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国际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2024-08-08宋晓焕傅钢善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高校教师

摘要:聚焦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这一研究热点,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2006—2023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727篇相关文献,对其发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合作网络、高频关键词共现以及关键词聚类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经历了缓慢增长、稳健发展与活跃突破等三个阶段;西班牙及其塞维利亚大学在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表现尤为突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包括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教师数字技能培训及其效果评价、数字化评估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态度和实践挑战。有鉴于此,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需深入探索的四个焦点研究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国际研究;热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27-08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已成为当代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在现有研究中,一些学者探讨了数字化教学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如李勇帆[1]对数字化教学进行了阐释,时伟和李欢[2]从技术应用角度反思了数字化教学实践中教师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这些研究为厘清数字化教学的概念内涵和技术需求奠定了基础。一些学者围绕推动数字化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如胡仲邦和薛凌云[3]提出了促进高校数字化教学的思路和路径,韩锡斌和葛文双[4]基于学校、专业和课程等三个层面分析了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并给出了相应实施策略。也有学者针对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这一课题展开系列研究。例如,Esteve-Mon等人[5]通过对Web of Science和Scopus两个数据库的系统文献综述,指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较低;Tarraga-Minguez等人[6]调查了西班牙高校师范生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发现他们认为自己具有某些数字技能,但无法有效地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过程;Tarraga-Minguez等人[6]也发现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Liesa-Orus等人[7]发现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在数字能力的自我感知上存在差异。此外,一些研究还借鉴和比较了不同国家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框架与实践。例如,金晓艳和赫天姣[8]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发展建议;Esteve-Mon等人[5]通过比较分析了欧洲多个国家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

尽管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从整体看,这一领域的研究仍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因此,有必要从全球视角系统地回顾和梳理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厘清研究演进逻辑,为数字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持。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2006—2023年该领域文献进行整体态势分析,以期揭示研究的整体图景与学术发展脉络。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为确保所选文献质量,所用的国外数据特选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献。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检索策略为:TS=(“digital teaching” OR “digital competence” OR “online teaching” OR “e-learning” OR “technology-enhanced teaching” OR “digitalized teaching”)AND(“university teachers” OR “college teachers” OR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检索得到2006—2023年间的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相关期刊论文,共计1 087篇文献,进一步手动选取论文类型的文献,排除会议论文、综述和会议摘要等,二次精准检索所得外文文献共727篇(以下简称“外文样本”)。

(二)研究方法

采用CiteSpace 6.2.R4工具,通过实施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探讨了2006—2023年间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学术文献数据。在此分析中,设定时间切片为1,并选择了Top50的阈值,采用了寻经网络(pathfinder)和修剪合并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的设置。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深入挖掘等探讨国际学术界关于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议题,为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引,更好推动该领域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

三、文献分析

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国际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且文献量的增长通常预示着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9]。因此,在实施详尽的可视化分析前,对外文样本的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与初步审视,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一) 国际发文量分析

从2006年至2015年,国际学术界关于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发文量缓慢但稳定增长。在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和基本教育技术的普及,国际学术界开始关注数字化教学的初步实践和理论基础。从2015年开始,该领域发文量稳步增长,这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移动设备和云服务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和灵活性。到2019年,该领域研究呈现明显的活跃与发展趋势,尤其在2021年,发文量达到了一个显著高峰,之后仍维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不可否认,疫情导致的全球教育模式转变,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促使高校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需求和关注度增加,推动了该领域研究快速进展。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了从缓慢增长到急剧爆发的趋势,这直接反映了技术进步、政策推动、全球性危机应对和学术合作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是对前一个时期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响应,也预示着数字技术将继续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由表1可知:在外文样本中,Cabero-almenara, Julio等人[10]以53篇的发文量成为最多产的研究者,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高校教师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感知方面,尤其关注大学教授的数字化实践和体验、高等教育学术活动的数字化进程对教师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习惯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如何受其所在国家的技术和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等。其他发文量较多的研究者包括:Palacios-rodriguez,Antonio; Guillen-gamez, Francisco D; Llorente-cejudo, Carmen; Barroso-osuna, Julio; Cabero almenara, Julio;Ruiz-palmero, Julio。他们构成了国外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核心作者及研究团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根据普赖斯定律的计算公式M=0.749×Nmax(Nmax指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得出:高产作者阈值为6.2147。因此,发文量≥6的作者即为高产作者[11]。经统计发现外文样本中高产作者的总发文量为 159篇,占比 21.87%,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形成了少数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团队,但整体上科研合作关系较为薄弱,尚未形成一批高产且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团队。

