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炼思政涵养,促进学科育人

2024-09-27马盈玥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摘要】小学语文与思政实践意识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需要灵活采用思政实践意识强化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实践能力,培养其理性认知与文化认同情感,在提升学生思政实践意识的同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尤其是关于教学评价技巧的认知与运用。本文针对思政实践意识融入小学语文学科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实践意识;融入角度;有效策略

语文学科承担着培育美感心灵、促进智力发展的职能,可以有效充实学生的基本文化常识与生活认知经验,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结构与“好坏美丑”的德育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而思政实践意识有利于学生奉献意识、集体意识与家国情感等宏观意识的养成与强化,使其成长为符合新时期育人成才的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思政实践意识的同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一、思政实践意识融入小学语文学科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要向学生传播健康生活思想,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担负起学生的社会培养责任。因为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问题也日益突显。

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增加,在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和错误的认识,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欠缺、心理素质差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善于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意识培养迫在眉睫。而语文学科能够很好地涵养人的心灵,激发出向善发展的正向能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理解现实生活,提升从生活发现美感与社会适应的能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提升文化、塑造行为的功能。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及个人特点设计创新性的教学过程,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个人潜能。

二、思政实践意识融入小学语文学科的角度

1.尊重学生主体,设计思政情境

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相对有限,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想经验相对不足,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而语文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系统地了解社会生活和增强社会价值认同,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以思政实践意识为主题的实践框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育思政实践意识,这与传统的讲授制教学有所区分,可以有效塑造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与行动能力。

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为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课堂后设置分层式作业,根据学生的学情将试题分为基础认知型、重点巩固型与拓展迁移型三种。第一种试题主要是基本字词的意义辨析,第二种主要是句段在具体场景中的运用,第三种是所学知识在不同场景中的含义及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知识点细节,并进行总结。

2.关注校园资源,拓展学习方式

小学生在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化地学习校园资源,比如教材学习的配套课件资源、学习活动的设施材料资源、多元教学模式的体系课程资源等,在发挥校本资源作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自我研修,根据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校园各方面的资源创建符合本校、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进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性活动,创建个性化的社团活动,例如社会实践社团,针对语文知识中的思政实践意识在社会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学校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源、多媒体资源、校外服务基地资源等支持,鼓励学生根据调查现状进行研究,并将得出的结论以论文、报告等形式成果展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与探究能力。

三、思政实践意识融入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感知传统文化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掘和扩展思政实践意识的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进一步增强他们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热爱,感受到他们所包含的丰富的感情,进而培养出他们优良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以“中华传统节日”为题材,扩展了与之有关的内容和意义,使之脱离教材,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教师国家的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部分,要求每个部分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收集有关的材料,发掘出它所包含的含义,并在班级里与其它班级的学生一起共享。以中秋节为例,小组学生可以收集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故事等,让他们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对其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也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视野的同时,小学生对自己的亲人、家乡以及团圆等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厘清思政联系,解读奉献意识

将思政实践意识纳入小学语文课堂不能脱离教材,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深度的发掘,寻找教材里文本和思政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选取适当的语言内容,成为思政实践意识的材料。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与思政实践意识密切相关的内容,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主动指导,使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实现思政实践意识的目的。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思政实践意识的句子,比如《为人民服务》中“为了群众的幸福,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泰山更重要;为法西斯服务,为那些压榨和欺凌百姓的人而牺牲,那是一片鸿毛。”在深入分析了本文中的语句之后,学生被文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所打动,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建立起一种科学的生命观,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拥有一种坚强的信心和勇敢,从而增强了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建立起思政观念,并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材料来提升思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3.结合评价技巧,培育系统意识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语文课程的内容为依据,找到正确的语文切入点,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思维深度相联系,将语文有机地融入到课堂之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思政内容,不用专门进行额外的思政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评价可以由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组成,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可以是:学生是否可以清晰领会到语文知识点中的思政价值,比如文学作品中的脏话,加深了作品的文学性与生活性,但不符合如今提倡的公序良俗价值等,这都是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思政实践意识的点;生生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勇敢表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传递语文学习的经验与技巧,这都是良好的评价 内容;而在师生评价中,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思政逻辑以及行为表现,并给出及时的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政实践意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与思政实践意识的培养有着天然的连接性,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双创新方式来促使学生思政实践意识的落地,进而促使核心素养和德育等教育理念的顺利实施。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扩大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活动主体,使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对思政实践意识与语文学习活动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把握,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理性思考能力和踏实实践品质的新时期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亚东,陈国锋.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3(06).

[2]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课程思政核心点的策略与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2(03).

[3]韩美娟,耿广惠.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3(10).

[4]张伺娟.课程思政视域下语文教学的创新与研究[J].新教育,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