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创新思考

2024-09-27沈怡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文章以五年级数学为例,精心设计了周末“错题解析视频挑‘悬赏令’”与“数学故事‘英雄会’”两项拓展创新作业。通过实施多样化的作业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能力。实践验证,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拓宽了数学表达的参与面,同时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作业;作业评价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文件的发布,对作业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及教师要进一步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及加强作业指导与评价等。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作为连接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的关键环节,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学生面对的作业形式往往过于传统和单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内容与类型也缺乏多样性,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对待作业的兴趣与热情逐渐减弱,容易产生倦怠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精心策划作业内容,更要注重创新作业类型与评价,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发展数学能力。

二、实践过程

笔者以五年级数学为例尝试创新作业设计与评价,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拓展作业,突破传统书面作业的局限性,以评促学,激发其学习内驱力。面对五年级学生的常见现象:课堂上学生因顾虑较多而不愿举手,缺少主动表达的欲望;对待书面作业尤其是周末作业兴趣不高,订正拖拉等。故教师精心设计了两项选择性拓展作业:一为周末“错题讲解视频‘悬赏令’”,二为“数学故事‘英雄会’”。作为传统作业的补充,前者改变了周末作业由教师集体讲评的模式,改为学生自主选择错题制作成视频,做错的同学则可以自行选择观看,增加了学生双向选择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作业听讲倦怠问题。后者则鼓励学生加强数学阅读,将数学故事制作成视音频与同学分享,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拓宽数学视野。

1.案例一:周末“错题讲解视频‘悬赏令’”

以第13周周末作业为例。教师通过整体批阅选出错误较多的题目,在平台上发布“悬赏令”(见图1)。这既是一项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也是对周末作业的讲评分析。每位参加的同学通过生评、师评都可以得到“九色花成长卡”积分。教师则对学生的视频进行评价指导及整理汇总,精选部分作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展示评析。

图1第13周“错题讲解‘悬赏令’”发布要求

从解题策略来看,学生对某一题的讲解多固定于自己的一种方法,很少涉及多种方法。但整体来看,不同学生讲解的方法有所不同,基本能够涵盖一道题的多种方法。

2.案例二:“数学故事‘英雄会’”

“数学故事‘英雄会’”作为一项长周期作业(见图2),则在内容、形式、时间上有着更为开放的要求,主要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并与同学分享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学生可以利用视音频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数学故事或推荐课外书,教师则利用数学课前或课后的时间向全班展示其中的优秀作品。

图2“数学故事‘英雄会’”发布要求

从内容上来看,同学们分享的数学故事类型多样,涉猎广泛。其中,一部分为过往学习内容的重现,如“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在五年级复习“数的结构”时重温回顾,学生特别感兴趣。其二为数学名题、趣题介绍,如“巧解平均数”“硬币悖论”等。

三、实践成效

有别于传统书面作业,周末“错题讲解视频‘悬赏令’”及“数学故事‘英雄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入手,创新形式与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改进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变革作业与评价,激发学习内驱力

从作业形式来看,学生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纸笔,通过视音频等手段来完成作业,满足了其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激发了作业的主动性。从作业要求来看,两项作业均为选择性作业,参与起点低,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由选择,提升了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初步构建了学生学习互助共同体。由于错题的资源来自于学生,而错题分析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对于视频观看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其中也有部分做错的学生会在观看分析视频后,自己主动录制讲解视频,从而起到了强化巩固的作用。

就拓展作业而言,积极地评价与持续跟进尤其重要。实践中作业实施与作业展评有机整合,有效拓宽了作业评价的广度与深度。从评价主体来看,除了教师评价外,可以更为自由地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使其有更高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评价内容来看,除了要评价方法是否正确以外,还要评价讲解是否清晰易懂等,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为多元的要求,从而拓宽了评价的广度。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逐渐发现拓展作业的评价不能单纯地唯知识论,需要考虑更多维度与能力,于是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评价量表,评价深度得以延伸。此外,教师的赏识与激励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认真创作的原动力之一,教师要善于将学生作品有效融入教学,进行合理展示与评析,以评促学。

2.重视数学表达,弥补传统教学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受限于教学时间,学生参与数学表达的机会与时间都比较少,尤其到了高年段,一些不善言辞或害羞内向的学生更缺乏主动性,以上拓展作业的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其一,由于参与人数不受限制,参与起点较低,让数学表达不再成为“学霸”的一言堂,激励更多学生能够主动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此外,一部分不善言辞或内向的同学也更愿意以视频的方式参与展示,极大地拓宽了学生数学表达的参与面。其二,通过引入视频、音频,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外在的数学语言表达,促进其主动地深入思考,能够有效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合理评价与适当指导,也能更好地进行个别化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表达得以提升后,则有效促进了课堂内的师生互动。

3.鼓励多元呈现,基于学情改进教学

以上两项拓展作业皆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多元呈现,因此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情,改进教学,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在利用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求解面积的“错题讲解视频”中,学生完整呈现了自己的方法策略,思考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一览无遗,那么教师要用好这一学情资源顺势而为,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比如多位同学在讲解时并没有讲清推理过程,只简单表述为“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底为长方形的底,它们的高为长方形的高,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忽略了利用乘法分配律推导的过程,也没有点明“等底等高面积相等”的内在本质。究其原因,可能大部分同学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天然的直觉,而非清晰的认识,仍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基于此教师可利用讲解清晰的学生作品在教学中加以强调。

另一方面,在讲解视频中大多数学生都呈现了良好的解题规范,有助于教师及时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而数学故事的分享,则让同学们看到了数学阅读与数学文化的魅力,但毕竟学生接触到的数学读物较少,作为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推荐与导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海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高学生数学素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4).

[3]李梅.双减政策下小学作业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