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社区下的继续教育:创新与实践
2024-08-08刘军刘栋
摘要:在当今迅速演变的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个人成长和促进终身学习的关键途径。数字化社区的兴起不仅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也为继续教育开辟了新路径,使其更加个性化、灵活和互动。这种教育模式变革的背后,是对知识更新加速、职业技能需求多样化以及个人自我实现追求提高的直接响应。基于此,分析数字化社区出现的背景及其对继续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并详细阐述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社区;继续教育;创新与实践; OER; LMS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17-05
随着数字化社区的兴起,继续教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既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也提供了更加灵活、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既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对于教育方式和内容更新的需求反映。探讨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对于理解当前和未来教育趋势、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缩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普及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偏远地区的学习者因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机会。数字化社区通过互联网打破了这一限制,使得任何地点的学习者都可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内容,该种提高教育可达性的做法,有效缩小了城乡、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1]。数字化社区的建立促进了知识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如在线学习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包括开放课程、在线讲座、电子图书等,这些资源对所有人开放,特别是对于难以接触到这些资源的群体。通过这种方式,偏远地区和经济较弱群体的学习者得以接触到最新的学术研究和行业动态,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数字化社区还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知识背景和兴趣偏好,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互动行为、学习成果和反馈,平台可以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确保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二)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在数字化社区中,继续教育平台能够迅速集成和传播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习者快速掌握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该种快速的知识更新机制对于劳动力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技能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变革,许多工作岗位要求更高级别或不同类型的技能,数字化社区提供的继续教育能够帮助个人进行必要的职业发展和转型,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或提升现有技能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不仅有助于个人实现职业目标,也有助于企业和组织构建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劳动力队伍[2]。数字化社区的继续教育促进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不仅有助于个人适应未来的挑战,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贡献力量。最重要的是,在数字化社区中,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增强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和习惯,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外部的职业压力。
(三)构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社群建设和个人成长
数字化社区下的继续教育平台汇聚了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通过在线课程、讨论论坛和协作项目,参与者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有助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意识和理解。在跨文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文化观点,同时也学习如何聆听和尊重其他文化的观点,促进了个人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化思维,还有助于构建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全球学习社区。在不同的社群中,学习者可以分享资源、交换意见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构建相互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网络,可以增强学习的社会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文化,鼓励学习者持续参与和学习[3]。
在线互动和合作学习不仅提供了知识的交流,也是社会技能训练的场所,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会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冲突解决和领导力等技能。此外,通过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学习者能够培养情感智力,学会理解和尊重多样性,增强自我意识和同理心。
(四)推动教育体系和政策的革新,激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数字化社区提供的继续教育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制定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教育需求,包括制定能够支持在线学习、远程教学和数字资源使用的政策,以及为非传统学习路径提供认证和资质认可的政策,如鼓励优质教育内容的开放获取、支持跨地区教育合作和资源共享[4]。政策革新应着重于利用数字化社区的优势,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可达性,不仅要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还要通过政策支持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数字化社区通过社交媒体和论坛等工具,可以为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互动的平台,不仅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协作,也让教育工作者能够实时收集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数字化社区的特点之一是能够集成多种媒体资源,如视频讲解、音频课程、互动动画等,这些多媒体元素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如翻转课堂和项目式学习等,让学习者在家通过视频等资源学习新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和实践,激发学习者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二、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瓶颈
(一)技术设备和网络接入的不平等,技术使用能力的差异
尽管数字技术的普及已经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边界,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和经济较弱的社区,学习者依然面临获取必要技术设备和稳定网络连接的障碍。这种差异不仅限制了其接触和参与在线学习的机会,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此外,即便在技术设备和网络接入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的情况下,用户的技术使用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与教育背景、年龄以及个人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有关。技术使用能力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学习者在获取信息、参与互动乃至完成在线学习任务时遇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和体验。
(二)在线内容的质量不一,学习成果存在认证难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内容制作和审核标准,不同平台和提供者生产的教育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如一些内容未经严格审核就被发布,不仅包括信息的准确性问题,还涉及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适用性问题,可能会误导学习者,影响学习效果。在一些行业领域,尤其是快速发展和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高质量的在线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如在线课程和材料因为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或是更新不够及时,而不能满足学习者对深度学习和最新知识的需求[5]。尽管数字化社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使学习者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但缺乏统一和公认的认证机制也是显著问题。在线课程和项目的完成往往难以获得与传统教育相同的官方认证或学位,进而限制了在线学习成果在职场和学术界的认可度。与认证机制的缺乏密切相关的是在线教育内容质量的保障问题。由于数字化社区开放性强,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可以提供教育内容,导致了内容质量的不一致性。加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质量审核机制,学习者难以判断课程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而影响了在线学习成果的认证和接受度。
(三)学习者参与度波动,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
