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起来”

2024-09-11蒋存贤孔钦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6期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效落实革命传统专题教育的重要载体,高中学校开展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的方式常常是组织参观、参加纪念仪式、撰写心得体会等,创新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内驱力。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在确定校园文化戏剧节活动主题时,将合作单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拟定的主题“讲好红色故事,争做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者”进行校本转化,引导学生挖掘校友赵良璋烈士的事迹,最终生成活动新主题“用我们的声音,讲好您的故事”。在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的活化实践中,应着重关注四个原则,即寻求主题契合点、瞄准活动目标靶向点、锚定活动任务驱动点和打造活动方式创新点,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革命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从而理解、认同革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化路径;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7-0032-05

2021年,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系统规划了学科课程在落实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路径。教师应重视学科课程之外的各类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同样具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路径。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效落实革命传统专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可将专题教育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其中就包括革命传统教育[1]。作为与学科课程并列的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实践育人,在落实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一、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化的价值意蕴

革命传统专题教育应对接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逐步达成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解、内化与践行,从而实现“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发展需求,通过学生主动实践和亲历体悟,增进价值体认,强化责任担当,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革命传统专题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学生主体关照中实现创新优化

中学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通常由教师组织策划,学生主体性较为缺失。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体现学生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更要体现学生对活动的“谋划”,即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管理者、实践者,获得更多自我建构、自主探究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要始终遵循在主题选择上尊重学生意愿,在实践生成上充盈学生想法,在成果考查上注重学生实际表现,契合学生兴趣需求,赋予专题教育以旺盛的生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照学生的主体性,由此落实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是对学校、教师主导的一种突破。

(二)在综合素质提升中实现价值内化

综合素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并调动心理、社会等资源以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2]。即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或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实践能力并内化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身边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目标。以此建构学校的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悟”,在活动中获取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领悟其深厚的价值意义。

(三)在时代需求中实现传统向现实转化

革命传统与当下中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有一定距离,革命传统中的人、物、事,颇具崇高色彩,易让学生“敬而远之”。因此,革命传统文化应对接时代需求,回应学生现实生活。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转化,形成探究主题。这种转化,一方面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即以现实视角解读革命传统要义,让革命传统的精神价值及时回应学生的生活实践;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形式上,即以创新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二、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化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以项目或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实践中加深体验。革命传统专题教育可依循此路径,立足关键环节,做好相应的规划与设计。

(一)寻求活动主题的契合点

革命传统专题教育的目标在于坚定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应采用符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适应他们所处生长环境的内容和形式[3]。因此,将主题做贴合学生需求的转化,找到有效衔接两者的契合点,是活化革命传统专题教育的第一步。寻找契合点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一是紧扣学生兴趣,结合学生兴趣进行“小切口”选题;二是挖掘主题与学校、地区之间的关系,如挖掘校史、校友及所在区域革命文化资源;三是关联学科,如立足活动主题,寻找关联的学科知识并做延伸拓展。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身边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会非常专心致志,而且乐此不疲[4]。

(二)瞄准活动目标靶向点

在学科教学上,教师的目标意识往往较为强烈,但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意识却较为模糊乃至缺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类目标层次分明、维度多元,基本涵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学校革命传统专题教育可立足“价值体认”“责任担当”,让学生体认革命精神、践行社会责任;立足“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基于学生的自主策划探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读懂革命传统文化的要义内涵。教师在目标建构中,应尽可能涵盖四类目标,对主题进行拓展挖掘,最大限度地将专题教育活动的价值效益最大化,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锚定活动任务驱动点

活动项目化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总体的目标、定位非常匹配,都指向通用性的学习素养[5]。故项目化学习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适合载体。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可充分借鉴其中的任务驱动模式。“任务驱动”就是教师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成任务,即把原本由教师讲解的内容放到任务中,再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通过改变被动等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6]。据此,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也可摆脱以往学校、教师主导的模式,依据主题目标,辅助学生做好任务的细化分解工作,让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积极地学习,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四)打造活动方式创新点

集中宣讲、组织参观、参加纪念仪式、撰写心得体会等常常是高中学校开展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的传统方式。这些活动方式创新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内驱力。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可根据任务需求,统筹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完整、深度的过程体验。新时代的中学生眼界开阔,勇于接受新事物,学校开展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创新活动方式,赋予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动强烈的时代感。

三、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活化的案例实践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京五高)是一所有着110年办学历史的高中,雨花英烈赵良璋是南京五高优秀校友。赵良璋在194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利用自己的工作身份收集了大量重要情报,并传递给延安,牺牲时年仅27岁。南京五高长期致力于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专题教育,并在学校成立“赵良璋团支部”,还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下简称为纪念馆)签署了共建协议。学校以校园文化戏剧节为活动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以馆校合作为基点,主题为“用我们的声音,讲好您的故事”的项目案例。

