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理论视阈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研究

2024-08-07王娟李君燕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场景公共文化

摘 要:城市阅读空间承担着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在概述场景理论的基础上,剖析场景理论与城市阅读空间服务场景的适用性,调研滁州市阅读空间的空间构建和服务实践,分析滁州市城市阅读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打造功能多元的复合型城市阅读空间、优化软硬件资源供给、创新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拓宽渠道优化建设模式等策略。

关键词:城市阅读空间;文化场景;场景;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3-0019-05

作者简介:王娟,滁州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李君燕,滁州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空间设计(安徽 滁州 239000)。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更是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老旧小区、厂区等改造,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这些政策为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注入了活力、创造了新的契机。城市阅读空间是促进全民阅读、展示城市文化的有力抓手。那么,如何拓宽城市阅读空间理论研究视角,明晰用户对阅读空间文化要素的认同,明确城市阅读空间蕴含的文化价值符号,提升城市阅读空间的服务质量,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可持续发展呢?本文通过从场景理论视角,调研滁州市城市阅读空间的空间构建和服务实践,分析滁州市城市阅读空间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对滁州市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提出优化策略,以期解决上述疑问,为其他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场景理论及其在城市阅读空间的适用性

(一)场景理论概述

场景理论是由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特里·克拉克( Terry N.Clark)教授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 ,认为“场景”是存在于一定地理区域,以物理空间为载体,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关联,城市基础设施通过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来满足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民众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所追求的价值观就孕含在这些设施集合之中[2]。场景由以下5个要素构成:邻里或社区、物质结构或城市基础设施、多样性个体、前三个要素以及活动的集合、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符号[3]。“场景”离不开都市设施(如图书馆、咖啡店),但却超越了都市设施的界限,体现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个人符号及其产生的相互联系,人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所追求的价值观[4]。其中价值观内涵是场景理论的核心要素,在物理空间设施与用户行为深度结合的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符号和倾向,会吸引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文化生产、消费和创作活动中,从而促进文化空间建设,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二)场景理论在城市阅读空间场景构建的适用性分析

1.场景理论在内涵上与城市阅读空间具有内在一致性

从文化场景理论所包含的5个要素进行分析,场景是一定地理区域的空间结构,以及具有种族、阶层、性别、文化教育程度等多样性人群进行的与文化有关的活动,人们可以用真实体验到的价值观和维度对此进行解释。而城市阅读空间也同样具有这些场景要素:居民社交文化圈,开展各种社群文化活动;景观空间,具有美学和文化生活视角的实体和虚拟景观;多样性读者群体,城市阅读空间要满足读者的差异化、多样性需求;文化活动集合,城市阅读空间开展各种培训、展览、讲座、个性化服务等文化服务;城市阅读空间蕴含的价值符号。这些要素既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二者或多要素组合,构成服务场景,发挥1+1gt;2的整体功效。城市阅读空间让读者拥有平等共享文化服务以及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平台的权利,使他们社会身份得到认同,情感表达得到满足,聚集文化的生成与消费,促进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与创新。

2.场景理论能够为城市阅读空间场景构建带来新的发展启示和研究思路

城市阅读空间建设长时间以来多强调硬件建设,而价值内核的营造以及精神文化的吸引力等软件建设多被忽视,难以满足公众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场景理论是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来建构城市空间概念,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讨了公众在场景下的文化生存意义,揭示了当下公众文化心理困惑,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后工业时代下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解释框架,从理论上指导了空间文化价值的营造[5]。场景理论满足了公众对追求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层次需求,增强民众的文化消费和参与热情,为城市阅读空间提高公众感知价值和提升阅读空间服务能力提供了全新视角。

二、滁州城市阅读空间场景构建分析

(一)典型城市阅读空间场景案例

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15分钟阅读圈”建设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6],2022年4月,滁州市积极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笔者选取了滁州市六一书苑、文博书苑、梧桐书苑、遵阳书苑4个城市阅读空间作为典型案例分析。这4个城市阅读空间由政府项目制投资、皖新传媒(新华书店)运营,联盟滁州市图书馆,统一配送资源,并实现4个阅读空间与滁州市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阅读空间设计各有主题特色,颜值高、资源新、功能强,吸引了周边众多市民纷纷前往打卡、体验,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1.六一书苑案例

