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信息技术之春风,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2024-09-27刘颖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笔者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文章尝试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区,列举课堂实例,展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融合的表现,回顾总结两者科学有效融合的策略,助推打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新时代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信息化教学也早已进入大众视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新课标要求老师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提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笔者从其中抓取到两点信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更优质。但要怎么运用才能正确、科学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呢?通过这几年的语文课堂实践,以及观摩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后,笔者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误区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如果仅仅是完成任务式地为了“运用”而“运用”,随意地将信息技术安插在教学的任一环节,这样不仅让信息技术的存在失去了它的价值,还可能会造成教学环节的重复、拖沓,反而拖慢课堂效率,混淆教学重难点,长时间地关注多媒体也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减少对课堂的兴趣,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

现在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有时老师们在课堂上为了教学的方便,往往会借助PPT来帮助推进课堂教学,PPT一方面能够补足纸质书本以及教师课堂教授内容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老师和同学的思维,只能“照本宣科”,这也违背了新课标对于“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比如,低年级识字阶段常常利用PPT展示“口、耳、目”,中高年级写有关于实验、游戏的小练笔、习作时,也往往借助PPT展示说明,这都是让学生脱离了生活实际去学习事物。通过动手做一做实验,或是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做一做游戏,这些不比PPT展示来得直接、高效吗?也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增加学生参与感、体验感,拉近学生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

除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有时也会产生使用不当的问题。这或许是因为老师未能找准教学重难点、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再或者是未能筛选出能有效推进课堂,落实教学目标的内容。比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时,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就以视频形式补充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想以此来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这有些“急于求成”,应当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初步认识,并能主动产生“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梁启超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要用文中这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等问题,当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愿望时,再适时借助信息技术加以补充,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

二、信息技术之下助推语文教学策略的形成

1.落于实处,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内驱力。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应当生活在美、游戏、图画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和写时,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可世界之大,无法处处落脚、事事经历。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研读文本,将两者相融合,落在必要处,补足生活经验的不足,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授《父爱之舟》时,课前笔者以吴冠中先生的画作进行导入,介绍作者,画作的共同点是都有一只船,这与课题相呼应,同学们已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更明白姑爹的那艘小渔船对其人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时自然会关注“舟”的意义。笔者记得四年级时,在教授《观潮》这篇课文时,正好是钱塘江大潮即将来临的时间,可是班上的同学都没有真正亲眼见过这样壮观的场景,仅凭文字也只能空想。于是笔者搜索下载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视频,虽然无法亲临现场,但也想让同学们过过眼瘾。笔者带领同学们通过文字品读,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后,以一句“你们想亲眼看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同学们期待不已,此时播放视频,个个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同学们为潮来时的壮观连连震撼,当笔者放出视频时,惊叹声此起彼伏。文字的魅力加上视频的直观感受,都让学生对《观潮》一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在这之后,班上有位同学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与向往,还特地和父母一起驱车前往浙江实地“观潮”,回来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照片、视频。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高效融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探究的愿望,并能落实于行动,走出课堂,走近自然,也让语文教学有了实质性的意义。

2.优化练习设计,增强体验感,落实重难点

新课标要求注重在“做中学”,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对教材有重新的认识,在解构、分析、统整、设计后,优化作业练习的设计,无论是在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应以学生为本,立足生本原则,让学生乐于学习。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太阳》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文章信息,笔者利用希沃白板,设计了一道题(如右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读文后,完成所示框架,形成思维导图。所给图中概括了每部分的内容,以及大致框架,给予学生学习的扶手,同学们自行思考并完成框架图。笔者让一名学生上台将右边一列文字拖拽至正确横线上并说明原因,如有问题,也能及时进行调整。在这道习题中,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在学生拖拽的过程中,能呈现其做题思路,以此达到检测、反馈与指导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也不乏出现“三个助手”的应用,能直接将学生的学生成果共享给大家,并能实时统计学生做题情况,让课堂学习更为高效。

低年级识字阶段较为枯燥,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创设不同的情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还要在巩固掌握层面下功夫。在《要下雨了》一课时,笔者顺着课文继续设计,“雨下起来了,小白兔拼命往家里跑,可有几块汉字石头挡住了她的去路,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教师在每块石头上都写着一个本课新字,只要同学们正确认读,石头就会消失,小白兔就会离家越近一步。这样的识字检测练习比之以往单独拿张汉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相比更有趣味,也更加符合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这也正是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来的“寓教于乐”。

三、感悟

信息现代化发展之下,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信息技术功能优势,同时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再解读,思考这两者之间该要如何合理、有效融合。在求取之路上,也要永葆初心,以生为本,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学情,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慎重选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乘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春风,相信小学语文教学必然会高效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也将向优质课堂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4(01).

[2]王珏.趣味识字教学实践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2).

[3]吴念.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