(一)活动主题

在主题选择环节,遵循“馆方活动 [对接] 学校专题教育 [贴合] 学生兴趣需求”的实践路径,既让纪念馆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又让学校活动尽量贴合学生兴趣。学校将纪念馆主题“讲好红色故事,争做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者”进行校本转化,与学校“革命传统校园戏剧艺术节”活动对接,然后引导学生挖掘校史文献,找到主题契合点,即雨花英烈赵良璋烈士曾在本校学习,是学生的“学长”。学长身份不仅瞬间拉近了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实践的兴趣,而且让纪念馆与学校共同组织的活动更有亲切感与合理性。最终在纪念馆、学校的共同推动下,学生生成活动主题“用我们的声音,讲好您的故事”(如表1所示)。

表1 活动主题活化过程表

[活化前 活化后 活化依据 讲好红色故事,争做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者 用我们的声音,讲好您的故事 主题契合点:校史 ]

(二)活动目标

活化之前,活动目标建构较为笼统,没有进行分解和细化,缺乏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甚至出现以活动内容决定活动目标的问题。在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四类目标进行建构之后(如表2所示),活动有了层次分明、立体多元之感。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将首要目标定位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学生通过亲历体验,既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又践行了使命传承的责任,充分彰显此次活动在价值观层面对学生的高位引领;次要目标落脚于“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学生通过自创自演、主动合作策划,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凸显过程实践层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活动任务

在对任务环节进行活化前,活动任务由纪念馆或学校设计,缺少学生的参与谋划,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学校重新设计新的活动任务。

首先,学校引导学生依据预期成果确定项目的核心任务,即故事剧本创作及展演效果应贴合青少年群体,尽量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革命故事,让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次,分解核心任务,逐渐形成两大子任务,即第一阶段任务——剧本创作与校内展演、第二阶段任务——宣传与志愿服务;再次,根据子任务指导学生落实具体过程环节,形成任务驱动模式下序列化的活动环节链(如下页表3所示)。在剧本创作和展演中,学生注重团队的分工协作,积极主动筹划方案,遇到问题和困难能主动求助指导教师和专业人士,并发动同学共同解决难题;在宣传与志愿服务中,学生之间主动沟通、积极协调,以服务他人的情怀致力于英烈精神的传播……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四)活动方式

有了序列化的任务环节设计,活动方式就能有的放矢,充分服务于任务需要。上述诸多的任务环节,需要多种活动方式予以综合解决(如下页表4所示)。在实践中,为熟悉研究对象——英烈赵良璋,学生不仅利用查阅网络、参观场馆及搜集文献等方式,而且开展了寻访烈士后人活动。为使剧本引发共鸣,学生多次开展剧本问卷调查,最大限度地贴近同学们的兴趣点。为了优化宣传效果,学生主动征求信息科技、美术教师的建议,自主设计海报并完成微视频的拍摄与制作。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开展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在创新实践中深走心、稳扎根、强效果、广宣传。

四、反思与感悟

此次活动拉近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而言,革命传统教育可能有距离感,此项活动搭建综合实践活动这把“梯子”,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空间,引领学生在自创、自编、自演的自我沉浸中,主动触摸革命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从中汲取革命传统的精髓要义,领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实现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与践行。

学生在实践育人活动中激发了助人精神。此次活动项目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实践育人场域中自主设计人物对白,在活动排演中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的洗礼,在享受实践成果的同时,也通过志愿服务这一渠道宣传活动,在校园、纪念馆、社区留下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足迹。这不仅是学生内心自我教育的升华过程,更是学生“利他”精神被激活的重要路径,有效实现了“育人”“助人”的双向功能,最终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在“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实践过程中予以落实。

学生在排演话剧、观看表演、宣传报道过程中,将英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赵良璋烈士一样,很多雨花英烈家境好、学历高,但他们却放弃优越生活,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雨花英烈们的人生选择极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引发了他们的深度思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促使英烈选择一条壮烈之路?学生在实践中渐渐找到答案,即“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也必然会遇到挫折与危机,如何走出困境?上述答案便是最好的回答,同时这也是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的可受益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此项活动构建了多维度的活动目标,并据此开展了完整实践,但是仍忽视了目标与实践中的评价设计环节,没有将“评价先行”理念用于活动导向。如果能依据活动目标,制订过程评价项目,细化标准,而后再设计活动任务及方案,就可以将评价变为活动过程的“调配器”,让活动目标变得更加显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实践。

此项活动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引领下创新革命传统专题教育的一次尝试,该活动将实践育人理念融入传统,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塑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革命传统文化在学生教育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让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

[2]田爱丽.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时代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09-113.

[3]李向显.如何让革命传统教育不敷衍、常走心[J].人民教育,2016(19):1.

[4]俞培锋.巧用“任务驱动”凸显活动实效:略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3):56-57.

[5]夏雪梅.国家课程的项目化学习:高质量的分类[J].上海教育科研,2023(3):31-36.

[6]郑丽华.基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任务驱动:以区域示范课《STEM课程之探秘水温计》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1(7):51-52.

注:本文系南京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课题“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整体推进实践研究”(2021NJJK14-Z16)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