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4-09-27付宇
【摘要】文章针对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着重分析了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策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性和学习质量。首先,阐述了项目化学习在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层面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如项目设计缺乏合理性和学生主体地位未凸显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包括基于学生视角的项目设计、注重知识建构与学习扩展,以及问题驱动的学习引导。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证明了项目化学习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参与性和学习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意义突出体现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性与学习质量。首先,在学生学习层面,项目化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位置,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有机会培养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其次,在教学成果层面,项目化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核心素养,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在教师教学层面,项目化学习推动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使项目化学习更具弹性,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因此,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质量,同时也直接关联着小学数学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氛围。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计缺乏合理性
项目化学习在项目设计方面存在缺乏合理性的问题,表现在教师往往忽视了实际情况和生活化内容的纳入。这意味着教师可能过于专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种不合理的设计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角色,教师可能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可能变得被动化,缺乏思考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因此,项目设计的缺乏合理性和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是需要解决和改进的关键问题。
2.学生主体地位未凸显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凸显,表现在学生被过度干预,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过度干预的做法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降低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项目化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此外,项目化学习容易流于形式主义,即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内容。教师可能过分追求项目的完成和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升。这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使得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降低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要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在项目化学习中应避免过度干预和形式主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推进和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策略
1.学生参与导向的项目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导向的项目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这包括观察课堂上的学生表现、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困难,以及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小组讨论,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设计的问题可以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开,或者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促使学生跨学科思考。学生通过参与导向的项目设计,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2.知识建构与学习扩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建构与学习扩展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扩展和延伸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索相关领域的更深层次知识,并将其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联,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优秀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和延伸也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图像、视频、演示文稿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优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丰富知识面,拓宽学习视野。通过这样的知识建构与学习扩展,学生将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沪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法来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数学知识。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书桌、门窗等。这样的展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图形的实际意义,同时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其次,教师提出具有驱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开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实际观察和归纳总结,深入挖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属性和应用场景,促进学生对这些图形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这种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提供有益支持。
3.问题驱动的学习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学习引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和合作能力。首先,设计驱动性问题需要紧密贴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问题驱动的学习引导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因此,问题驱动的学习引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沪教版“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展开教学工作。首先,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体,并激发他们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物体?它们的特征和分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圆形的概念。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实践,试图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其次,通过观察、触摸、测量和思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圆形图形的特点和属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圆形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领悟,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总之,通过对学生、教学成果和教师教学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项目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采用项目化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闵洁.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J].启迪与智慧(上),2023(09).
[2]刘月霞.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新方式[J].江西教育,2023(27).
[3]孙敏敏.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有效应用[J].智力,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