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墨怡情,笔随心生

2024-09-27苏秀华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本研究基于目前倡导多元化学习的环境下,关注如何从教育观念出发,实施具体的实践方法,以寻求解决问题的角度及途径,从而使教师能够在学校美术课程中深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多学科学习活动,培育具备美学修养和爱国精神的新一代学生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彩墨戏剧人物;戏剧;融合教学

随着新课改观念和对创新人才培育需求的推动,跨学科学习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的显著特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强化课程综合化”的教育观点,旨在通过各个主要学科间的紧密结合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它也关注到艺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并积极发挥其联合教导的功能,以此助力学生的全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全方位进步。彩墨和戏剧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教育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彩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而戏剧则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以彩墨绘画为主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戏剧素养。

一、彩墨戏剧人物教学与戏剧学习融合的必要性

1.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生旦净末丑,前台来作秀,唱念坐打,五彩缤纷,目不暇走……”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高尚的品德和气节,代代相传,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吸引力。美术教育应当注重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熏陶学生的性情,滋养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的个性。彩墨绘画与戏剧学习的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文化背景,更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同时,学生通过戏剧文化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东方传统美学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这与中国画中最具人文气息的彩墨戏剧人物绘画相得益彰,促进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渗透,符合现代科学教育,有助于激发知识与教学的生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需要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并领悟到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党一百年的伟大胜利,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文化遗产、革命精神和社会进步的思想理念,以此增强对文化的信心,强化全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此外,教师还需认识到各地区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特色,明白文化对于建立全球和谐共生的意义,并且要学会尊敬、接纳和宽容不同的文化差异。这就是教师在进行中国画教学时,首先要明确为何教,然后再去探究如何教。就中国的戏曲艺术而言,它的历史渊源深厚且富有传统的底蕴,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明之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性,并且充满了“似非而是”的抽象美感,把创造美的境界视为最高的目标,并在全球舞台剧领域树立了自己的独特地位。

二、彩墨戏剧人物与戏剧融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标设计

彩墨戏剧人物教学的目标包括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戏剧素养。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可以拆解为:(1)初步了解中国戏剧文化,学习运用彩墨语言的特点来表现戏剧人物,掌握彩墨绘画基本技巧;(2)在欣赏和体验的过程中,运用概括、夸张、对比等创作技巧来表现生动的戏剧人物;(3)能够从戏剧人物特点出发进行彩墨创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欣赏中国画家的彩墨戏剧人物作品;彩墨绘画的技巧涵盖勾勒、皴擦、点染等运笔用墨方面的方法;戏剧基本概念涉及表情、动作、声音等,人物创作强调从戏剧人物的性格、情感出发,运用概括外形、夸张动态、刻画眼神来进行彩墨绘画创作。

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名作欣赏、思考讨论、教师示范、艺术表现、展示交流和总结反思等环节。

情景设计,引入一个戏剧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设计应符合当下学生认知,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共鸣。例如课前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悟空和诸葛亮,由于这两个人物的故事或者传说在小说、戏曲和电视剧甚至动漫中被反复演绎,在五年级第二学期“走进名著”单元的学习引入这两个角色能让学生对他们无论是外在特征还是内在性格有了更深的认知。同为古今名人,在同学们出色的角色扮演中通过时空交错来到课堂相逢,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思考讨论环节主要通过对戏剧人物的剧照和彩墨戏剧人物的作品进行对比发现不同艺术形式下的相同之处,从而在感悟中理解东方审美中含蓄、概括、夸张、写意等艺术特色,为下一步的彩墨绘画创作寻找思路和方法。在多媒体下放大戏剧人物剧照:人物服饰华丽、细节丰富精巧、眉眼流转、表情生动,处处精工雕琢,这是我们传统戏剧在人物设计中程式化的表演,处处彰显着中华人民独特的东方审美。再看画家关良笔下的彩墨人物,笔墨简练、造型概括、动态夸张、凸显个性富有神韵,和中国以往的中国人物画表现方式上有着天壤之别,他更注重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所以,他是在画自己心中知道的而非自己眼中看到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再通过讨论、思考逐渐对彩墨戏剧人物的绘画创作有了方向。

由于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差异,最终呈现的彩墨戏剧人物效果具有多元性,包括工笔画中细致追求唯美的、写意风格豪放不拘小节的,以及漫画形式展现的可爱风格。在展示交流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从他人作品中获得启发,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三、彩墨戏剧人物与戏剧融合教学的影响

1.审美情趣的提升

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博大深沉的力量,水墨画与戏剧亦如此。学生在观赏精彩的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美、领会美,丰富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情趣;当沉浸在大师作品的欣赏中,体验着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艺术形象美、艺术内涵美,从而达到了以美育人的效果。

2.创造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彩墨戏剧人物教学鼓励学生从戏剧人物特点出发进行创作,运用笔墨晕染的效果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理念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通过想象和创意,学生能够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从而提升创造力水平。

3.表达能力的增强

戏剧注重通过表情、动作、声音等方式进行情感表达,而彩墨绘画也是一种表达形式,它特有的中国画笔墨材质所产生的晕染效果含蓄、内敛,且充满意外和惊喜。彩墨戏剧人物教学强调综合表达技巧的培养,能够在戏剧和绘画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戏剧素养的培养

彩墨戏剧人物教学融合了戏剧与绘画,加深了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戏剧素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人物的性格、情感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彩墨绘画技巧,了解戏剧基本概念,运用漫画特点创作了彩墨戏剧作品—单刀会。画面采取中心构图,将戏剧人物关羽设计成猫咪的拟人形象,使用没骨画法与水墨渲染手法来表现造型和质感;以线条勾勒和色彩的点染来突出细节和营造画面氛围……画面中猫咪形态的关公表情形象生动,既有可爱的小猫特性也有人类化的情感,体现了创作者的思考,展示了他的创作力和表述力,以及对美好文化传统的热情。

四、结语

在彩墨戏剧人物绘画学习中融合戏剧学习,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体验中国画及戏剧文化共通的美学价值。这是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需求,能有效地推动各类艺术科目之间的交融互渗,同时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观念和满足学生全方位健康的成长需要的举措,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尹少淳.跨学科、融合和课程综合[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07).

[3]王燕秋.浅谈水墨画创意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