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2024-08-08杨晓帆张宏伟王新友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研究趋势老年教育

摘要:借助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数据库,通过知识可视化及文献计量方法,聚焦2014—2023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从发文情况,研究主题,学科与研究层次,作者、发文机构及基金,高被引文献分析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现状。发现近十年老年教育研究以“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为主题,围绕内涵、成效、问题及趋势等方面开展;虽已形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的研究机构群,但存在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地区研究不平衡、基础性深层次研究欠缺等问题。并从实证研究、代际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多学科交融等方面对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全面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从而逐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可视化分析;研究趋势;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55-07

我国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 978万人,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14.9%,比2012年增长了64%[1]。预计到2040年,我国65岁及以上占比将达到40%,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将成为我国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国情[2]。

基于以上背景,采用知识可视化及文献计量方式,聚焦近十年(2014—2023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热点与现状,分析探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势,旨在为该领域深入全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从而逐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道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

借助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采用知识可视化及文献计量方法,以“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老年学习”“老年+学习”为关键词,以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为时间范围,剔除新闻、会议等无效文献,共检索到2 584篇有效文献。考虑到核心期刊选取的文献质量和学术价值较高,因此以北大核心、CSSCI、CSCD期刊为检索目标,筛选出相关核心文献290篇,并主要针对此类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 二、相关研究分析

(一)发文情况总体分析

为了解老年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利用中国知网可视化在线系统,对“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老年学习”“老年+学习”关键词进行时间线视图绘制,具体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近十年老年教育相关主题核心文献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21年达高峰值,相关主题文献发文量达41篇,这与2019—2021年间国家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3]、《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4]等老年教育积极政策有关。2022年后又趋于平稳,这个时期的相关文献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内容更为丰富、深入。

(二)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为掌握老年教育近十年来的研究主题及热点,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老年教育主要主题分布在“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老年人”“策略研究”“老龄化背景”“终身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等方面;次要主题则与“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人口老龄化”“老年学员”“积极老龄化”“老年学习”“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相关。可以看出,老年教育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研究主题开展,说明自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后,老年教育主要依托社区教育开展非学历教育与培训[5]。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6]。由此,开放大学逐渐成为老年教育的主要实践平台与研究基地。

(三)学科与研究层次分布情况

为进一步掌握老年教育研究整体分布情况,对文献的学科及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近十年老年教育主要分布在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8112%)、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4.42%)、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3.83%)、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236%)等学科中,并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政策研究为主。一方面,这既说明目前老年教育主要研究人群仍集中在成人教育领域,但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新闻与传媒、服务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占比也在逐步增加,甚至美术书法雕塑等新兴学科也在不断加入,也说明老年教育受到了更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反映出老年教育多学科、多元化发展的总体向好的趋势;另一方面,相关研究的层次还不够丰富,有关老年教育的基础性、深层次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社会保障体系、数字化素养发展等现实性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

(四)作者、发文机构及基金分布情况

为更好地了解老年教育研究主体分布,将相关文献的中国作者、发文机构及基金分布进行了统计,具体如图2、图3所示。通过图2可以清晰看出,在近十年老年教育核心文献研究作者中,欧阳忠明(7篇)、孙立新(7篇)、程仙平(6篇)等人发文量较多,但也差距不大;人均发文量约4篇,发文量不是很高,说明目前老年教育作者群分布比较分散,相互合作较少,尚未构成核心作者群,说明老年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程度与引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图3显示,老年教育相关研究机构发文最多的是华东师范大学(27篇),比排名第二的上海开放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13篇)多一倍,这是因为该校处于我国人口较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及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该地区老年群体需求更加突出明显;另外,该地区高校集中,研究视域更为宽阔,研究层次相对较高,再加上华东师范大学还设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所及成人教育相关学科,因此老年教育相关成果产出较多。从图3还可以看出,发文机构除了国家开放大学,还集中在各地方开放大学,这与近年来依托开放大学举办老年教育的政策有关。开放大学系统有独特的体系优势,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多区域合作;再加上丰富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实践经验,使得该系统在老年教育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已经逐步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7-9]。通过统计发现,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占比较大,发文量占总量的20%;另外,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上海市、重庆市等地基金论文也呈积极态势,说明以上地区对老年教育研究关注与支持力度较大。

通过对老年教育研究主体分析发现,华东地区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金支持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薄弱,这也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建议东部地区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与交流,从而促进我国老年教育均衡发展[10]。

(五)高被引文献互引网络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近十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趋势,对老年教育排名前十位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并进行文献互引网络分析,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14—2019年,尤其以2018年最多,论文形式主要为博士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主题聚焦在社区养老、老年教育、养老服务等,研究主体仍然集中在华东地区,以师范大学、开放大学、成人教育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通过文献互引网络分析发现,这些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聚类,即以“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为代表的老年教育内涵建设研究[11],以“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及其满足策略研究”为代表的老年教育相关实践及成效研究[12],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研究”为代表的老年教育相关问题应对策略研究[13]。另外,以“新时代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析”为代表的老年教育未来趋势研究也逐渐形成规模[14]。

