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助教制的意义和路径探析

2017-02-22刘盈盈颜玄洲

文教资料 2016年25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

刘盈盈+颜玄洲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方式的转型,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质量愈加重要,教师成为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青年教师助教制对新教师自身、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推行助教制的意义的基础上,探寻江西农业大学推行助教制的路径,希冀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青年教师助教制    改革的意义    路径探析

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高等教育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地方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人数的逐渐增多,青年教师逐渐成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利用本校优势、聚多方资源,搭建完善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平台,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整体协调、局部统筹、细化角色等措施,建立起校—院—系—师助教模式,搭建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师助教机制,以期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助力。

1.地方本科高校推行青年教师助教制的积极效应

1.1青年教师助教制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优质教师群的形成。

青年教师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地方本科高校推行助教制对地方本科高校优质教师群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青年教师在助教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下,其专业能力、教学素养、研究创新能力可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提高,同时青年教师分担助教导师的部分工作,减轻导师工作的负担,为助教导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科研能力节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青年教师和助教导师间的共赢。从师资队伍的整体上看,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为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教师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学术科研实力的提高和教学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团队整理力量的增强,推动教师群体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优化。

1.2青年教师助教制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增强。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中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尽管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历和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教学胜任力不高。地方本科院校自上而下推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和地方本科高校的培养有机结合,青年教师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助教导师的指导,更有利于学习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领会课堂教学的精髓,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学会师生交流的基本技巧,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助教的推行使得青年教师“可以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德修养;精通业务、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1]。由此来看,青年教师助教制是青年教师由纯粹的学习者到学习型的教学者再到专家型教师的助推器,是青年教师从学习中的跟随者到教育中指导者的加速器。

1.3青年教师助教制有利于助教导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持续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资深老教师的人数相对较少,他们除担任一部分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课程以外,还需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任务的繁重往往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体力透支,身体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青年教师的加入,分担助教导师的学生作业、试卷的批改的任务,代上辅导课和实习课等相关工作,减轻导师的工作压力。此外,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也是其自身学习的过程,青年教师往往头脑活跃、思维新颖,互联网应用技术较好,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受青年教师的影响,获得新潮的思想,其组织指导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赏识激励的能力等也得到提高,为导师在总结指导经验的基础上,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为本科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群体的发展提供助力。

1.4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增强。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地方本科高校扩招的推行,地方本科高校生师比逐渐拉大,以大班授课式为主的课堂引起学生人数多、课程容量大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学生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学习中难免遇到疑难问题,教授们无法兼顾课堂中的每位学生,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青年教师利用自身的年龄优势与学生的交流,成为教授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及对课程教师课堂教学的想法综合后反馈给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强教授与学生的沟通,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助教制实施路径的探寻

江西农业大学作为江西省一所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2012年始,为提高该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该校研究制定并贯彻实施了《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先后接受青年教师助教培训的有136人,其中通过考核的青年教师有108人,处于助教培养期的有28人,先后参与助教的指导老师有81人,在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下,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术氛围较为浓厚,笔者经过相关材料的整理与分析,通过对组织人员和参与人员的访谈,对其青年教师助教制推行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2.1明确导师职责,严把导师选聘关。

导师是青年教师助教制推行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培养教育青年教师的责任人,是青年教师思想上的舵手、治学上的榜样、科研上的标兵。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导师会成为青年教师自觉或不自觉模仿的对象,导师的治学态度、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等对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因此,在助教制推行中,导师的选聘尤为重要。江西农业大学在推行青年教师助教制时,严把助教导师选聘关,对导师的职责给予规定,规定导师应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培养目标和实施措施,安排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申报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要求导师在指导期满,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业务能力等情况做出评议,提出书面考核意见,交所在教学单位审核等。依据导师职责和导师在助教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遴选指导老师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江西农业大学在《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中对导师的遴选条件做出规定,首先规定参选导师必须爱岗敬业、治学态度严谨、师德修养良好、责任心较强,要求导师要专业和科研能力过硬,指导能力比较强,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身体健康,坚持正常的教学工作并履行好导师的职责等。

2.2明确青年教师职责,紧抓助教培训关。

青年教师是青年教师助教制推行中的主体,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需要导师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过程中,在明确助教导师职责的同时,更要明确青年教师的职责,青年教师在助教期能够有规可循,在目标的指引下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江西农业大学推行青年教师助教制时,对青年教师的职责做出规定,要求青年教师要认真完成课后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各种教学环节;定期听课,做好听课小结;应积极参与助教导师的科研和教研项目,撰写科研或教研论文、申报科研和教研项目等;助教期满后,青年教师须对自己的思想,所完成的教学、科研和培训情况等情况进行总结,并向所在教学单位汇报,等等。青年教师职责的规定,对于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风向标。

2.3促进助教制度化,掌好助教工作管理关。

青年教师助教制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指挥,青年教师助教制的推行过程是全体助教人员聚集起来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共同努力的过程,助教工作制度化,有利于助教工作的有序进行,也有利于明确助教导师和青年教师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在推行中不断完善,从实施对象、基本要求、各自职责、评价和激励方法等都做出了规定。要求在独立系统承担地方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不满2年的青年教师,以及学校和教学单位认为有必要接受青年教师助教制培养的各类教师,为学校助教的实施对象;根据青年教师学历的不同将助教期定为2-4个学期不等。学校各单位做出了细致的分工,建立了由学校的副校长统领,校人事处负责青年教师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各教学单位负责青年教师助教制度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落实检查等工作,导师负责青年教师的具体工作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助教工作的开展,有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完善助教考核机制,管好助教工作评价关。

地方本科高校在青年教师助教制推行的过程中,助教考核和评价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考核形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及时有效的考核过,是青年教师助教制推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江西农业大学考核工作的推行是通过各部门对指导老师和青年教师的工作给予的评价做出的,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分为以过去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制度和以发展为目的面向未来的形成性评价,两种评价制度的巧妙结合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与评价制度密不可分的则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对于青年教师助教制推行中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要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激励,除颁发应有的奖项外,也给予他们外出进修、出国访问、职位晋升的优先权,同时制定指导任务完成准则,按一定的比例将指导任务折算成课时计入工作量。与激励机制相对,完善的约束机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一部分工作态度不端正、助教工作不认真、考核不达标的青年教师,在参考指导老师意见和规定的情况下,延长助教期限等。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是促进江西农业大学助教的推行成功的检测棒,该校助教制推行过程中青年教师考核通过率高达94%。

结语

青年教師助教制是地方本科高校一种经济有效、直接灵活的教师培养方式,地方本科高校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积极推行教师助教制,营造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氛围,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推陈出新,这对地方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福成,梁中.基于青年教师助教制度视角的青年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7

[2]何齐宗,主编.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125.

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招标课题:专业技术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研究(20B2B03)。

通讯作者:颜玄洲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