(三)重要机构分析

通过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可以快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11]。通过 CiteSpace 软件分别对中、外文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其余为默认值。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在全球研究背景中,西班牙在该领域的累计发文量位于全球前列,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学在该领域中发表了71篇相关学术论文,表现突出。其研究核心聚焦于大学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教师的技术采纳度、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高校教师的数字技能与其经验的交互、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与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等。此外,国际该领域内其他活跃的研究机构还包括西班牙马拉加大学、乌克兰教育与科学部、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等,这些机构为全球学术界作出了显著贡献。自2000年起,遵循欧盟数字化议程,西班牙政府推出了多个数字化计划,如“第21号信息”计划、“西班牙是”计划、“前进”与“前进2”计划及“数字化议程”。到2020年7月,又陆续推出《西班牙数字2025》与《西班牙数字2026》策略[12]。得益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西班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实现了迅速发展。

综上分析,从国外研究机构类型来看,主导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在机构合作方面,外文样本包括304个发文机构、152条合作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3。这表明,国际学术界关于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仍然有限,这也意味着科研合作的潜力有待释放和增强。

四、国际学术界在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议题,而关键词则是对某研究领域主题的精练表述,关键词的高频出现标志着该领域的核心议题。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值越高,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频率亦随之提升,这有助于预判某领域的研究趋势与核心议题。

(一)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

1.外文样本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将外文样本以纯文本格式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 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同时选择“标题”和“摘要”作为主题词来源进行分析。设置阈值Threshold为10,得出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包括390个关键词节点、1 809条连线。

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某一节点越大,这一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反之,则越少。在排除研究对象类(高校教师、数字化、高校、教育等)高频关键词后,表3列出了频次排在前15位的关键词。其中,教育技术应用(95)、技术整合(85)、数字胜任力(78)、信息技术(61)、数字能力培训(43)、知识框架(39)等关键词的节点尤为突出,表明这些关键词经常共现在同一篇文献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此外,由于中心度可以反映一个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媒介能力,因此进一步计算关键词的中心度(见表3)发现:技术整合(0.1)、职业发展(0.1)、数字胜任力(0.13)等关键词的中心度较大,说明它们在该领域研究的推进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2.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分析

为深入解析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研究焦点,基于前期的关键词共现分析,采用LLR算法构建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 2 所示)。模型的聚类模块值Q=0.4802(大于0.3的标准阈值),验证了聚类结构的显著性及其合理性;平均轮廓值S为07648(大于0.7的标准阈值),再次确证了聚类的高可信度。关键词共生成了412个聚类,且聚类效果十分明显。综观国际领域相关研究,在宏观层面,学者们致力于探索技术在教育中的整合与课堂改革;在微观层面,则侧重教师的数字素养、专业发展及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职业成长。此外,远程与在线教育的策略、技术工具的选择及应用也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各聚类的详细信息,包括轮廓值和聚类规模,均列于表4。其中,#0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是规模最大、节点数最多的聚类,反映了近年国际学术界在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中,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体地位。而轮廓值超过0.95的聚类包括“#0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1media literacy”“#2digital literacy”“#3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8digital" competence”。这些聚类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状态,彼此联系紧密,皆为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分支。

(二)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研究热点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整合和文献回溯,同时深入分析各聚类组群的节点信息、聚类团的内容及其在图谱中重叠程度,得出关于该领域呈现出的四大热点议题。

1.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整合

近年来,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焦点。上述聚类如#0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3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4 online teaching 和 #5 distance learning 都反映了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核心议题。高频词(见表4)主要有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digital impact、digital teaching design 等。由此可见,关于教育数字技术融合的探讨主要围绕教育技术与教育方法之间的交叉融合。如Perez-Calderon E等人[12]认为,技术是促进学习的工具,应当被有效地融入课堂并影响课堂与教育实践;Molina-Torres M-P[13]从混合式与翻转课堂的角度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凸显了使用数字技术及其对教学的巨大影响。Mercader和Gairin[14]认为,尽管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但在大学层面,许多教师仍然没有完全地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教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更有可能遇到数字技术的障碍。尽管当前的研究已经对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提供了深入且广泛的洞察,但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探索的角落和潜在的机会。这不仅包括对现有策略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还需要对新技术、教育模式和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教师数字技能培训与效果评价

