能力。
3.巧用观察日志,持续推进以读促写
在牛津英语沪教版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内容隶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有关于植物、动物、气候、天空、水、火,大自然等一系列的话题。分布一至五年级各个阶段。观察日志这个学习工具对帮助各级段学生进行有效的、持续的阅读和写作都提供了助力。
以牛津沪教版三年级3AM4U3“Plants”为案例。笔者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英语课程内容六大要素的教学要求,挖掘单元主题意义。本单元需要从自我出发,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了以“Make a lap book about the plant”为主题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策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植物的知识,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首先笔者提出问题“What is the plan?”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图片,查阅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互相交流植物的特征,从而获取到“It is green.It is living.It needs sunlight.It makes own food.”等结论。
其次笔者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自主阅读,能正确运用“It’s....They are...”来描述植物的组成部分,并能正确运用“It has...”来描述植物的组成部分有什么,并能运用“It’s...They are...”来讲述植物不同组成部分的特征。比如说“This is a plant.It has roots.They are long and thin.”。
当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植物生长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拓展阅读、询问家人、搜索网络等方式,初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泥土、生长空间等。组员通过阅读各自填写的学习单,初步构建相关词汇与句型表达,为后续创作植物生长相关书籍打下基础。
对于条件允许的同学,可以要求其通过文字、思维导图或者绘画的形式,记录身边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每周记录它的生长变化,形成观察日志。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Make a lap book about the plant”,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精美的“翻翻书”,制作的时候要包含封面、目录、插图、配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讨论、职务分工等环节,借助自己的观察日志,最终形成“翻翻书”,真正做到了以读促写。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很高的写作要求。但观察日志同样能用于低段教学,形成持续化的读写活动,为日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打下基础。
比如牛津英语沪教版2AM4U1“In the sky”这个单元,教师可以设计观察每天月亮的圆缺变化,或者是对相关绘本进行阅读,从而创作自己的观察日志。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有限,也不会书写句子,但是对于绘图是很有兴趣和热情的。他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汇丰富自己的观察日志。比如满月时月亮具有“round”“big”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天气,月亮也可能是“yellow”和“white”不同的颜色。通过长此以往的积累,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等学生到达高年级时,从小持续推进的阅读能力,就能有效激发出写作思维,完成高质量的习作。
二、小学英语以读促写实践研究的反思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的实践研究,需对教材课文进行精细筛选,而非盲目“写”
笔者发现,并非每个单元或课文都适宜开展大量的读写实践。对于不适合的课文,不应强行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而应通过寻找课外与学生水平相当,且符合教学主题的语篇,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促使学生自然地参与读写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的实践研究,需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综合水平的高质量读写活动
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切记不能一刀切。在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时,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指导,以学生为本,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争取将以读促写的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精选阅读材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丰富有趣的写作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激发思维,掌握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日积月累下真正做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夏雪梅,等.项目化学习工具:66个工具的实践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