三、研究综述

根据以上老年教育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情况,研究将近十年老年教育研究热点和主题归纳为内涵、成效、问题、趋势等四个方面。

(一)我国老年教育内涵建设研究

通过对传统教育不断拓展和延伸,我国老年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逐渐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年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也提到了促进我国终身化老年教育发展的观点。例如,李洁以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为基础,对我国老年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旨在推动我国老年教育向终身教育目标发展[15];李学书对中外老年教育发展与研究进行比较,认为我国老年教育应借鉴国外最新理论成果,坚持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理论取向[11];韩雯和宋亦芳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提出老年教育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动支持等社会支持,从而增进老年个体的心理健康,缓冲老年个体受压力事件的影响[16]。

(二)我国老年教育相关实践与成效研究

部分老年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实践研究及成效研究中。例如,马良生指出,推进老年教育、建设老年开放大学,是教育部赋予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要社会服务职能,因此应充分利用开放大学办学优势,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老年人群新模式;同时,他还详细地介绍了南通开放大学的“百千万”工程和“三三三”工作法,徐州开放大学的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等先进实践经验[17]。马丽华和叶忠海认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效,表现在政府主导、多力合一的运行机制,制度先行、强化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实验先导、示范辐射的推进策略,五位一体、多元发展的办学模式等方面;并提出了进一步贯彻公益性、民本性的原则,加强老年教育法制和政策的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18]。

(三)我国老年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更多老年教育相关文献关注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例如,孙立新和罗彤彤提出,老年教育在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过程中存在老年教育观念落后、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低、老年教育内容贫乏、老年教育方法单一等困境;他认为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创办多元化的老年教育形式、拓宽“发展性”的老年教育内容、创新“综合型”的老年教育方法是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9]。郑新等人指出,老年教育存在资源供给有限、分配不均、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育人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老年教育供给主体单一、经费投入不足、对老年教育认知错位是造成老年教育供给困境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创新供给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是有效解决老年教育困境的对策[20]。

(四)我国老年教育未来趋势研究

老年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也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与主题。例如,王敬杰提出,加快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应在阐明老年教育方向性和基础性问题、增强老年教育经费活力和效力、建强培优老年教育师资及管理队伍、建立老年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国家平台、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独特价值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21];张洋认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架构应在现有“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养老、社区卫生、权益保障、老龄产业”等发展目标,从而在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功能实现最大化[13];沈勤和韵卓敏认为,文化养老是在充分肯定物质养老的基础性保障的前提下,在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和情感慰藉的养老理念及养老方式,未来应从政府、社区与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与家庭等四个层面着手,建立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文化养老理念宣传,完善老年文化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14]。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与综述,认为近十年老年教育研究总体趋势较好,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有关成果相对比较成熟,内容更为丰富、深入;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等热点及主题,从内涵、成效、问题、趋势等四个方面开展;主要研究人群集中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同时,也呈现出多学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华东地区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基金支持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薄弱;另外,相关研究的层次还不够丰富,有关老年教育的基础性、深层次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研究展望

积极老龄化倡导老龄群体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是目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只有紧密联系我国老年教育实践,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逐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道路。结合上述研究现状和热点,认为未来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可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1.促进老年教育实证研究

虽然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多为经验总结类的思辨质性研究,实证研究也多采用问卷调查类单一研究方法,缺乏量表测试等探索类实验研究,研究结论较为宏观与抽象,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建议学界多采用抽样调查、实验测试、非结构访谈等一种或多种研究方式,针对老龄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社会需求、生活休闲等实证类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关注较多的老年学习心理、代际教学、老年从业者心理状况等方面研究,从而有效反映出老年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动向;通过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打破老年教育研究瓶颈与阻碍,推进老年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长足发展[22][23]。

2.开展代际教育研究

老少两代代际互动与交流既是实现文化反哺与输出、弥补数字鸿沟、消除代际隔阂、促进积极老龄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隔代教养、实现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积极策略。一方面通过家庭、社区及老年大学,吸纳子辈、孙辈开展文化反哺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老龄人群消弭数字文化鸿沟,掌握信息时代前沿知识,还可以增进代际融合,实现终身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老龄人群通过参加社区、老年大学开展的老年教育课程,学习科学的育孙知识与教育理念,为孙辈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促进家庭和谐的基础上,形成优秀的家风学风,从而让老年人找到自身价值,获得主观幸福感[24]。目前,我国关于代际教育的老年教育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代际关系、代际差异等浅层阶段,相关实践更是开展甚少。建议学界多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代际教育政策支持、心理建设、项目开发与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推进老年教育深层次、多元化发展。

