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智能化改革下古诗诵读课堂教学探析
2024-09-27毛佳凤
【摘要】文章依据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在小学语文智能化改革下推动古诗发挥情感熏陶作用为目的,从小学智能化改革现阶段成果出发,深入探索通过精彩课堂的导入、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古诗诵读学习氛围,同时探索智能化精准教学阶段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转型,让学生沉浸体验古诗的思想情感,推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传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熏陶;古诗诵读;智能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情感熏陶教育价值是多元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传统文化文脉、塑造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促进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等。课堂教学中的古诗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资源,对他们的社会性人格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智能化精准课堂改革中需要古诗的“特别版块”。
一、小学语文智能化改革下课堂教学古诗诵读路径
1.智能创新教学方法,精准守正古诗内涵
智能化创新古诗诵读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智能化课堂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课堂重要的创新策略,通过引入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背景或故事情节,灵活地在学习古诗各阶段中运用虚拟现实体验古诗描绘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古诗诵读《从军行》里描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就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帮助学生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节奏、构思等美学特点,以智能辅助工具在课堂高效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制作古诗赏析展板等形式,解决古诗诵读课堂物质条件不足的难题,通过实现活动组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因此合作学习应当是今后古诗诵读课堂智能化精准教学转变的热门形式,智能化辅助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一键”学生分组、规则制定、活动记录和活动测评的工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互助,共同完成古诗诵读教学任务。
2.智能评测分层强度,精准掌握预习学情
智能化精准教学为小学语文古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方式,大数据能够为教师筛选合适课文的预习方式和学习重点,结合精准教学的分层设计需求,提供多种预习方式供学生选择,学生预习可通过四选二或四选三等组合方式,自由选择预习感兴趣的古诗内容。
(1)背景知识预习。沉浸古诗的情感氛围,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具有导向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古诗创作场景的情感诞生有更直观的感受。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文化背景等,引导学生了解背景信息,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之后课堂教学中代入诗人创作灵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字词解析预习。学生在预习古诗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影响对古诗的情感理解。在导入阶段为学生解析生僻字、古汉语、对联的含义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介绍古诗中出现的特殊标点符号,比如句号、问号等,或者让学生组合生字组词,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
(3)情境交互预习。理解古诗情感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创造情境、想象和交互,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产生共鸣,通过学科联合软化学科边缘,围绕音乐、美术、体育和语文开展主题课程,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首古诗、描绘一幅诗词画卷并通过一些表演形式,如情景再现、配合肢体语言等,让学生对诗句产生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以短视频、微电影等智媒体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资源展现。
(4)古诗趣味化预习。古诗语言繁复,晦涩难懂,对初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为学生编写由诗词衍生的有趣故事,可以帮他们理解诗句。当学生对一首古诗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想法时,他们可能会对这首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体悟不同的情感。在预习中,鼓励学生对同一首古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意呈现,安排学生小组,组员出任课堂角色,并对古诗进行创意性地解释、演奏、朗诵、绘画等,激发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好地接受古诗的情感熏陶。
3.智能营造温度阅读,精准打破线性思维
创设古诗诵读生活情境,诱导启发学生迫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系统性。现行的语文诵读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多种生活场景,但是由于课本资源类型较少,辅助学生古诗词诵读主要依靠二次创作的资源,影响学生直观诵读感受,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不高。核心素养理念指导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课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符合学生生活和心理的特点,引起学生设问、求知和解答,摆脱单一的语言学习途径,依照思维发展的路径开展课堂教学。古诗词诵读同样需要时政热点相关课程资源,诱导启发学生进行诵读前、诵读中和诵读后的思考,有的放矢地准备相关问题,同时问题的导入要符合生活化要求,具有开放性、多层次和逻辑性的要素,基于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在古诗词环境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教师的提问,从而在诵读中理解古诗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差异。组织古诗诵读辩论活动,激发学生交流沟通欲望,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与敏捷性。新课标中将“课本”转变到“人本”,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的身份和理念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古诗诵读中师生互动较为丰富,能及时地交流、补充和启发,在相互交流中让双方的思维保持活跃,及时抛出自己在诵读中的看法和疑问,对于句式的理解以及思考。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课堂开展合作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古诗诵读课都有诵读、思考、应用的任务,培养学生文本诵读能力,吸收彼此的诵读成果,学习同伴优秀的诵读方法,最后以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对抗性“逼迫”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诵读内容,并以辩论的目的方式高效地解读诵读内容,加强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诗诵读《枫桥夜泊》中,运用智能化课堂辅助工具,开展围绕宋代欧阳修“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的主题辩论,就诗中三更撞钟是否写实?诗里的钟声、时间以及夜半究竟有没有钟声?为论点展开辩论,从背景、人物和历史等方面感受诗人创作《枫桥夜泊》时的情感。教师通过介绍《枫桥夜泊》背景、环境,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写实与写意”问题,在智能化辅助工具的帮助下讲解辩论的概念和技巧,包括论点的表述和论证、反驳对方观点的方法、语音语调等方面,帮助学生明确辩论的目的和形式。通过工具随机分成成对的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围绕“三更钟声写实还是写意”展开辩论,小组先独立讨论,收集自己组的论点和论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和表达,最后互相辩论和批评。辩论后,教师结合录制的课堂辩论视频指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回顾辩论的过程并自我体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加深对项羽两难抉择的认识。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发言进行评估,包括发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意见的独创性等方面,同时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辩论的掌握情况。
三、结语
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是小学生传承创新、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的有利支撑,通过智能化精准课堂在小学教育新时期提高古诗诵读教学有效性,让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堂智能化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理解和解决语文课堂改革的冲突,让小学语文紧跟时代步伐,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的助力。古诗诵读的创新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师紧跟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体现,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学方法、课型、途径和教学手段的实践创新,不断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小学语文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婷飞.传统与现代——浅议微课在小学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下),2020(10).
[2]刘波.基于希沃白板运用中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家长(上旬刊),2020(5).
[3]王文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12).
[4]卢琼娥.大数据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智能化精准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3(26).
[5]张小燕.谈小学语文智能化高效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