上述聚类如#7teachers confidence、#8digital competence、#9teacher" training和#1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均体现了教师数字技能培训这一研究热点。Miguel-Revilla Diego等人[15]使用模型测量教师数字培训效果,发现受训者在整合技术与教学策略的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Gabarda Mendez V等人[16]发现,尽管教师接受了ICT培训,但这并没有直接影响其数字工具使用能力的改观。即使高校教师在数字技能培训中已经获得了中等水平,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如学科背景、专业发展、教学与学习中的实际障碍都是阻止教师通过培训掌握好数字技能并应用于课堂的因素[17]。这些发现提示我们,仅仅培训教师使用技术是不够的,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这一议题,并提供更具实践意义的建议和策略[18]。

3.数字化评估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工具、模型和学生满意度的多元探索

该研究聚类主要涉及#10 digital" evaluation、#1media literacy和#2digital literacy,其高频关键词主要有tools、subject knowledge、assessment model、knowledge framework、students’ satisfaction等。可见,关于数字化评估的研究主要关注评估工具的具体应用、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评估模型的构建以及学生满意度等,体现了一定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例如,Cosi, S等人[19]通过Socrative应用程序和Moodle问卷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化的自我评估,结果表明数字化评估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时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Alonso-Garcia S等人[20]研究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评估以支持学习反馈,强调了设计思考和数字化组合在评估中的应用。综上所述,数字化评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日趋显著,并已成为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态度、信仰和实践挑战

通过聚类#7teachers attitudes以及高频关键词digi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acceptance、technological self-efficacy和digital behavior可以捕捉到该热点议题。在定性研究方面,Harrell S和Bynum Y[21]指出,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对数字技术持积极态度,但他们在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挑战,如技术资源的限制和缺乏相关培训;Bereczki E O和Kárpáti A[22]的研究证实教师使用数字技术的心态是动态变化的,认为高校教师在技术使用方面表现出了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而在量化分析方面,Von Kotzebue L[23]发现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受到其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专业背景等)、环境因素(如政策支持、资源条件、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如自我效能、动机、情感)等多重影响。教师的信仰和期望对其数字化教学实践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数字化教学不断深入和普及,教师的态度和信仰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24]。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来源于WOS核心合集的外文样本进行分析,主要关注国外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和研究热点等方面。研究发现:国际学术界关于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中后期,先后经历了缓慢增长的初期阶段、稳定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重要突破的高速发展阶段,反映了技术和社会发展对研究趋势的影响,并预示着数字技术在未来教育实践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在全球范围内,西班牙及其塞维利亚大学在该领域表现突出;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整合和文献回溯,并深入分析各聚类组群的节点信息、聚类团的内容及其在图谱中重叠程度,确定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教师数字技能培训及其效果评价、数字化评估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态度、信仰和实践中的挑战。

(二)对我国的研究启示

当前,数字化教学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的助推器与催化剂[25]。通过对国际学术界关于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这一领域将在未来持续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充满了丰富的探索潜力。

1. 整合教学与数字技术

在数字化教学作为教育现代化关键推动力的背景下,未来研究应更深入地分析不同学科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包括探索数字技术与教学理念、策略和评估的互动关系、借助技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数字素养、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融合经验和做法等,都将是该领域研究热点。

2.提升教师技术采纳度与应用效果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教师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态度及其对教学影响的深层机制。这涉及建立和验证关于教师技术采纳度的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探讨教师数字技能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满意度和创新性。同时,研究应探索提升教师数字技能应用效果的多元化方法,如反思、交流和合作。

3. 重视教师数字胜任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

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应关注教师数字技能培训的需求和内容设计,还应关注培训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这涉及创新教师数字技能培训的方法和形式以及运用数字技术优势来提升培训的效率和趣味性。同时,研究不仅需要深入探讨培训效果评估的目标、指标和方法,还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改进。

4. 加强数字化评估的应用研究

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数字化评估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挑战和发展前景。重点包括提升数字化评估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开发、选择和使用数字化评估工具,以及构建、验证和优化评估模型。此外,研究应考虑比较数字化评估与传统评估的优劣,以提高学生对数字化评估的满意度和接受度。

参考文献:

[1]李勇帆. 论新世纪数字化教学的内涵与特性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5):3-8.

[2]时伟, 李欢. 数字时代教师教学技术素养的反思与改进[J].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95-100.

[3]胡仲邦, 薛凌云. 高校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应对与推广[J]. 中国高等教育,2014(7):40-42.

[4]韩锡斌, 葛文双. 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8(7):53-59.

[5]ESTEVE-MON F M, LlOPIS-NEBOT M,ADELL-SEGURA J.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EEE Revista Iberoamericana de Tecnologías del Aprendizaje, IEEE, 2020(4):399-406.

[6]TARRAGA-MINGUEZ R, SUAREZ-GUERRERO C, SANZ-CERVERA P.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Evalu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n Spain: A Review Study[J].ieee revista iberoamericana de tecnologias del aprendizaje-ieee riat, Piscataway: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21(1):70-76.