3.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虽然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但是老龄群体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媒介素养缺失,产生数字信息鸿沟,甚至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虽然媒介素养教育是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实施适老化服务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老年教育对此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开发、相关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策略等方面;在社区教育、老年大学实践教育活动中,则主要开展智能手机、平板等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而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道德素养等关键内容涉及太少[25]。要帮助老龄群体加快融入现代社会,掌握信息时代知识与文化,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素养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与氛围,提升老龄群体信息素养意识;其次,要设立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强化相关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相应支持服务赋能居家在线学习;最后,要加大对老龄群体媒介素养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及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与深度,使老龄群体真正接纳、掌握并习惯信息生活[26]。

4.深化多学科交融研究

老年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属于综合性社会问题,根据统计分析,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目前主要以教育学、社会学、哲学为主,多为内涵、成效、问题及趋势等问题的宏观研究,学科间合作交流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教育的外延发展。

学界不应将老年教育研究局限在教育学等主要学科领域中,而是要积极拓宽研究视野,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互融,比如在管理学视角下探索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在人才学视野下探寻老年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在社会学理论下探析临终关怀等现实问题等,真正打破研究壁垒,在凸显老年教育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以多学科视角构建老年教育体系框架,从而推进老年教育向纵深化、精细化、多元化发展[27-29]。

"五、结语

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教育在缓解我国人口压力、丰富社会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究我国老年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系统整理了2014—2023年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旨在推进该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长足发展。由于受检索时间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对老年教育从业者、老年大学建设等问题无法全面兼顾,对老年教育相关著作也关注不够,因此内容与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研究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得出更多科学全面的结论[30]。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30-33.

[2]CCTV.背景资料: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EB/OL].(2021-10-16)[2024-01-17].http://www.cctv.com/special/1017/-1/86774.html.

[3]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2019-11-21)[2024-01-17].https://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20〕6号)[EB/OL].(2020-09-02)[2024-0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07_486014.html.

[5]张燕杰,杨晓帆,宋婷婷. 基于耦合评价的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4(1):15-20.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5号)[EB/OL].(2022-02-21)[2024-01-1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7]杨晓帆,张燕杰.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实践探索 [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50-54.

[8]张燕杰,宋婷婷,柴健.基于内涵建设的甘肃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团队建设探究 [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16-19.

[9]韩冬梅,宋敏. “非遗”传承的困境和电大社区教育的意义 [J]. 继续教育研究,2021(2):58-62.

[10]孙涵.2012—2021年老年教育热点问题分析——基于CNKI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3(3):38-43.

[11]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54-59+68.

[12]侯冰.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及其满足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13]张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4-16.

[14]沈勤,韵卓敏.新时代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8):72-77.

[15]李洁.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J].开放教育研究,2015(3):113-120.

[16]韩雯,宋亦芳.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老年教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34-39.

[17]马良生.探索远程教育服务老年人群新模式——开放大学发展老年教育的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5(9):71-76.

[18]马丽华,叶忠海.中国老年教育的嬗变逻辑与未来走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8(9):150-156.

[19]孙立新,罗彤彤.困境与出路: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4(6):28-31.

[20]郑新,韩伟,于维洋. 精神文化养老服务产业:老年教育供给困境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4):26-29.

[21]王敬杰. 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阶段成效、面临挑战和优化路径——基于6省(市)地方老年大学调研资料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23(21):21-27.

[22]王练练. 近十年国外老年教育研究综述——基于内容分析法[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5):1-9.

[23]魏兵海,魏蓝云天. 智慧社区教育的微信云服务平台建设 [J].微型电脑应用,2022(1):45-47.

[24]邵晴.构建社区老年隔代教养课程的必要性与文化发展[J].三角洲,2023(21):181-183.

[25]戈春燕,沈进兵. 新媒体时代老年人媒介素养教育——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调研[J].继续教育研究,2023(12):61-66.

[26]张倩,杨从亚.数字时代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3(5):33-37.

[27]许道祯,王媛,马晓斐. 近二十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综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成人教育,2021(6):33-39.

[28]杨晓帆,韩冬梅.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研究可视化分析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19):7-9+13.

[29]张玉花,李爱娟,吴兰. 居家老年痴呆病人亲属照料负担和支持需求的质性研究 [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06-112.

[30]吴峰,童弋馨,范宇轩.老年教育学国际研究综述——基于WO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4(1):111-12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Old-age Education Stud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Literature Analysis based on CNKI Database from 2014 to 2023

Yang Xiaofan Zhang Hongwei Wang Xinyou

(Institute of Lifelong Education, Gansu Open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hinese database of CNKI,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old-age education study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24 through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and bibliometric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eld of study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publication situation; research themes; discipline and research level; authors," publication institutions and funds; and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old-age education study in the past decade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the themes of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 focusing on connotation, effectiveness, problems and trends. Although a grou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East China as the core has been forme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core author group has not been formed, regional research is unbalanced, and basic in-depth research is lacking. In addition, the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ld-age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ag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o as to grad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population ag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Active aging; Old-age education; Visualized analysis; Research trends; Research review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研究趋势老年教育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企业绩效研究评述比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