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背景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2024-09-24蒋红伟程玉曦

考试周刊 2024年31期

作者简介:蒋红伟(198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

程玉曦(1992~),女,汉族,新疆昌吉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

摘 要:“三新”背景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着手,密切关注基本学情和教情,深度剖析新教材的单元编排特征,精心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了实现终极育人目标,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学科课标为依托,科学确立单元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设置单元历史情境,组织开展分组教学活动,丰富任务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统领单元核心知识,主动打造翻转课堂,及时检验探究结果。

关键词:“三新”背景;任务驱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1-0163-04

在纵深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教师结合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多元任务,科学定位单元主题,用任务驱动学生大单元学习。为了保障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确立教学目标,明确分层驱动方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要根据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及时评价和反馈基本学情,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 “三新”、任务驱动及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

“三新”主要指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在“三新”背景下,许多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度剖析新高考对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新课标设计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思路和节奏,结合新教材的具体变化甄选教学内容,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新高考和新教材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要求教师拉长战线、放远眼光,高度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现能学善学。

任务驱动教学以教师的教学任务设计为主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设计多元任务,用系列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新知,逐步提升整体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学科教学中,任务是主线,教师将任务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教学环节,科学设置教学情境,顺势导入课程内容并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大单元教学可有效整合同一主题的关联性教学内容,实现多个教学板块的有机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围绕单元主题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情境、问题、技能、知识、活动、评价的科学组织及结构化统筹。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科大概念统整多个板块,以问题单元主题为引领,科学设置教学情境,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 “三新”背景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对策

(一)依托学科课标,确立单元学习任务

在“三新”背景下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准绳和线索,科学确立学习任务,体现任务的驱动作用和价值。教师需要围绕单元课程标准以及单元主题的基本学习要求精心设计系列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单元知识系列任务,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在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则可以结合历史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逐步细化学习任务,整合多个课时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顺利过渡。

(二)围绕学习任务,设置单元历史情境

在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后,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为目标,科学设计单元历史情境,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深入领悟历史知识的本质及原貌,实现深度学习。首先,在围绕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深度剖析新教材以及新高考,从必备知识及核心概念着手,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为起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学习任务,以史实研习为基础,结合新高考的考查标准鼓励学生站在多个视角和维度深入感知情境,分析情境中的问题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是重点,教师应有效整合任务中的问题和史料,用真实可信的历史解释构建学生的历史知识框架,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和组合史料,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完成基本授课任务后,教师可以开展学习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知。

(三)基于任务驱动,组织分组教学活动

为了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具体变化重新定位教学思路及方向,科学组织开展分组教学活动,让学生跳出自己的“小世界”,在小组内部合作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及目标。首先,教师需要做好前期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竞争意识、历史知识积累情况以及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沟通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短板以及共性问题设立合作学习小组,并确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及目标,促使学生在小组内部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实现优势互补。其次,教师应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了解学生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分工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进度,适当点拨学生,向其讲解基本的学习要领,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站在多个视角分析看待历史问题,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最佳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只能够局限于浅层,难以实现自主总结和拓展巩固。对此,教师需要打破常规,从任务驱动着手,深度剖析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结合新高考的考查要点制订单元学习目标,科学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综合探讨单元学习任务。最后,为了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学习基础设置多元任务,用问题的形式展示任务。如“废除宰相制度会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什么影响?”“现代中国版图和清代版图有什么区别?”等,利用系列任务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和分工,使学生在小组内部深度探讨学习任务,各抒己见,并进行自主反思。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足,学习效率会显著提升,提高整体的单元教学质量。

(四)丰富任务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三新”现实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应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包容、理解和尊重学生。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课内外表现设计多种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及奥秘。首先,在正式授课前,教师需要结合大单元教学目标尝试设计多种任务驱动学习形式,高度关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协调和平衡教与学的关系,实现让教与学。比如,在引导学生分析《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教师应转变固有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可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布置难易适中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搜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以及文字,让学生经历单元学习的全过程。然后,展示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历史核心知识,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其次,教师需要全面系统地讲解单元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框架和逻辑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对不同阶段的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全面系统的认知,逐步实现高效学习和快速吸收。最后,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考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及能力,适当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所占的比重,给予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和合作锻炼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及综合素养,确保学生在个性化探究和合作分工中出色完成学习任务,领悟单元主题的主旨思想,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坚持整体教学,统领单元核心知识

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和方案,有效统领各个单元内部的核心知识,理顺教学思路,深度分析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强化学生对单元核心知识内涵的理解,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首先,教师需要深度剖析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优化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将零散知识串联起来。与学生一同分析历史知识点的前后关系以及复杂的逻辑联系,逐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理解。其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注重多个知识点的整体联系,尽量避免内容叠加和知识断层,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比如,在组织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有效统整多个单元课时,以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题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核心知识。由于该单元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的单元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则应围绕任务驱动教学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要任务,有效串联关键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尝试从政治制度、外交政策以及思想理论等多个视角分析我国取得的成就,结合这一主要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梳理零散知识,进而构建立体成熟的思维体系。

(六)打造翻转课堂,及时检验探究结果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输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只能够局限于思维浅层。新高考十分关注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需要结合新高考的考查重点调整教学思路,深度剖析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积极打造翻转课堂,密切jdWX/izX7JrCkxrswo4sZZhPL4DXxes2pGuih9c3ntU=关注学生的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及时检验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和知识应用能力,在提升学生知识吸收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多元角色,做学生学习方面的引路人,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输出知识的机会,及时检验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和掌握情况,灵活调整后续的教学规划和方向。这里仍然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基与面临的挑战》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打造翻转课堂,检验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成果,在互换师生角色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应主动放权,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确保学生经历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教师角色,自主讲解与明清两代专制强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的财政负担,剖析小农经济对社会进步的阻碍等。这种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自主更新知识库,理顺思路并构建完善的思维框架,熟记历史知识并习得学习技能。最后,教师需要围绕“三新”重新设计教学任务,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将翻转课堂与任务驱动相结合,逐步丰富单元教学策略和手段,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七)立足目标导向,强化目标设计

在围绕“三新”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着手,充分凸显目标的宏观导向作用,将教学活动和主题内容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单元整体教学效果。首先,教师需要理性分析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具体变化,抓住高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历史观点以及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认知程度,逐步优化教学设计,稳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在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展单元教学时,教师则可以以“改革开放”为主题,鼓励学生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改革开放的具体目标,并设计与之对应的多元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比如,“怎么样进行改革开放”“为什么需要进行改革开放”,用多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自主迁移新旧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思考改革开放,整体把握改革开放的基本知识,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基于“三新”以及任务驱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综合考量基本学情和教情,深度剖析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精心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带着学习任务认真学习知识,深度理解单元主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正寿.基于任务驱动的统编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2022(2):37-39.

[2]蒋培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纲要》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读与写,2022(9):165-167.

[3]袁彩珍.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J].大众文摘,2023(14):100-102.

[4]王丙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型历史教学探究——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0):41-42.

[5]李红.浅谈任务驱动型框架下高中历史任务单模式制定[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8(17):41-42.

[6]骆志煌.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32-36.

[7]陈亚.“任务驱动”在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48):166-167.

[8]陈正.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以《谈交通工具》为例[J].教育进展,2024,14(2):119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