六一书苑建在风景优美的5A级琅琊山景区北门游客中心东北角,因纪念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故取名六一书苑。书苑背靠群山,环境清幽,以山水特色进行空间设计。书苑480平方米空间布局呈平面式功能分布形态,分为文创展示销售区、阅览区、亲子活动区、饮品区、图书借阅区等区域,原木色书架下方以连绵不断、错落有致的山峰造型装饰,书架正中嵌入一幅幅琅琊山景区精华景点图片,原木镂空屏风隔断上也巧妙地嵌入山水泼墨画灯箱,场景感很强。阅读空间活动区有一整块落地玻璃墙,墙外就是风景秀丽的琅琊山景区,用户抬头就可欣赏苍翠的山林、小桥流水美景,书苑外小桥流水,绿竹翠柏的景致与书苑内的诗书画意相映成趣,巧妙构建了“苑中有景,景中有苑”的场景。六一书苑在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评选中,获得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其主要空间布局如图1所示。

2.文博书苑案例

文博书苑位于滁州市博物馆东1厅,挑空造型,室内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为最大限度利用空间面积,书苑别出心裁的复式楼梯设计,配以透明玻璃栏杆的楼梯步道贯穿整个空间,局部做夹层处理,再以镜面吊顶,将整个空间收入其中,倒映每一瞬间,光与影完美结合、古典与现代风格的冲击,既合理利用空间,又带给人视觉上的艺术之美。书苑侧面装满书籍的书墙设计与室内布局优雅美观的水墨画,与滁州悠久的历史沉淀完美交融,营造出古朴庄严的空间场景。文博书苑也在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评选中,获得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主要布局如图2所示。

3.梧桐书苑案例

梧桐书苑位于经开区天乐路与紫薇路交口,周边社区林立,承担着社区阅读空间的职能,而场景理论的最基本的场景维度就是社区。梧桐书苑面积约400平方米,大体分为图书借阅区、阅读区、儿童活动区、培训/会议区、青少年阅读区、饮品区、文创产品展示区、前台服务区等7大功能区。空间中庭极具特色,是一组以滁州人文特点的水墨画制成的屏风围成的一处圆形区域,屏风画以“一山一亭、一书一文、一帝一村、一歌一舞”为主题,读者置身其中,如梦如幻。梧桐书苑刚开业不到一年,便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7],其主要布局如图3所示。

4.遵阳书苑案例

遵阳书苑位于下水关游客集散中心,周边有北湖公园、内城河公园、下水关省级保护文物,毗邻具有滁州历史文化底蕴的遵阳老街景点。书苑采用黑白滁城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作为室内装饰,以城市变迁的时光轨迹作为设计主题,新旧城市风貌对此,反差强烈,读者身处其中,恍如时光穿梭。书苑大体分为图书借阅区、阅读区、培训/活动区、文创产品展示区等功能区,主要布局如图4所示。

(二)滁州城市阅读空间运营与服务模式分析

1.滁州城市阅读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滁州城市阅读空间,积极打造“阅滁州”“书香滁州”文化品牌,依托“滁州阅读空间”微信公众号,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方便读者及时了解城市阅读空间动态,搭建读者与阅读空间沟通交流通道,微信公众号会提前推送活动预告,读者可以先在阅读空间读者微信群里按需报名活动,在线下阅读空间里参与活动。滁州城市阅读空间精心策划文化活动,如“阅在六一”“梧桐读书室”“文博国学课堂”“全民阅读,阅览天下”“节气密码”等品牌系列活动,将经典文学、国学、绘本阅读融入各种主题活动中,赋能城市文化蓬勃发展,满足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2.滁州城市阅读空间服务模式分析

滁州城市阅读空间采取“平台+活动”的服务模式,“平台”指实体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借阅、休闲、展示、培训、自习等服务,“活动”指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滁州市六一书苑、文博书苑、梧桐书苑、遵阳书苑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每周以不同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既有儿童喜爱的绘本分享、手工制作、科学实验,又有成人关注的消防、防溺水、地震、用电安全等技能培训、讲座和读书沙龙交流会,阅读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多彩丰富的文化舞台,增强民众的文化消费和参与热情。

三、滁州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内容和形式同质化

城市阅读空间的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模式重合性较大,缺少特色,如六一书苑的“四季读书会”系列全民阅读、文博书苑的“遇见二十四节气”系列全民阅读、梧桐书苑的“阅四季·共生长”阅读活动、遵阳书苑的“节气密码”全民阅读等活动,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儿童为活动主体,以绘本阅读或知识讲座为内容,再辅以相关创意手工为手段的模式,活动内容和形式同质化,各个书苑的自身特色不鲜明,且文化活动时间普遍都安排在周末,造成周末时段人流拥挤、平时空闲时段门可罗雀的窘境,长此以往,用户对阅读空间的黏性会逐渐减弱。

