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赋能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研究

2024-09-11曾红梅林文婷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6期

摘 要:信息技术促进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工作者的定位需从课堂管理者走向课堂服务者,着力构建信息技术赋能高效课堂的生态优化范式。学校语文组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现实机遇,厘定“一个聚焦点,两个进阶点,三个融合点,七个应用点”顶层设计逻辑,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运衍路径,以期探索传统经验与数据智能共融的教育新常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运衍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7-0101-04

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两个文件[1],为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吹响了号角。广西积极响应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号召,建立“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运行责任机制,以县(区)推进为重点,落实整校推进战略。玉林实验中学为22所“玉林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示范校”之一,同时也是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授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校”。借此契机,玉林实验中学语文组锚定信息时代浪潮风向,应时代之需促进教学改革,以点带面,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发展新机制,开展了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赋能语文高效课堂实践相关研究,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力促高中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定计划、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一、一个聚焦点:全面搭建“互联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备课中心

传统的集体备课规避不了时空异步的弊端,难以推动教学的整体性变革,无法集成听课记录,无法实现以改进教学或学业质量检测为目的的实证数据收集。玉林实验中学语文组从2019年广西全面进入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改革以来,聚焦“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与学变革”,全面构建语文智慧教育生态,依据本学科组开发的语文校本教学资源的“数据大脑”,对各年级进行分组,通过希沃集体备课助手创建了语文校本资源库,对语文组教育教研、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进行一站式数据跟踪,量化教师的科研产出、课件产出量。学科组积极探索“在线集体备课+课堂实录精彩节点说明”的形式,让教师利用希沃集体备课功能进行集体备课、录课、教学反思,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教研成果,实现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各年级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各自阅读思考,以批注、评论等方式参与研讨,群策群力,使通过希沃开展集体备课形成的成果成为“跨时空的桥梁”。基于希沃集体备课功能,语文组实现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资源共享与在线研讨,轻松组织学校内部甚至跨校的集体备课,打破传统备课的局限,充分发挥教师同侪互助的作用。

二、两个进阶点:个体学习向群体提升进阶,技术助教向技术助学进阶

(一)个体学习向群体提升进阶

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人,朝着群体方向发展可以有效地为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玉林实验中学语文组借助“玉林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示范校”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校”建设的契机,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从个体到整组能力的递进式提升。近年来,玉林实验中学承办教育信息化2.0培训工程,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请进来”聚焦校外专家、学者咨询团队的专业引领,陆续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到校讲授ChatGPT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引起的教学变革,邀请玉林师范学院教授科普语文信息化教学工具,邀请国培专家开展阶段性的信息化语文教学培训,建立全智能服务体系,培训教师在希沃录播、语音便签、智能数据评分、教学资源匹配、视频剪辑、VR情景模拟等智慧课堂的操作与维护,形成“学得会、用得上、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局面。

“走出去”聚焦本校语文组积极开展校际交流,通过教研高地、名师工作室等研制智慧语文课堂实践指南、关注创智课堂资源包建设,与玉林高级中学、北流高级中学、玉林市第一中学、兴业县第五中学等兄弟学校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定期开展同课异构与课堂开放日活动。示范课以希沃白板教学为载体,以多元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利用校际同课异构、业务学习等活动,研制语文学科的创智课堂共同体实践指南(包括基本理念、实践路径、实施案例等),共建资源学习包(包括教学设计、示范课实录、教学点评、教学反思等),促进本校语文教师信息化教育的理念更新与技能提升。“走出去”既包括到先进省市进行考察学习,如到成都七中、衡水中学等区外学校考察学习,借鉴他们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教学理念、课程资源、互动平台、学习方式、专业发展等;又包括区域校际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期推动信息化改革的持续与纵深推进,形成“市级语文教学名师—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维护员”四层级信息化师资梯队。宏观层面,学校语文教学名师为信息化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框架指导;中观层面,语文学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拟定信息化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案;微观层面,语文学科教师基于执教班级学情具体开发创智课堂的落地范式。此外,从事技术支撑的技术维护员,为实践共同体日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推广试点学校的研究成果。

(二)技术助教向技术助学进阶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革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有效变革[2]。玉林实验中学语文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经历了从技术助力教师教学到技术助力学生学习两个阶段。教师从学与教的信息记录、获取、加工、推送等维度尝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如运用电子笔记高效记录课程学习中的多媒体信息,利用共享文档、小程序等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和学习分享,利用101教育PPT和同屏App、希沃白板等工具高效呈现多媒体教学信息,利用二维码快速传递多媒体学教资源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逐渐养成数字意识和创新热情。

