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结硕果,科技开新花

2024-09-27耿振华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和科技小组的教学资源,致力于走科技领先之路,在科学教育之路上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之路:一是给劳技教育做“加法”;二是凸显“模型万花筒”的软实力;三是“明日科技之星”的奇思妙想,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关键词】“双减”;教育;科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科技小组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利用快乐活动日的时间,为学生量身定做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措并举,多维发力,探索“双减”背景下学科结合,培育学生科学创新素养的有益尝试。

一、“双减”之下,给劳动教育做“加法”

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作品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与反馈,是对劳动成果艺术欣赏能力的体现。从学生的作品里,可以感知到他们鉴赏的能力、学习的快乐和他们的探索与追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讨,旨在优化劳技课堂教学模式,挖掘劳技教育主题内涵,注重实践创新素养培养。

笔者带领学生利用课上讲到的知识在课后时间段完成了水仙花球的雕刻和日常养护,并参加水仙花雕刻造型展—“水上轻盈步微月、凌波仙子落我嘉”。孩子们全程参与水仙花雕刻和造型活动,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水仙花养护的数字故事。在水仙花的展评过程中,全校师生一起欣赏水仙花,既然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也能充分体会本次展评活动的主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双减”之下,给劳技教育做“加法”,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让劳技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让老师从细微之处入手做劳技教育的有心人。

二、减负增效,凸显“模型万花筒”的软实力

我校是上海市航空模型特色学校,在“三模”(航海模型、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航空模型,有一大批爱好“航空航天”的学生常年参加各种各样的模型制作和航空模型放飞等探究活动。“双减”之下,学校把航空模型的某些项目融入到快乐活动日和晚托服务时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科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1.天体模型:三球旋转趣拼搭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围绕“三球”运动,初探斗转星移现象的原因,太阳,月亮和地球各有哪些特点,这三者又有怎样的运动关系呢?小朋友通过制作“电动三球仪”模型,直观感受到了这三个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明白了日食、月食、一年四季和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冲浪飞机:趣味起飞大比拼

一张薄如蝉翼的彩色油纸,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瞬间转变成了一架小巧玲珑的冲浪纸飞机。纸飞机在气流板的推动下,平稳起飞,时而俯冲、时而悬浮、时而又像一道波浪线,仿佛在海浪中玩冲浪游戏,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太空模型:中国航天数第一

从神舟五号的一飞冲天到现如今的神州十三号,人类对浩瀚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星汉灿烂,梦想无限。同学们对太空充满好奇,老师让他们亲手制作了四种太空模型,分别是八大行星、玉兔号月球车、中国太空站和嫦娥三号。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增加了航天知识,而且在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试飞失败中总结经验,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自主探究和应变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室内遥控飞行器展示

“板控飞行器”室内遥控赛毒液手控飞机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小朋友们先自主完成飞行器的组装和调试,再操控飞行器从起降区起飞后完成8字绕圈5次,最后返回降落至起降区为一轮有效飞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挫折感,反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研究欲望,在不断探索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5.各种比赛显身手,我们收获满满

在嘉定区模型节上,我校学生共获得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16人次,一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我校还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其中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活动中获团体第1名,在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活动中获团体第6名。我校受邀参加集体颁奖仪式,在现场布置模型社团展位,获得与会领导及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明日科技之星”的奇思妙想——防高空坠物系统

“明日科技之星”是一项培养青少年科创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活动,社团选拔了三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十届“明日科技之星”活动。

此次活动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金点子想法和具体实施的方案进行讨论,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有人提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楼越建越高,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其中很重大的一个安全隐患就是“高空坠物”,有关“高空坠物”的相关新闻报道,逐年递增,仅2020年就有近4万起报道。对高空坠物的管理又很困难,加大了物业管理成本,低层住户深受困扰,引发邻居矛盾,楼上扔重物砸伤人员,砸坏车辆的案列比比皆是,法规和教育上也不可能禁止所有的高空坠物发生,因为有很大一部分“高空坠物”的原因是由于恶劣天气导致的比如大风,台风或暴雨等。所以针对空中下落的物品,设计一套方案来防止坠物砸伤等情况是很有必要的,最终大家一致选定了“防高空坠物”这个方案作为参赛主题,并对“防高空坠物”这个方案逐步分解。

首先确定大家的分工,即:1.就主题涉及到的原理、探测物、如何判断坠落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等内容,简要用文字进行描述,以便后期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完成作品;2.拍一段高空坠物的生活场景作为3分钟视频的片头;3.根据主题,叙述创意点的灵感来源;4.制作与主题相关的一段动画;5.准备主题所涉及到的相关道具;6.制作小队海报;7.各自完成所负责内容时,拍照或留存视频,以便后期制作3分钟视频时作为素材。然后,对3分钟视频选定小标题,即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最终,三位学生完成了如下设计方案,解决目前高空坠物系列问题。1.“高空坠物”来源识别及报警功能可追溯到具体房间位置,直接把抛物位置推送给管理人员或直接电话业主,起到警示教育作用;2.坠物识别功能可具体区分坠物是什么物体,大到衣物或被子,小到一个烟头,以及其他干扰物体比如飞鸟等。能根据物体来决策执行特定的接管策略;3.坠物接管功能在大楼外墙有一套滑轨执行结构,可实现坠物接管,具有快速移动,位置精确,瞬时展臂,张网面积3x4m,张网有网兜效果,不会反弹形成2次伤害;4.防盗报警功能(附加功能)发现大楼外墙有人爬墙或爬窗户,可直接定位位置,触发报警,通知110或管理人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断地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其中的原理及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乐趣;根据自己对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与理解,一步步地完成了海报的绘制。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校涌现出了一批批科技小星星。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能力需求,在快乐活动日时间段安排上“动静结合”“内外结合”。从“红色教育、模型建造、科技制作、益智陶情、艺美赏析、运动健康、劳动实践”等多方面展开建构,让每名学生每周参与多种兴趣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全校学生在“双减”后,及时夯实“双增”,并在“双增”的乐趣中主动学习,主动锻炼,动手动脑,发现特长,规划未来,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这一减一加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减掉的是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增加的是学生必备的素质。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小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于国于民都是有益且必要之举。

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扎根于课堂,更加坚定有力地做好教育教学之路,向教学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罗秋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J].当代贵州,2023(32).

[2]吴丹.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3(06).

[3]王雪.助力“双减”,科学教育加速度——优化教育生态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6)[J].教育家,202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