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2024-09-01张积年
[摘 要]素养立意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就是要使目标成为设定学生评价的依据,将评价嵌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终为始”,依据目标、评价细则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逆向设计、研发。要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整体化、让学生的学习场域立体化、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策略化、让学生的学习评价多维化。通过明确目标、开放场域、优化活动、反馈、评价,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断深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素养立意;“教—学—评”一体化
学生的英语素养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在素养立意下,教师要致力于将教材中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为此,教师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场域立体化、学习策略最优化、学习评价多维化。素养立意下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力等。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让英语课程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一、学习目标整体化
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整体化。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一课一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尽管具体,但却容易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分裂,容易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单一化、碎片化。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要求学生的英语学习要具有整体性。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具体化,更要整体化。要让学生的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融入单元整体性目标中。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课时学习才能彰显整体性、结构性意义。目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原点和归宿,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设定评价的依据。
这里,笔者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 Module 3 Unit 2" They" made" moon" cakes" for" the" animals,笔者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设定整体性的学习目标:[目标一]巩固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做过的有意义的活动 (如为动物做月饼,关爱动物);[目标二]用英语简单介绍中秋节、中秋节特色活动;[目标三]深度分析语篇中为什么大明妈妈说 “I'm afraid you" can't.”。这样的目标设定,分别对应着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出发,逆向分解其相关的维度。由此,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从核心素养视角来观照、考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相关的目标进行删减、补充、整合等。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度增加以下目标,如“巩固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分析归纳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了解英语表达的跨文化属性”等。在整体性目标的关照下,教师可以根据课时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整体性目标关照下,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研发学习评价标准。这样的一种基于整体性学习目标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展开多样化、丰富化、开放性、生成性的英语学习活动。
素养立意下“教—学—评”一体化英语教学实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整体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英语知识进行自主、能动、有意义的建构,就必须主动地亮标、示标。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将自己的英语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整体化、结构化、层次化,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具体化、清晰化。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清晰地知道、有效地把握“学什么”,就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等相关问题。
二、学习场域立体化
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一样,素养立意下学生英语学习场域应当是多层面、多维度的立体时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课上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线下学习,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线上学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纸笔性的英语学习,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性、交往性、对话性的英语学习。因此,素养立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应当是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对接、整合。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时空走向开放、走向动态、生成。要促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大场域、大格局。由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场域应当是多层次、多向度、全方位、立体化的。
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搭建认知化、思维化的英语学习场域,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学习场域。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主线、脉络,让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素材融入其中,让学生的生活化资源、素材融入其中,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服务。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场域立体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探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广泛的、广博的语法知识,展开深刻的英语认知,而且能产生丰富的英语思维,获得丰富的英语学习感受、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以教学评价为驱动,围绕一定的英语学习主题,打造立体化的英语学习场域。置身于立体化的英语学习场域之中,学生能展开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立体化的英语学习场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吸引、召唤等功能、作用,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英语学习之中。如教学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1 I'm going to do the long jump一课,笔者设计了看“goals in school life”这个话题,以“外星人Little Six到达地球参加系列活动”为主线,与Daming, Amy 和Sam对即将到来的运动会设定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和朋友的特长、优势等,进而为运动会推荐自己和朋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深化学生进行角色对话、交往的感受、体验,同时借用多媒体技术等,引导学生展开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对话、参与英语角色表演活动等。置身于立体化、多维性的英语学习场域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效增强,积极性得到提升。作为教师,要及时跟进、主动适度地介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有效的启发、点拨、引导等。同时,以评价为抓手,充分应用基于目标指向的多维度评价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让学生将自评、他评与师评的内容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的英语认知。在开放性、立体性的英语学习场域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开放性的学习场域,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新意、有趣味、有价值。
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是以英语学习“主题”为引领。围绕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英语学习。要通过开放性、立体化的英语学习场域,拓展、延伸学生的英语学习时空,扩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载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建构实在情境、场域,引导学生展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往,也可以建构虚拟的、数字化场域,让学生展开模拟性的对话、互动。但无论是营造怎样的教学场域,教师都应当融入、渗透相关规则、法则等,以便在数字化、新媒体、新技术时代学生的品格、责任、规则意识等的生成。
三、学习活动策略化
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教学,要在整体性目标导向下,在多维的、具体的评价维度下,在立体化、多层次的场域加持下,设计、研发多样化、多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英语单词、语法等;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具体学情提出针对性、个性化、进阶性的要求。优化学生的英语活动策略,就是要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英语活动,充分唤醒、激活每名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而应当站在学生视角、学生立场,整体性谋划、设计学生的英语活动,让学生的英语活动能真正助推学生英语学习力的提升、助推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生成。
教学外研版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2 I'm going to be a driver一课,笔者从英语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出发,深挖教材资源、梳理并丰富教学文本。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能力、爱好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职业规划。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作前瞻性、预见性思考,并让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理想。围绕从事的职业,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职业模拟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操练语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主体性,笔者仅仅助推学生搭建活动的支架,让学生自主设计、规划、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自能性。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才情,同时有效巩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借助于活动,有效突出英语教学的重点、突破英语教学的难点,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随时调整学生的活动进程、活动样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在学生的英语活动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努力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的评”三位一体。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目标与评价贯穿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
英语活动的策略化,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效能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研发英语学习真问题,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真探究,促进学生的英语素养真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英语活动打造可能性、多向性的时空,释放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生成获得感,促进学生的英语生命真正茁壮的成长。
四、学习评价多维化
素养立意下英语教学评价,秉持“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就必须丰富、完善评价标准。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往往忽视教学评价,让教学评价随意化、边缘化。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实施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的单一评价,而应当建立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多维度评价。多维度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更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评价内容不仅是指英语知识,而且包括英语技能、情意态度等。英语学习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主体。素养立意下英语学习评价,旨在收集能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综合学力、综合素养的表现性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素养立意下小学英语学习评价是一种多主体、多内容、多向度的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从“教—学—评”一体化视角来看,对学生多维的学习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探学”“研学”过程,更要评价学生的“备学”“研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评价贯穿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展开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时还要积极地研发评价工具,以便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更客观、更精准、更科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应当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统一。如教学外研版新课标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的 Module 7,其主题是“时间差”。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掌握时间的英语表达,同时能积极主动地用英语问答时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问答时间的对话比较常见。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点表达,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半点的表达。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积极地反思,要通过评价引领学生的表达、优化学生的表达。如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三个地方时间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在吃早饭,有的人却在吃晚饭?”由此引导学生建立“时区”“时差”等相关概念。在教学中,笔者还设计了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从科学学科视角探究“为什么会产生时差”“如何划分时区?”“参照北京时间时区,说一说其他国家的大城市的时间”等。在学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评价引导学生规范地、灵活地使用英语表达。可以这样说,评价构筑了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视角、维度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世界、对国家、对家乡的认识。
素养立意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就是要让目标成为设定学生评价的依据,将评价嵌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学中,教师要“以终为始”,依据目标、评价细则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逆向设计、研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目标、评价等进行动态调整,以便让目标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让评价能更好地驱动学生学习。通过明确目标、开放场域、优化活动、反馈、评价,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断深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2]韩宝成.整体外语教学的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4):584-595.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