[7]LIESA-ORUS M, BLASCO R L, ARCE-ROMERAL L. Digital Competence in University Lecturers: A Meta-Analysis of Teaching Challenges[J]. Education" Sciences, Basel: MDPI, 2023(5):508.

[8]金晓艳, 赫天姣.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革命的现实与进路[J]. 当代外语研究,2022(6):133-139.

[9]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与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0]CABERO-ALMENARA J, BARROSO-OSUNA J, RODRIGUEZ-GALLEGE M,et al.Digital Competence for Educators. The case of Andalusian universities[J].aula abierat, Oviedo: Univ Oviedo, Inst Ciencias Educacion, 2020(4):363-371.

[11]徐娟, 史艳岚. 十年来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综述[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12):54-58.

[12]PEREZ-CALDERON E, PRIETO-BALLESTER J-M, MIGUEL-BARRADO V. Analysis of Digital Competence for Spanish Teachers at Pre-University Educational Key Stages during COVID-19[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Basel: MDPI, 2021(15):8093.

[13]MOLINA-TORRES M-P. Flipped learning as a teaching method in the bilingual university classroom[J].nordic journal of" digiatl literacy, Oslo: Universitetsforlaget As, 2022(3):170-181.

[14]MERCADER, C., amp; GAIRIN, J. University teachers’ perception of barriers to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2020.

[15]MIGUEL-REVILLA D, MARIA MARTINEZ-FERREIRA J, SANCHEZ-AGUSTI M. Assessing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 in social studies: An analysis in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using the TPACK-21 model[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Tugun: Australasian Soc Computers Learning Tertiary Education-Ascilite,2020(2).

[16]GABARDA MENDEZ V, MARIN-SUELVES D, VIDAL-ESTEVE M I,etal.Digital Competence of Training Teachers: Results of a Teaching Innovation Project[J].Education Sciences,Basel: MDPI, 2023(2):162.

[17]SANZ-BENITO I, LUIS LAZARO-CANTABRANA J, Grimalt-Alvaro C,etal.Training and Assessing Compet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 Experience on Digital Inclusion[J].ried-ewciar" iberoamericana" de educacion a distancia, Madrid: Asociacion Iberoamericana Educacion Superior amp; Distancia - Aiesad, 2023(2):199-217.

[18]MUELLER L, THOMS L-J, MOEHRKE P..Testing new concepts in university teacher training for the acquisition of digital competencies according to DiKoLAN -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eaching-learning module in the field of simulation and modelling[J].chemkon, Weinheim: Wiley-V C H Verlag Gmbh, 2022(29):349-354.

[19]COSI, S., VOLTAS, N., LAZARO-CANTABRANA, J.L.,ea al. Formative Assessment at University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ols[R].Profesorado-Revista De Curriculum Y Formacion De Profesorado,2022.

[20]ALONSO-GARCIA S, VICTORIA-MALDONANO J J, GARCIA-SEMPERE P J.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er digitals skills at Granada University[J].frontiers in education, Lausanne: Frontiers Media Sa,2023(7):1069245.

[21]HARRELL S, BYNUM Y. Factors affect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classroom.[J]. Alabam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RIC,2018(5):12-18.

[22]BERECZKI E O, KRPTI A. Technology-enhanced creativity: A multiple case study of digital technology-integration expert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Elsevier, 2021(39):100791.

[23]VON KOTZEBUE L. Beliefs, Self-reported or Performance-Assessed TPACK: What Can Predict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y-Enhanced Biology Lesson Plans?[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Dordrecht: Springer,2022(5):570-582.

[24]NGUYEN H T T. Factors Affecting High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Online Teach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line" pedagogy" and" course" design, Hershey: Igi Global,2023(1):90.

[25]任剑,王敬童,曾简,等.数字经济时代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3):131-136.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Digital Teaching Amo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A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

Song Xiaohuan1,2 Fu Gangshan1

(1. Faculty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digital teaching amo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Utilizing citespace software, it analyzes 727 relevant documents collect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from 2006 to 2023. The analysis includes trends in publications,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s, 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aboration networks, high-frequency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visualization of keyword clustering knowledge map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is field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slow growth, steady development, and rapid progress marked by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Spain and the University of Seville, in particular, have shown remarkable performance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teaching.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eachers’ digital skill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n teachers’ practic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digital technology.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four key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Key words: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teach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spot analysis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教学高校教师
中俄高校教师油画教学方法异同
高中数学数字化教学问题探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教学下科学课的上课模式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多终端教学环境下桌面云建设思路的研究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