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度评价机制,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2024-09-27周唇唇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在旧科学课程实践探索总结的基础上,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操练轻兴趣、重结果轻经历”的旧观念逐渐被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科学创新等多维度评价所取代。
【关键词】多维度评价;培养;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强调改进结果评价,重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
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我校采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多维度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将校本的“蒙学”“蒙童”系列课程,以及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与之相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地关注学生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实施阶段式点评活动。
一、评价内容与方法
1.评价目标
基于我校二年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对照新课标,结合“蒙童”系列课程现有资源,我们制定了适合我校自然学科的评价目标。
(1)通过自然学科教学,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产生兴趣。让学生学会以身边的生物、物质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探索和提问,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与科学的奥秘与乐趣,并养成独立(或小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通过自然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养成符合学科标准要求的学习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实验,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体验与伙伴们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4)通过自然学科教学,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实验或者收集资料来回答问题,并将其与简单的科学概念相联系。能够运用适当的科学语言、图画、图表、自然笔记等,以多种方式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5)通过课堂中的学习,能够将已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学校少年宫”、科技节等课外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更强烈的探究兴趣。
2.评价内容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结合我校学生情况,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我们依托数字化5A评价体系,创建了整体规划的评价细目,选择、设计了与二年级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学科章:“小观察章”“灵巧章”“合作章”等。具体内容如下表。
二、实施过程
1.对二年级第一学期自然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校本化”补充与调整
进入二年级后,学生在自然课堂上动手实验与操作的机会逐渐增加。但是牛津版二年级第一、第二学期的课本中却没有详细提及,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缺少实验观察与操作的前导教育。因此,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合理的补充与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水平。
2.在学习的过程中“养习惯、激兴趣、育情感、得方法”
(1)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与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实验操作时,需按要求完成并及时记录”等实验操作好习惯。
(2)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观察、记录、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然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短时兴趣”向“长时兴趣”的转变。
(4)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如竞赛、游戏、校园植物观察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5)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的纽带,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
(6)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一方面鼓励学生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记录观察结果,另一方面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7)在课堂的合作环节,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合理设计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创设挑战性的任务,驱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开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认知是通过身体的各部分去感受、体验以及参与各项活动形成的。亲历活动是学习的关键,在充分的感知和累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思维层次的提升以增强学生批评质疑的勇气和从不同角度评价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评价作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评价的具体要求,怎样通过活动来达到要求,怎样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具体要求。
4.教学方法与思考
教学不只是为了使学生懂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为了使学生能用学会的本领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以过程式、激励式为主要评价手段,“呵护”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并注重课堂教学及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
三、观察记录及等第制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成果进行记录与评价,并及时给予相应的“红领巾奖章”作为鼓励。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由原本的“分数制”改为了“等第制”: 好:☆☆☆;较好:☆☆;须努力:☆。“等第制”不仅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同时还反映着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采取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激励法。对上课表现优秀、积极发言的学生敲上卡通章,并在收集满一定数量的卡通章后可向老师兑换小奖品。通过此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自信的同时体验到快乐与成功。
(2)过程评价法。关注学生在活动期间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实验、探究等活动中,对于习惯良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
(3)成果展示法。通过课后(或活动后)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兴趣。对于课堂中行为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进步表现,可利用课后评价表,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将评价的结果在班中展示。
四、实践反思
过程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在教学中及时记录学生所做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从小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有利于他们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课堂教学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良性循环中不断自我超越。教师要基于教学基本要求树立教学新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习惯、兴趣、情感与方法,并以此贯穿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与探究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林钧.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以“珍惜水资源”内容为例[J].湖北教育(科学课),2023(02).
[2]袁飞.自然课堂探究活动评价策略的研究 [J].中学科技,2023(02).
[3]何晓静.以《指南》为指引,加强西班牙语教学的学程指导:课程论的视角[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