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环境,数字化社区下的继续教育更多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驱动力。学习者的背景、动机、学习习惯和技术适应能力等因素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导致了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波动。部分学习者在课程初期显示出高度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面对面互动的即时反馈和支持,其学习积极性可能逐渐下降。尽管数字化社区提供了论坛、聊天室等互动平台,但这些平台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与学习者的期望有差距。缺乏有效的社群支持和互动机制会使学习者感到孤立无援,进而影响其学习的持续性和参与度。对于教育者而言,精确识别并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是复杂的过程,尽管现有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仍面临数据收集的隐私问题、算法的准确性和适应性等挑战[6]。虽然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定制化水平仍有限,大部分在线课程和材料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模式,难以完全适应个体学习者的具体需求。高质量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制作成本较高,这也限制了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广泛可用性。
(四)缺乏深层次社会互动,缺少学习社区的凝聚力与持续性
数字化社区虽然能够促进信息的快速交换和知识的分享,但在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和理解上存在局限。缺乏面对面交流的非言语信息,如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使得教师难以准确感知学习者的情绪和反应,学习者之间也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和支持。虽然在线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加入全球学习社区的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者会感到孤立无援,缺乏归属感和社会融入感,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也限制了社群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形成。在线学习社区的参与度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学习者的时间安排、学习动机以及其他个人和社会因素,导致学习者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频率波动较大,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参与和互动模式[7]。虽然技术使信息交流变得容易,但在线学习社区中深度的人际交流和情感联系建立较为困难,如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直接性和亲密感,使得学习者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和深厚的信任关系。
三、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创新实践
(一)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低成本访问,实施全民数字素养培训
在数字化社区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全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因为数字技术的普及改变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而且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会使得个体在获取信息、参与在线学习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实施全民数字素养培训已经成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低成本访问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确保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参与继续教育,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8]。此外,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包容性增长,使所有群体都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政府应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在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网络覆盖方面。可以通过与私营部门的合作,采用公私合营模式(PPP)来扩大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为促进低成本访问,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措施给予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设备生产商,鼓励其降低服务费用和提供经济型教育设备。针对互联网速度较慢的地区,开发低带宽需求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确保学习内容的顺畅访问。开发可以离线使用的学习材料和应用,让学习者在没有互联网连接时也能继续学习。在偏远地区建立配备网络和计算设备的社区学习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共享的学习空间。
全民数字素养培训的实施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国民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提高公众的数字技能,不仅可以增加个体在数字经济中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实践,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9]。政府部门应与教育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制订全面的数字素养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受众和实施策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机构参与数字素养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开发包括在线课程、教育软件、互动教学平台和线下工作坊在内的多样化培训资源,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和偏好。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社区中心和学校等公共设施作为数字素养培训的场所,便于公众参与。高校还要对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业的数字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有效传授数字技能和知识。鼓励教育工作者与科技专家合作,共同开发和优化数字素养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社区活动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各年龄段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还要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评估培训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
(二)建立内容审核和认证机制,推广开放教育资源(OER)
建立内容审核和认证机制对于保障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适宜性,保护学习者免受错误或过时信息的影响[10]。同时,认证机制也为优质课程和教育机构提供了展示和认可的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利用。地方政府可以让教育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共同制定在线教育内容的质量标准和审核准则,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适宜性、互动性和技术要求等。并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受众,实施分级审核制度,确保各类课程均能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鼓励和支持独立第三方机构参与教育内容的评估和认证工作,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要确保认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便于学习者查询和验证,增加认证体系的公信力。在必要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辅助内容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并加强对内容审核员和评估专家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伦理意识。政府为通过审核和认证的教育内容和机构颁发统一的认证标识,便于学习者识别,然后建立在线的认证信息查询系统,提供详尽的课程和机构认证信息,包括评估报告、用户评价等,方便学习者查询和参考。
开放教育资源(OER)是指在教学、学习和研究领域免费可访问的教育材料。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OER的推广变得尤为重要,可以极大地扩展教育的覆盖范围,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可获取性[11]。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制定明确的OER政策,支持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例如,推动版权法的改革,鼓励采用更灵活的许可协议(如创意共享许可),以便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开发和实施OER质量评估标准和认证系统,确保教育资源的质量。例如,MERLOT(多媒体教育资源在线学习和教学)是评估和收录高质量OER的平台。高校要积极采用标准化的技术格式和接口,提高OER的兼容性和易用性,确保资源能够在不同的平台和设备上无缝使用。并通过研讨会、在线课程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对OER的认识,增强其使用OER的意愿和能力。政府鼓励建立开放的OER社区,让教育者、学习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OER的创作、评估和改进中。
(三)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开发交互式学习工具和平台
