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互嵌式交流合作 构建民族利益共同体
2024-08-28唐慧
【摘 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聚焦民族工作“三项计划”,梳理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在民族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形有感的交往、交流、交融模式,探析新形势下如何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要求,积极应对落实民族工作“三项计划”中的短板和问题,开展民族互嵌式交流合作,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民族工作;三项计划;路径探析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24.03.013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24)03-006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①
近年来,湖南省创新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力有效。2023年5月,湖南省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民族工作“三项计划”的实施意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扎实推进。
新宁县地处湘西南边界,与广西资源等县交界,境内聚居着汉、瑶、苗、壮、侗、回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2022年被评为湖南省“第十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当前正在落实民族工作“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新宁县落实民族工作“三项计划”经验总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我国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同时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②推进“三项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平台、项目来支撑。近年来,新宁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施“三项计划”为牵引,创新举措,化虚为实,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立足惠民利企,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新家园有序构建
成立民族工作服务站,为常住和新来的少数民族提供普通话培训、劳动培训、法律援助、创业就业等服务。搭建中西部地区合作平台,与新疆鄯善县签订《友好工商联(总商会)合作协议书》,搭建起两地工商界经贸往来合作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打造便捷办事环境,加快推进“湘易办”建设应用推广,全面推动医保业务接入“刷脸”支付系统,积极落实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要求,组织义诊团队深入瑶乡开展义诊,切实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创新就业服务供给。通过线上线下招工、举办劳动竞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各族群众在新宁县就业。
(二)抓好“三个聚焦”,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有力推进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建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新体系,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推动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引领各族青少年在交流实践中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聚焦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优势,推出各族青少年社会实践产品服务。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醉美景观和独特人文风情,面向高校分别推出了“自然生态科考”“历史人文探秘”“产业发展调研”等各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产品服务,与武汉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落地合作,各大高校社会实践团走进崀山,了解崀山丹霞地貌、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等课题研究,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聚焦东西协作,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坚持将开展主题活动作为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依托地缘优势与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签订《湘桂各族青少年交流合作协议》,通过研学旅行、夏令营、体育比赛、课堂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跨地区青少年双向交流活动深入开展。聚焦地域特色,打造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基地。精心打造宛旦平烈士故居、舜皇里研学基地、金城书院、实践育人基地等四大具有新宁县地域特色的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基地,推动交流质量和交流水平整体提升。
(三)走深走实“三交”,民族团结进步有形有效
深入贯彻落实旅游立县发展战略和“百里脐橙连崀山”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让各族群众在幸福感、获得感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推动联合发展,合力打造世界遗产走廊,打通湘桂旅游“黄金通道”。完善交通体系,强力推进白新、永新、新新三条高速等旅游通道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景通”“景景通”“乡景通”工程,加速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有效拉近了各民族交流合作距离,带动了大湘西旅游圈发展。突出新宁特色,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大力培育崀山非遗展演、水岛秀、美食街区、温泉民宿等沉浸式旅游新产品,着力打造“橘影稻香”“枫桥码头”“最美橙道”“橙林石径”“水墨车头”等旅游“小品”,让旅游成为民族交流互动桥梁。成功举办月汉脐橙花开音乐会、巡田芍药文化旅游节、靖位“三月三看笑岩”等民俗活动,以及潇湘100崀山国际越野赛、环球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等节庆赛事,大力提升各族群众互动频次。聚焦旅游、脐橙、烟叶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各族群众享受发展红利,走向共同富裕。2023年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269.09万人次,同比增长22.69%,总收入达到29.14亿元,同比增长47.76%。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52万亩,产量达63万吨,产值达50亿元,脐橙种植单县面积居全国第一,脐橙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致富果、团结果。
二、新宁落实民族工作“三项计划”存在的短板和困难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我国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民族工作能够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推动各民族之间互信、互利、平等、团结。近些年,新宁县在落实民族工作“三项计划”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一些短板和困难。
一是民族团结旅游线路不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面临瓶颈。新宁地处湘西南边陲,交通条件的不利因素比较突出,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外界的交流。构建“张家界—崀山—桂林”黄金旅游线路,争取怀桂铁路(从怀化引出,走经中方至洞口、武冈、新宁、资源、兴安、灵川,终到桂林)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并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这是邵阳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也是湘桂两地人民的殷切期盼。这一线路对促进湘桂两地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体验互补、游客互通和民族间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虽然张崀桂黄金通道自驾游线路已逐渐成熟,但由于怀桂铁路目前还未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调整,受项目还未启动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张崀桂”黄金旅游线路尚未真正形成。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交往交流尚未常态化,青少年交流计划成效不明显。新宁县与西部地区青少年交流交往的形式主要是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前往新疆鄯善县支教,以及新宁县第一中学与鄯善县第一中学两地学子开展线上交流活动。与西部地区在文化互推、实践互动、精神互促等方面的交流实践还不够,在交流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在交流范围上还需要扩大,在交流频次上还有待增多。需要建立更多相关工作机制,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多一些“请进来”“走出去”交流,形成更多“朋友圈”;需要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对接省内外的平台载体,开展更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青少年交流活动;需要形成东西部协作机制,丰富交流的方式和途径,拓宽各族青少年交流广度和深度,深度推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力度不够,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文化推动乏力。对新宁县民风民俗、文物建筑、环境地貌等一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待深度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比如崀山景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农耕技艺传承,崀山黄背峒、深冲峒等多处传统瑶族古村落,以及米筛寨、鹅公寨、白面寨等多处历史古寨的保护,岩鹰拳、崀山峒歌、打鼓堂·庆盘王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红军井”“红军桥”等红色文化遗迹的深度挖掘等等,这些工作都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与广度的路径建议
新宁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的少数民族资源,在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民族工作“三项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引领、交流融合、搭建平台等方面持续用力,探寻建立更加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各个民族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一是要抓好引领工程,把准政治方向,着力增强交流合作的导向性。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将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湘桂边界地区联创联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纳入《新宁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湘桂边界地区联创联建工作机制》,贯穿于青少年学习成长全过程。要以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为总目标,建立县委统一领导、政府支持保障、统战部门具体指导、团委和教育部门具体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文旅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宣传部门大力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
二是要抓好筑基工程,搭建好平台载体,着力提升交流合作质效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民族团结示范的先锋。要强化思想引领,突出育人属性,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实践体验等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引导各族青少年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学习非遗民俗文化,聆听民族团结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赓续精神血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汲取精神力量的同时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要抓好融合工程,拓宽交流渠道,着力扩大交流合作的共赢性。各族青少年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文化交流、知识共享、生活融入等方方面面,必须整合各类资源集中赋能。要利用自身特有的地理、人文、自然等资源,注重突出特色主题,积极为各族青年交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要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把阵地建到学校、建到农村、建到企业,拓展青少年活动广度和深度。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高标准打造青少年交流活动平台与服务阵地,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文化底蕴、民族特色、科学内涵的青少年交流阵地,打造红石榴精品研学路线,进一步推动各族青少年在人文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广泛交往、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张彩云)
作者简介:唐" 慧,中共新宁县委党校副校长,讲师,公职律师。
①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求是》2024年第3期。
②胡清惠:《坚定不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蒙古日报》2020年7月2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