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

2024-09-11黄敏敏庞柳春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6期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然样态。本研究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为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核心设置议题,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制订活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设计三个环节开展教学实践:以情境探究,体验幸福感;合作辨析,提升幸福感;迁移应用,创造幸福感。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7-0137-0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然样态;其教学实施建议指出,以议题为引领,将课程内容与活动任务进行结构化、序列化设计,达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学科价值引领的实效。议题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和生活关切,被广大一线教师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取得了诸多实践成果,现已成为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路径。本文以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角度出发,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路径。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经过艰辛探索,我国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基本分配制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学科知识逻辑阐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以及劳动致富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课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对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为后续关于社会保障的课程教学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首先,在开展本课教学实践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其逻辑推演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有所提升。其次,学生通过参与柳州铁一中学“我与家乡共成长”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切实了解了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刻感受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成就,深入领悟了农民创业创新的奋斗伟力。

《课程标准》从内容的角度对本课学习提出要求: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1]。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将结合布央村脱贫致富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制订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分析布央村村民的收入分配方式,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分析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辨析不同分配方式及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理解我国实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底层逻辑,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分析布央村人民勤劳致富的历程,初步感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意义,培养辛勤劳动获取合法收入的正确观念。

4.公共参与:结合研学实践经历,感受布央村劳模文化,学习布央村人民的奋斗精神,自觉投身劳动实践,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二、教学设计

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借鉴已有的研究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文将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思路确定为:以学科知识逻辑为核心设置教学议题,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创设议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制订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如图1)。

本课教学采用议题式教学流程,遵循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现实状况,将总议题设置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以布央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载体,设置三个子议题。三个子议题分别是“一片小茶叶如何种出‘甜日子’?”“一片小茶叶如何拓宽致富路?”“一片小茶叶如何书写奋斗史?”。以议题为引领,以现实为基础,分别创设“布央村的前世今生”“布央村村民吴大叔的家庭收入情况”“布央村劳模文化的新闻报道”这三个议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拟写短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本课知识,锻炼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辨识与判断、推理与论证等能力,最终达到落实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教学案例

根据上述教学实施思路,本课设计了“情境探究,体验幸福感→合作辨析,提升幸福感→迁移应用,创造幸福感”等三个教学环节,将本课教学知识点围绕议题进行结构化和序列化整合,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发挥学科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

(一)情境探究,体验幸福感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摘要,并播放学生研学视频引出本课总议题。

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鼓励广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同时,在“我与家乡共成长”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布央村,感受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成就,也体会到了布央人民创业创新的奋斗伟力。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布央村脱贫致富的历程来学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探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视频,倾听老师描述情境,明确本课课题和总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学生研学视频导入新课,创设布央村脱贫故事的真实情境,引出总议题,激发学生学习布央村故事的兴趣;同时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

子议题一:一片小茶叶如何种出“甜日子”?

情境一:播放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九季》中“布央:一片叶子振兴一个村庄”节选片段,展示议学材料“布央村的前世今生”。下文为该视频的解说词。

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全村有661户2 438人,其中145户580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3.79%。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布央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依靠自身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成立茶叶合作社,创立村集体企业——央恒茶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不仅可以耕种自己承包的土地获得收入,还可以进入村集体企业工作,领取工资和集体分红。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 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今,布央村年产茶叶300多吨,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也推广到周边村寨,三江侗族自治县170个行政村中,有162个行政村种植茶叶,带动30万茶农增收致富。

活动任务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议学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教材与议学材料,分析布央村在实现脱贫攻坚过程中实行了怎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收入分配方式?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议学材料,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接着,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

生1:议学材料1体现了布央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材料中村民不仅可以耕种自己承包的土地获得耕地收入,而且可以进入村集体企业工作,领取工资和集体分红,这些属于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的劳动所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生2: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分析,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促进公平的角度分析,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教师此时要带领学生总结得出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以及我国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还要鼓励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体现按劳分配的例子,拓展体现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从生产力角度剖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底层逻辑,使学生对按劳分配有更具象化的认知。

师: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属于按劳分配呢?

生1:例如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等。

师: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家庭联产承包所得)以及村办企业工资等都属于按劳分配。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那么,从生产力的角度思考,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

生2: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物质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同时,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平均分配会挫伤劳动能力强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总而言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布央村坚持按劳分配,调动了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片小茶叶让布央人民过上了“甜日子”。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14亿人彻底摆脱了贫困,我2SqWed5Waqmcss2SFb1iZQ==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再一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对布央村人民来说,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十四五”的iZvXwxCgW3j8cev25yutHQ==号角已经吹响,布央村正向着共同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央视纪录片节选片段烘托情境氛围,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议学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按劳分配的深刻内涵,全面领悟我国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辨析,提升幸福感

子议题二:一片小茶叶如何拓宽致富路?

情境二:播放布央村民吴大叔的采访视频,展示其2023年的家庭收入情况。下文为采访视频解说词。

村民吴大叔2023年家庭收入情况

近年来,布央村积极探索“茶叶+旅游”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吴大叔是布央村的一名茶农,每年种茶采茶的收入约7—8万元,每年还能领取1 200元的政府农业补贴,吴大叔的妻子还将自家房子装修成民宿,旅游旺季每月能获得近1万元的租金收入。他们夫妻二人将闲置资金存进了银行,每年还能获得不少利息。大女儿吴丽丽大学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工作,成为一名酒店经理,年薪近10万元;二儿子吴建超是当地一家私营科技公司的科研人才,拥有2项油茶专利,除了工资,每年还能获得6万元专利使用费;小女儿吴秀芳经营一家茶叶铺,每年约有8万的收入。如今,布央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盛、农民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大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活动任务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议学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吴大叔一家的收入体现了哪些收入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先认真阅读议学材料,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如表1所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总结得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内容和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

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他途径包括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吴大叔一家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布央村人民也正在用辛勤劳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伟大华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吴大叔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以及获取收入的途径,培养学生辨识与判断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与认同我国的分配制度,为下一环节理解和认同劳动致富这一观念做铺垫。

(三)迁移应用,创造幸福感

子议题三:一片小茶叶如何书写奋斗史?

情境三:布央村劳模文化的新闻报道

劳模文化铸魂奏响乡村振兴曲

布央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今天远近闻名的茶叶村,离不开一代代布央村党员的艰苦奋斗,离不开村民辛勤的双手。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侗乡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之源。布央村将种茶劳作中形成的劳模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相融合,将布央村党员、劳模带领全体村民开拓进取、勤劳致富的拼搏奋斗精神根植于每位布央人的血液之中,探索出文化铸魂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时代新征程,布央村人民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奋力谱写“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三篇文章,努力让生态更宜居、百姓更富足、人民更幸福。2021年,布央村有4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村子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第十七批自治区文明村镇。

活动任务三: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议学材料和教材内容,要求学生以“劳动创造财富”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短评写作要求:围绕主题,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50字左右。

首先,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议学材料,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要对学生的短评给予及时的点评,可以借用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新年贺词的文字做课堂总结,号召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自觉投身劳动实践。

师: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用勤劳与奋斗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设计意图:以撰写短评为考查手段,锻炼学生推理与论证的关键能力;同时以布央村故事为情境,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公共参与意识。

议题式教学融合理论知识和生活关切,以议题为引领开展活动,有效提高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成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设置议题、创设议学情境和开展有效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政治学科理论的生活化和具象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议题式教学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路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思政教师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价值,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彰显育人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5-16.

[2]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线性结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1):18-2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议题式教学研究”(2023A044)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