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模型驱动教学,深化规律迁移应用

2024-09-27张佳奕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教学中要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建立模型;自主学习;迁移应用;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课堂教学中应该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现以沪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幻方》为例,具体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观察、讨论、猜想、验证中建立学习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童趣化引入模型

笔者以教材为引擎,从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探究方法、培养探索习惯三个维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主要设计思路如下:笔者先让学生由龟背上的图案,化抽象为具体,用数来表示点图引出正方形数表,寻找数表中的规律,再通过位置变换判断幻方,由此来引出3个幻和是15的幻方,探究其数的特征,并通过设计填幻和为15的幻方加深规律的应用,最后通过变幻方将知识点进行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1.龟背洛书,激发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实用性,从生活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通过结合语文阅读篇目《大禹治水》引入洛书。

(1)引入洛书。古时候有一位治水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大禹治水还有一个数学故事呢,很久以前,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2)出示视频。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奉命治水。由于不了解水情,治水屡次失败,一度陷入困境。一天,一只五彩神龟从河中走出。大禹根据神龟的指点,最终治水成功。

(3)龟背洛书。这只神龟神奇在哪?传说神龟背上的纹理排列成奇妙的图案,被后人称为洛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龟背上的图案,探寻其中的奥秘。

低年级的孩子当看到熟悉的动画形象时学生瞬间兴趣高涨,蕴含新知的故事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师适时提问,“这只神龟神奇在哪?”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对幻方的进一步探究。

2.观察猜想,认识幻方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龟背上的图案,用小圆点表示数,引出正方形数表。再由观察正方形数表到猜想各行各列、对角线上3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对幻方建立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如下:

(1)由龟背抽象到正方形数表。用数表示龟背上的图案如下。

(2)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形数表。观察表格发现:横着看有3行,竖着看有3列,斜着看有两条对角线。

提问:这些3个数之间有着怎么的关系?有什么共同点?

猜想:3个数的和是一样的。(打开书本算一算)

(3)寻找数表中的规律。教师让学生交流反馈,并验证猜想。

发现:每一行的3个数、每一列的3个数以及对角线的3个数之和都是15。

小结:具有这样神奇特点的正方形数表,我们叫它幻方。幻方的和我们叫“幻和”。这是一个幻和为15的幻方。

通过童趣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从一个正方形数表中抽象观察到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数的特点,猜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3数之和都相等,再进行计算验证,初步感悟到什么是幻方,对幻方的数学模型建立初步认识。

二、利用游戏活动,趣味化理解模型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化、模型化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在本节课新授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初步认识完幻方的特征后,通过交换幻方中数的位置,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思考“正方形数表发生了变化后,还是幻方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进入新知的探究学习中去。变换位置,判断幻方的教学片段如下:

(1)旋转。

提问:幻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办法证明它是幻方?

验证: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3数之和都是15。

小结:原来中间数不变,剩下8个数旋转一下,幻和还是15。

(2)平移交换(以坚列交换为例)。

小结:判断是不是幻方时,只要算出和有不相等的情况时就不用再往下算了,这样的方法又快又好。当9个数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相等的时候才是幻方。

通过旋转、平移让模型趣味化,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加深幻方模型的建立,轻松地理解、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幻方的思路和方法。

三、巧设悬念问题,思维化构建模型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强烈,只要在课堂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并及时激疑,使小学生由疑生趣,以疑诱思,由疑获知。比如在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根据第二个环节中由1~9组成的三个幻方引出问题,“1-9组成的幻方除了9个数不一样之外,幻方里的数字排列也非常特别,他们还有什么特征?”问题一提出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进而开展实验、推理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创设情境促进了学生思考,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挖掘幻方模型里蕴藏的规律,这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求知的迫切之中,同时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初步的感知,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幻方模型。

四、动手实验操作,活动化应用模型

1.激活旧知,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的练习巩固环节中,笔者创设学生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还有一只龟背上也有一些数,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3个数的和都15。可时间久了,很多数都看不清了。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把丢失的数找回来吧!

整个填数的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利用数卡实践操作,使他们经历尝试、计算、应用、检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情境中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同时深刻体会到计算并检验的广泛应用。

2.以点到面,深化思考

教学中可通过提问“如果这9个数都减少了1,现在这个正方形数表还是幻方吗?”让学生在原本幻方模型的基础上,调用已掌握判断幻方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每个数都减少了1,那么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和比原来减少了3,即幻和是12,还是幻方。

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数学课堂中应加强教学策略优化改进,充分发挥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实现素质能力全方面提升,为今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小根.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

[2]刘建安,张安元,侯芳兰.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J].数学教学研究,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