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赋能向未来校本研修“慧”成长
2024-09-27李军
【摘要】文章以教师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为抓手,架构培训组织网络,建立全程可测的评价系统;依托学校正在开展的市、区级课改项目,让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摸爬滚打,提升全体教师信息素养;制定“金企鹅”教师校本研修荣誉制度,开发“金企鹅”教师校本研修平台,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袋,用数据驱动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研修;专业发展
当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教育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信息技术正成为我国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赋能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突破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已成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了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所以“实验”命名的基层学校,我校坚持“实验为先、勇于实践”的改革精神,努力探索信息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形成校本研修新样态。
一、借势而为——实施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夯实校本研修之基
只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才能成为可能。2021年教育部在全国实施教师信息技术2.0应用能力培训工程,以此为契机,我校积极行动,运用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方法,借培训工程之势,为提升信息技术之行,夯实校本研修之基。
根据市、区要求,信息技术2.0工程要求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内容涉及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研修课程。我校明确目标,组建团队,整体架构,稳步实施。
1.架构组织网络,实施评价
(1)有效保障建团队。为保障培训有效推进,学校组建了“三层四队一员”保障团队,“三层”即培训领导团队、培训组织团队以及信息化教学创新研修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这“三个层级”,“四队”就是以上四支团队,另外专设一名培训专管员。
其中,信息化教学创新研修团队是我校信息技术的先行者,即创新技术的实践团队。在信息技术2.0培训过程中,他们边学习边实践,先行先试,将实践经验再分享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遇到技术掌握有一定困难的教师,研修团队成员点对点进行强化辅导,携手共进,有效发挥了研修团队是信息技术的探索者、排头兵、示范者和好伙伴的作用。
(2)全程评价提效能。培训采用“以评促用”的过程性评价和“全程可测”的立体式评价相结合方式。
“以评促用”的过程性评价包括网络资源学习、线上研修活动参与、生成性资源的互评、研修成果的共享。内容包含课程学习、线上活动、研修反思、课堂实践、教研活动和应用考核,评价指标见下表。
“全程可测”的立体式评价是对教师参培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观测,由培训领导团队和组织者团队负责。主要根据学校信息技术2.0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师的参与度、贡献度和活跃度这三个维度进行观测,并做出评价。
2.突出“三化”导向,彰显培训效度
(1)整体架构,方案设计模块化。学校精心设计、打磨培训方案,从整体架构到实施过程,形成一校一方案。方案设置“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终结性评价”三个模块,内容全面,对培训进行了整体、科学规划。本方案成功入围市级优秀方案。
(2)专家引领,培训方式多样化。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线下的专家讲座,有线上的自主研修,也有培训师带领教师进行现场实践操作,分为自主研修、专家讲座、教研实践三大板块。各板块紧密联系、逐渐深入、层层递进、又循环往复。
自主研修板块:学校培训管理老师分阶段查看全体教师的学习进度与获取学时情况,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老师,及时给予提醒与督促。
专家讲座板块:特邀信息技术专家到校就信息技术应用开展讲座,讲座结束后每位老师提交一份培训笔记或心得感受,确保讲座主题思想融入教师学习实践。
教研实践板块:组织主题教研实践活动,分别为“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大单元作业与命题设计”,由培训管理员督促全体教师完成教研实践与培训内容,并根据主题提交活动教研笔记以及相应的教研作业。
(3)平台搭建,参培过程可视化。学校搭建信息技术2.0平台PC端和移动端,除六门选修课程,还包含期刊、图书、讲座等资源,供教师研修、学习、拓展,实现参培过程可视化。
管理员在平台制定并下发此次研修计划,教师登录账户实时接收研修任务,并开始研修、学习。后台可对教师完成情况、访问课程次数、学习时长、任务点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查看,便于了解教师学习进度,适时提醒与督促。
二、借船出海——依托课改项目深入推进,汇聚校本研修之智
信息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化为实实在在的校本行动。学校实施的主要策略是“借船出海”,依托学校正在开展的市、区、校级课改项目,让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摸爬滚打,练就信息技术真功夫。
1.深度教研,让研修真实发生
2021年底我校被市教委教研室确立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试点校,由此拉开了学校深度教研序幕。所谓深度教研,是指在教研主题引导下,开展系列化、深层次、进阶性的持续研讨,进而卓有成效地解决有关教学问题的实践研究。它强调参与者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锲而不舍地求真,和谐有序地推进,以达到深入解析教研主题、有效落实系列活动及环节,切实提升教师能力的目的。
如学校体育组以“反思教师教学行为,提高学生运动负荷、运动能力”为研修主题,从学习教师教学行为含义、种类;学生运动负荷形成出发,逐步过渡到优化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效率;再到课例实践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形成初步结果对标新课标、新课程,让研修真实发生。