混合学习结合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应运而生,这种模式通过在线资源的灵活性和传统课堂的互动性,旨在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和互动的学习体验。院校可以投资建设稳定可靠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MS),支持视频直播、在线讨论、资源共享等功能。通过提供贷款、补贴等措施,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习者获取必要的学习设备和网络接入服务。还要设计和开发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讲座、互动课件、模拟实验等,以支持自主学习。并且在课程设计中明确线上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比例和关系,确保两种模式的有效结合,如线上预习与面对面深入讨论、线下实践与线上反馈等。定期组织专门的培训项目,提升教师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在线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在线教研活动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措施,支持教师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同时院校也要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技术支持服务,帮助其有效利用在线资源,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再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辅导。
开发交互式学习工具和平台对于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增强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工具和平台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支持实时反馈和评估,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者的需求。此外,还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增强学习社区的互动性和凝聚力。院校可以利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智能的学习工具,根据学习者的行为和表现个性化推荐学习内容和活动,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积极开发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导航系统,确保学习者能够轻松访问和使用平台上的资源和工具,平台应支持多设备访问,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习惯和需求。在学习平台中,技术人员集成论坛、聊天室和社交媒体功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协作,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或社区,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并组织专门的培训项目,帮助教师掌握交互式学习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方法以及在线教学策略和技巧,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设计互动式学习活动和评估学习成果。院校也要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在使用交互式学习工具和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管理者定期收集学习者和教师对交互式学习工具和平台的使用体验和效果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研究,持续优化工具和平台的功能和内容。
(四)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增强学习者的数据保护意识
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对于保障学习者的隐私权、维护平台的信誉和促进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构建安全、可信赖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的信任和参与度,还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数据泄露而产生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政府要制定详细的数据保护政策,明确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共享的规则和流程,政策应符合国际标准和本地法律法规。定期审查和更新数据保护政策,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变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还要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使用安全的协议和算法保护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可以采用多因素认证增强账户安全,提供数据保护的指导手册和在线资源,帮助学习者和教师了解如何安全地处理和分享信息。有必要时,建立数据泄露快速响应机制,包括泄露检测、影响评估、通知流程和修复措施,在数据泄露发生时,及时通知受影响的学习者和教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来减轻影响。
在数字化社区下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个人和学习数据被生成和收集,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成为重要的关注点。学习者对于数据保护的意识往往不足,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容易受到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继续教育中心要为学习者提供关于数据保护基础知识、个人隐私权和网络安全的教育课程,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以视频、文章和互动问答的形式提供。邀请数据保护专家和网络安全专家定期举办研讨会和讲座,分享最新的数据保护法规、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同时向学习者推荐可靠的安全工具和应用,如密码管理器、VPN服务和反病毒软件,帮助其保护个人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条件允许的话,开发易于理解的在线安全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FAQ),覆盖数据保护的基础知识、安全设置的指导和处理安全事件的建议。在数字化学习社区中建立专门的讨论区域,鼓励学习者分享自己的数据保护经验和策略,互相学习和支持。在遇到数据保护问题或网络安全事件时,通过建立的渠道反馈和报告,说明如何报告问题,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煌.南京市数字化社区学习资源整合之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3.
[2]李祥敏,李文静.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的SWOT分析及其优化[J].职教通讯,2021(5):84-90.
[3]黄加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沿革、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3(11):6-12.
[4]邓小华,吴晓玲.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本质内涵与行动路径[J].终身教育研究,2023(3):29-37.
[5]禚海英.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与出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11):143-146.
[6]王洪新,鲁云霞,李剑,等.基于智慧教育的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2(10):1-6.
[7]鲁云霞,孙力,张宁,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主体利益与行为关联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S1):61-65.
[8]于红梅.大数据思维下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开发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9(14):18-21.
[9]乐传永,李梦真.近20年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研究的热点与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2):67-75.
[10]李莹,闫广芬.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教育线上学习平台构建[J].职教论坛,2022(5):97-103.
[11]于莎,刘奉越.行动者网络下数字化社区学习地图构成及运行机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1):83-89.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Digital Communitie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Liu Jun Liu Dong
(Changqing Open University, Jinan 250399, China)
Abstract:In today’s rapidly evolving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landscape,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 key way to promote personal growth and lifelong learning. The rise of digital communities not only signifies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o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also paves new pathway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making it more personalized, flexible, and interactive. This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model is a direct response to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knowledge renewal, the diversific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 demands, and the heightened pursuit of individual self-improvement.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communities and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y present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Furthermore, it elaborates on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path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communities.
Key words:Digital commun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ER; 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