学校学生利用信息媒介充分发挥自主性,创建“智慧移动校园”,积极参加学校品牌活动,成立文学社团,编辑文学作品,通过创设二维码搭建文学交流平台。例如,学生成立“智慧文艺社团”,以传统文化和艺术为内核、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媒体数码产品、影像技术、抖音快手等媒介,将课堂习得成果数字化,录制微视频参加校园诗词文化节、课本剧展演,开创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究交互、线上线下相融的学习范式。信息技术从助力教师教学到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三个融合点:信息技术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融合

(一)课前:基于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

制订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制订的基础。传统的教学目标制订未充分考虑学情,这就导致教学目标不够合理。为此,玉林实验中学语文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将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利用“问卷星”和“方略门口”App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进行有效的导学。尤其在高三复习讲评课中,教师可通过移动终端集成学情数据后再进一步精准把脉,找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最近发展区,研判下一步教学亟须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技术支持的云数据统计、记录、分析,为后续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课中:基于技术支持的真实情境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中心,二支柱,六步转换”的语文教学模式

真实情境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真实情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玉林实验中学根据自身实情构建了“一中心,二支柱,六步转换”的语文教学模式。“一中心”指数据驱动,问题导学,以创建信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立足课堂,创设真实语用环境,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影像媒介、网络平台融入教学,开创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究交互、线上线下交融的教学范式,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支柱”即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希沃投屏可冲破传统课堂师生单向度无痕对话的桎梏,提供有痕式的可视化教学界面,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适时投屏导学案,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学生学习语文全过程及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习得成果生成形成性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机制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组编、组间平行”原则,形成人人互相竞争、互相评价、互相帮助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学习生态。

“六步转换”是基于学校“读、写、议、讲、练、评”的“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模式,通过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借助希沃云课堂的多维评价体系和数据生成、记录、反馈、分析功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成情境体验化、内嵌式的沉浸式课堂,探索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范式,以期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传递、加工、呈现信息等能力。

(三)课后:基于技术支持的作业检测与综合素养评价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评价方式的变革,使作业评价方式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自我检测走向交互反馈,从人工评分走向大数据反馈,更加注重时效性、互动性和综合性。教育与考试若想摆脱“畸形”困苦,亟待厘清传统考试价值观念,构建大数据赋能的教育评价观[3]。玉林实验中学语文组探索的智慧课堂教学,采取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及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方式,利用“方略门口”App进行课后作业追踪与反馈,突出大数据对学情的研判作用,通过课前与课后学情双测比较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四、七个应用点:信息技术融合语文教学在七类课型的实践应用

玉林实验中学语文组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从高一到高三年级分层次、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加持下的七种课型教学实践,涉及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共五册书以及高三专题复习,包括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读写联动课、单元整理课、群文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专题复习课等七种课型的教学应用。

单元预习课提供基于游戏的学习软件,如文学知识、字词学习、背景梳理、写作和阅读等;整本书阅读课提倡学生分工协作,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开展合作研究;专题复习课则侧重教师教学管理和评价工具的使用,统计分析学生成绩,发布作业和任务等,利用“猿题库”“作业帮”等兼具做题和辅导功能的软件,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效率;读写联动课借助“讯飞语记”等具有朗读、文字编辑功能的App,引导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积累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将习作上传到“人人通”平台,互相浏览作品,在“回复区”进行评议,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整本书阅读课借助“美篇”等图文应用App、微视频制作等项目式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习作成果;导读课利用思维导图、百度AR情景沉浸式体验等音频媒介拓展文本的背景知识。语文课堂实践探索形成了教学技术信息化、课程样式多样化、教学模式精准化、教学对象梯度化的智能生态。

信息技术赋能引创新,示范引领促发展。玉林实验中学以创建玉林市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示范校为抓手,围绕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取得一系列成果。学校为教室配备希沃第二代智慧白板一体机,建设教育云平台,创建智慧课堂、智慧校园,依托大数据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2019年以来,学校语文科组围绕信息技术开展了系列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6项,培育了玉林市教学名师3名,发表研究论文36篇,开展校园活动100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公开示范课、比赛课135次。作为实验试点牵头单位,学校铸牢“1+X”实验学校共同体,按照“重点培养、典型示范—辐射发散、主动实践—全面开展”的路径,深化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教学改革,通过多级联动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2.0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时,学校聚焦提升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高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

玉林实验中学积极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信息技术+语文”资源研发团队,开发与整合各类优质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未来,学校语文组将继续锚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实用的机制,继续推进高中语文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对本校语文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远程教育与培训,助力玉林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1-08-23].http//www.moe.gov.cn/srcsite/s3342/202107/.html.

[2]甘敏.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C].深化技术融合运用·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第七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宋乃庆,郑智能,周圆林翰.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数据赋能与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02):1-7.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