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途径
2024-09-11黄永明林剑
摘 要: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师深入分析“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的现状,认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构应从优化专业群课程设置、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策略、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优化专业群课程实践环节等方面发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岗课赛证;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7-0081-04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构越来越迫切。然而,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和改革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教学效果,课题组提出“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路并付诸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的现状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1]。目前,与其他学段教育相比,离市场、产业最近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是电子商务岗位不适合中职学生,还是电子商务只适合学科教学,又或是其他因素?课题组认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及改革面临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是主要的原因[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推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和改革,课题组通过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符合中职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建构方向,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途径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构是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行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知识等。同时,还要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探讨中,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覆盖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等;教学方法应多样化,结合实际案例和项目,采用合作探究、情景模拟、示范教学等方式,提供具体、实用的学习体验;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应用能力等。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参与真实项目或竞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中职学校还要与企业合作开展行业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一)优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设置
当前中职学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学科前沿知识学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未能有效服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于以上问题,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宁一职校)专业群教学团队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路径,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努力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学生习得全面的电子商务知识。南宁一职校通过制订五层专业群课程,即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共享课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专业群互选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过程中,立足行业需求和学科前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保核心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如表1所示)。
1.深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课程改革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在实施核心课程改革过程中,南宁一职校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探索。在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课程改革中,南宁一职校积极推进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演示和实践项目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在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电子商务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销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课程改革应该加强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探索,通过将不同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建模、编程技术和数据分析等知识设计解决方案,然后在课堂上施教,并通过跨学科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
2.“校企双元育人”促进课程与“岗赛证”的有效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教学进程满足“岗课赛证”融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校企双元育人”背景下促进“岗课赛证”融通的新路径,思考在交互训教的进程中整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来实现“以赛促学”和“以证促岗”的目标,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与岗位、竞赛和证书有效衔接。
目前,电子商务应用专业群中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四个专业可对标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直播电商、网店运营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快递运营、财务共享、数字创意建模、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可对标的赛项有南宁、广西和国家三级学生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行业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运营、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比赛、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可对标的岗位群有数据分析师、采购专员、库存管理员、客户服务员等,通用的核心课程有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管理学、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学,等等。教师在“岗课赛证”融通实践过程中梳理可融入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岗赛证”知识点,确立实习考核体系中针对工作岗位需求和各赛项技术指标的评价体系,设置对标“岗赛证”的专业课程,切实通过校企联动育人,为企业培养人才,为竞赛选拔选手,为考证提供平台。
3.课程建构过程的“岗赛证”有机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的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培养方案双定、实践模块双构。例如,以企业为主导解析工作岗位技能,再由学校将岗位技能分解为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知识技能和岗位目标进行细化,让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吸收企业导师进入各赛项的教练员团队与裁判员团队,将竞赛训练场搬进生产线,把真实工作项目作为训练科目,企业导师在竞赛技术训练中既对标竞赛技术文件要求也对标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进行指导,吸取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作为日常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内容等,让学生真正在竞赛活动中得以提高。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真题融入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
4.课程评价与“岗赛证”的有机融合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实训和实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突出过程性考核。对学生进行不定时的阶段性考核,并引入由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将“证”“岗”“赛”的学习成果转化成“课”的学习成效,提高“证”“岗”“赛”的学习效率。
(二)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策略,激活教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测试、观察、调研、访谈等方式,立足数据深入分析学情,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托学情,结合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激活教法,进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数据分析课程中的“商品毛利分析”知识点时,为了解决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化的问题,教师采用“同步教学、个性引导、差异帮扶”的策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详细讲解,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毛利分析的知识点;在技能教授环节,教师采用示范引领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点;在实训环节则采用小组互助、同伴差异帮扶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技术技能;在课前课后,教师采用信息化资源开展线上引导、答疑解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差异化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高效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针对难度较大、较为抽象的知识和技能点,教师依托教学资源辅助,采用慢动作慢语速详细示范讲解,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有效突破重难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活动包括积分抢答、小组竞赛、趣味连连看小游戏等,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优化专业群课程实践环节,促进技能学习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课程实践环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保障,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验室实训设施设备、持续筛选优质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岗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岗位工作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课程构建过程中,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融合”课程体系,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及参与考核评价。在授课形式上,专业基础课程如电子商务基础、市场营销等由校内教师授课;专业核心课程如网店客户服务、网店美工等课程融合校企优势力量,由校企共同设计教学任务,企业导师以实训周的形式,与校内教师交替授课,校内教师负责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讲解,企业导师则负责专业岗位技能实操指导;实训课程如网店客户服务等,我们则借助校企合作单位——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京东产业学院,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带项目入校,借助京东电商平台,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实践,在每年的“618”“双十一”等活动中,让学生将学习的技能用于真实的岗位实践中,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稳步提高。
(四)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评价结果有效指导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为教师后续课程设计和施教提供指导依据。因此,教师要优化并完善原有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拓宽评价路径。在这个环节中,评价主体包含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学生本人、同伴等;评价对象包含知识、技能、素养、大赛赛点、证书考点、创新能力等;评价路径包含线上、线下评价,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如此一来,完善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既能帮助教师对前述教学环节做总结,反思改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又能有效指导后续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综合性评价的方式,以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为评价对象,课前教师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和相关教学资源,学生提前完成。下面以网店美工课程为例展开详细论述。
课前,教师将与实训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发布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并在线上平台的讨论区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任务,所得成绩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20%。
课中,教师结合本节课重难点知识针对课前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教学效率。此外,企业导师通过视频授课的方式给出本节课的课堂实训任务,讲练结合,将知识点融入实训任务中,让学生高效学习。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知识点,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和观看微课视频等,完成本阶段的实训任务,并将完成结果上传到在线平台,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此部分成绩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60%。
课后,教师完成学生作业的在线批改,企业导师在线上平台发布拓展任务,学生将拓展任务的结果上传到在线平台,由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上传到短视频平台,让家长、同伴、社会人士等对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资料,拓宽知识视野并完成实训任务,此部分成绩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20%。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始终贯穿“岗证赛”的关键点评价因素,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
综上所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构和改革是培养高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在课程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重要的是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开展。此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科整合及跨学科教学实践也是推动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将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余浪英.中等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课程体系建构探析:以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群为例[J].广西教育,2022(2):70-73.
[2]唐立伟.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分层课程体系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21(3):91-94.
[3]赵秀芝.高职人工智能专业群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4):1-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示范项目专项课题“广西中职学校优质专业建设研究——以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2023ZJY119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