(二)软硬件资源供给尚有短板

首先,资源方面,滁州阅读空间的图书是由市图书馆统一分配供给的,资源更新容易受到市图书馆经费预算、跨行业部门间的制度衔接与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图书资源更新速度较慢,且会出现图书排架不规范,乱架现象严重,不方便读者查找的情况。阅读空间的电子资源与滁州市图书馆共享不充分,智慧电子读物阅读机仅能查询,不能下载阅读,读者的体验感会大打折扣。

其次,环境方面,由于阅读空间在前期设计装修时,运营主体并没有参与,导致部分阅读空间出现照明设计不合理、阅览座位偏少、围栏设计缺少人性化等现象。

再次,人员配备方面,阅读空间管理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三)考核评价体系刻板,时效性不足

滁州城市阅读空间虽然有较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考核评价指标主要以阅读空间举办的活动场次、活动受到媒体关注的数量等静态指标为主,形式较刻板,缺少灵活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激发空间运营主体的创新力和活力。考核形式也以年终考核为主,难以全周期考察阅读空间的运行情况,不利于问题的发现。考评方式也往往忽视读者的参与,事实上读者应更有发言权。

(四)建设模式有待完善

滁州城市阅读空间由政府项目制投资、皖新传媒(新华书店)运营,联盟滁州市图书馆为主要建设模式,这种模式虽可以博采众长、集中资源,为城市阅读空间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易受政府财政情况、政策重点转变以及政策持续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阅读空间的运营出现困难。同时,由于阅读空间运营主体为企业等社会力量,企业会受到市场竞争以及自身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故阅读空间的运营可能会面临企业违反合约,中途退出等风险。

四、滁州城市阅读空间场景构建解决策略

(一)打造功能多元的复合型城市阅读空间

场景理论并不是孤立地讨论物理空间设施,它强调物理空间设施与周边社区、民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实践活动间的协同和互动,物理空间设施只有在这种协同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文化价值[8],城市阅读空间应结合本地资源发展,活化社区文化,努力打造既可以阅读、学习、交流,又可以创新、体验兼具美感的多元复合型空间。

首先,可以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如地方戏曲表演、非遗文化等,构建独具特色的娱乐休闲空间,如居民小剧场、非遗展示与体验等。

其次,城市阅读空间应立足区域民众需求,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城市阅读空间可以根据周边社区人群构成、地理位置,以及空间自身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六一书苑属于“景点+阅读空间”模式,可以推出文旅融合类活动。如“我为琅琊…代言”招募活动,打造特有品牌活动,既加强了琅琊山景区的宣传,又促进了游客及民众对景区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助力滁州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搭建景区便民平台,向游客提供景点资讯、交通指南等便民服务。文博书苑毗邻滁州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规划馆,书苑可以打造“…讲解员”品牌活动,针对文化场馆里的重点文物、经典作品或相关专题进行讲解介绍,激发参与者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共鸣,满足公众对追求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层次需求,增强民众的文化消费和参与热情。

最后,城市阅读空间如果没有景点和场馆资源所利用,则可以另辟蹊径,针对特定群体和空闲时段开展活动。如济南市“泉城书房”针对快递员、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等这一类特定群体,推出“快递小哥”阅读驿站项目[9]。该项目为“快递小哥”特设了借还图书绿色通道,针对性强的推荐书籍专架,还会定期举行读书体验交流会,既提升了“快递小哥”的文化素养,也让他们体会到城市的包容和温暖,该项目还荣获国际图联2021年图书馆营销奖[10]。

(二)优化软硬件资源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城市阅读空间普遍存在文献资源更新较慢的问题,要解决资源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城市阅读空间应积极和主管部门、市图书馆沟通协调,争取加快图书资源的更新和流通;另一方面,可以转换思路,不追求大而全,转向小而精图书资源建设,进行精准定位,打造特色化资源体系。如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红雨斋阅读空间,是合肥市首家“法治阅读空间”,配备了法治法理研究、法律故事、条文等2000册法律图书[11],定期推出普法惠民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民众参与。

其次,政府在设计装修阅读空间时,可以邀请潜在运营企业参与设计方案制定,多做调研,多从读者角度出发,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独特。有些设计元素虽为当下流行设计因素,氛围感好,但放在阅读空间,作为阅读、自习所用,可能就不适合,且运营企业后期再进行改造,会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会造成浪费。