2.数字教材,让课堂更加灵动
我校作为区数字教材试点校已近三年,三年来,学校项目组教师以点带面、边实践边改进,从困惑到逐渐清晰,从技术小白到信息化高手,课堂教与学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浓厚,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1)数字化载体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需要在课文中圈圈画画的学习任务。在常规的课堂中,学生在纸质教材上圈画,修改起来比较困难,且容易污损课本。而在数字教材的课堂上,学生在书上的圈画都是数字化的,借助“橡皮擦”,可以轻松去除圈画痕迹,修改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不管修改多少次,都不必担心“课本”受到污损。且“铅笔”“荧光笔”有多种颜色可选,可以按照类别选用不同颜色,便于分类检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选择不同颜色,激发了兴趣,提升了课堂效果。
(2)多软件融合助力开展课堂教学。数字教材的课堂中,除了数字教材APP以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希沃、学习通等软件,这些软件与数字教材的融合应用可以助力教师开展教学。教师将数字教材与学习通软件融合使用。如在学生自主阅读,从文中收集信息的环节,教师利用学习通,将2分钟倒计时投映到大屏幕上,方便师生把握时间;在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学习通随机地将有关的图片、视频投映到大屏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通,将问题推送给每位学生,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填写答案,这些答案都可以投映到大屏幕上,最后还能通过“词云”功能,将学生回答中的高频词投映到大屏幕,以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
(3)个性化课程资源引导自主学习。此外,教师通过pad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以及“空中课堂”相关资源,根据学情布置课堂习题,学生可以在pad上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在学生提交后即可通过pad数据分析实时了解学生课堂练习情况,及时检验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另一方面能让教师课上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相关课程资源,有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微学堂课程,让学习无处不在
微学堂课程是我校教师开发的一门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种有益尝试。目前语文学科的《阅读经典 启悦人生》系列微课已开发近十期;英语学科的《跟着乐乐学做美食》《一招鲜》等课程能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英语、用英语;还有数学学科、自然学科、音乐学科等微课的开发,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打破了学习时空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综合素养。
三、借梯登高——开发教师校本研修平台,探索校本研修之道
为激励教师不断自主发展,让成长留得住、看得见。学校制定了“金企鹅”教师校本研修荣誉制度,架构“金企鹅”教师校本研修平台。平台包含教师培训课程、课堂教学资源、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等栏目,教师每学期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培训学习,并完成相应研修作业,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机运用平台提供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电子档案袋采用积分制评价方式,设置了年度考核、本人获奖、课程开发、专题讲座、校本研修、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特色加分、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指标,每学期教师自主上传相应的材料,管理员根据评价指标,给予一定进阶成长积分奖励,形成雷达图和柱状图,教师成长轨迹和发展特点均能直观呈现,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评选出校本研修金、银、铜企鹅奖,同时有学年积分、总积分等统计,留下永久保存的数据,用数据驱动教师专业成长。巧借平台之梯,实现专业发展登高之愿景。
四、结语
信息技术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经过不懈探索与实践,学校信息化教学氛围日渐浓厚,为“五步三动”导学式课堂注入了成长因子,课堂教学新样态正在形成;学校借助信息化的东风,系统思考,尝试构建信息技术平台,研发了“金企鹅”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平台、“智慧家长”学分银行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构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全景式蓝图;学校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并撰写案例论文等,在市、区级各类活动中获奖,尝到了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甜头,进一步增强了教学自信。
当然,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如何建立精准驱动的教师一体化研训模式,丰富课程资源供给,引导教师从“教的专家”变为“学生学习的助跑者,设计者和同行者”,推动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未来已来,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赋能,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助力师生智慧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N].教育部网站,2019.
[2]陆伯鸿.走向深度的上海教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