最后,人员方面,阅读空间管理员由于受聘于运营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文旅部门与运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现行培训机制主要以运营企业为主体对管理员进行培训,缺失了滁州市图书馆专业的业务培训,相关政府部门应做好协调规划,明确滁州市图书馆对城市阅读空间进行业务培训的职能。企业也应积极推荐优秀员工参加图书馆协会组办的“阅读推广人”培训班,提升阅读空间的专业服务水平。同时,运营企业也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提高待遇,激发阅读空间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

(三)开拓创新,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滁州城市阅读空间考核评估指标主要为阅读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信息化建设、读者服务、组织管理、宣传推广等,采用自评+第三方测评的方式。由于各城市阅读空间地理位置、主题定位、规模大小等各不相同,考核评估指标应增设创新指标,如开办创客空间,展示地方文化建设成果,面向留守老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开展的独具特色的读者活动的场次等灵活指标,从而激发运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可以邀请学界、业界的专家以及读者、民众代表参与到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的多元化、多视角化,可以使考核评估结果较全面科学。可以将年终考核分解为季度考核,有条件的可以尝试月度考核,缩短考核周期,便于及时发现阅读空间运营时出现的问题,优化考核评估指标和考核方式。

(四)拓宽渠道,优化建设模式

第一,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第二,积极拓宽阅读空间资金投入渠道。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到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运营中[12]。扩大阅读空间品牌宣传,吸引和争取社会资本、社会捐赠等,缓减政府财政压力,推动阅读空间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利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比服务价格和市场价格间的差距,科学确定对阅读空间的奖补数额。可以根据考核情况,适当增加奖补力度,从而调动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能的积极性。第三,拓展社会力量盈利渠道。滁州城市阅读空间统一打造“阅滁州”品牌,可以以“阅滁州”为品牌,引进开发销售赋有品牌文化价值符号的文创产品、咖啡饮料、轻食等,举办培训,邀请名人作家现场签售图书等多种方式,提升盈利空间。还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将心理健康咨询、知识服务等专业化咨询内容引入阅读空间运营之中[13],对于特定的专业领域咨询,可适当收取费用。但在拓展社会力量盈利渠道时,必须明确城市阅读空间的公益性运行主旨,始终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价值追求,不能逐本求末,将逐利作为运营目标,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第四,因运营企业会受市场竞争及企业自身经营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亏损严重,无法继续履约运营阅读空间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救济机制,保障阅读空间稳定发展。

五、结语

随着“15分钟阅读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如何打造让群众满意、使用便捷的阅读空间,也必然成为业内学者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阅读空间应不断创新建设模式,立足民众文化生活需求,活化社区文化,打造多样的复合型空间文化服务场景,使城市阅读空间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106/t20210623_925879.html,2021-06-10/ 2023-09-08.

[2] 唐璞妮,杨红岗,淳姣.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城市阅读空间形象感知与建构[J].图书馆论坛,2023(10):88-95.

[3] 吴军,夏建中,特里·克拉克.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J].中国名城,2013(12):8-14.

[4] Terry Nichols Clark. Making Culture into Magic: How Can It Bring Tourists and Resident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7(1):13-25.

[5] 臧航达,寇垠. 文化场景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2):24-29.

[6] 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EB/OL].https://xczxj.ah.gov.cn/zxdt/fpyw/8478760.html, 2021-11-05 / 2024-01-08.

[7] 关于2022年度安徽文旅系列品牌推选情况的公示[EB/OL]. https://ct.ah.gov.cn/zwxw/tzgg/8600511.html, 2022-03-23/2024-01-10.

[8] 祁述裕. 建设文化场景 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J].东岳论丛,2017(1):25-34.

[9] 金武刚,王瑞芸.论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以城市书房建设为突破口[J].图书馆论坛,2022(10):73-83.

[10] 山东“暖蜂行动”再创实效——“泉城书房——‘快递小哥’阅读驿站”斩获国际大奖[EB/OL].http://www.cea.org.cn/content/details_16_21648.html, 2021-06-30/2024-01-15.

[11] 陆和建,王凯,李永钢.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第三方考核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6): 61-66.

[12] 李祝启. 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政社合作供给与运营机制创新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6):22-28.

[13] 钟伟. 中外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实践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2): 19-24.

责任编辑:李应青

猜你喜欢

场景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以二维动画短片《回家》为例,谈其创作步骤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