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及其实现路径

2024-08-07何家华林俊芳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法治文化新时代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加强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把法治文化教育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并明确了红色法治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四项法治文化教育重点任务。法治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大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法治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要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四个方面推进法治文化教育的落实落地。

关键词: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教育;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920.0;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3-0097-05

作者简介:何家华,华侨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法治与公共政策、法治智库、立法学(福建 泉州 362021);林俊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宪法学、立法学(北京 102488)。

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明确提出,加强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开展法治文化教育。但目前,学界关于法治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还比较匮乏。鉴于此,本文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详细地阐述法治文化教育的学科内涵和政策内涵,回答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和怎样开展法治文化教育,为加强法治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参照。

一、法治文化教育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文化概念首先是学界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1]。随着依法治国的实践发展,法治文化概念被官方接纳,新增了政策概念的意蕴。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推进,法治文化概念在学术概念和政策概念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学科概念的意蕴。

(一)法治文化教育生成的历史脉络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开展的关于人治与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起草新宪法以及法律阶级性等问题的专项讨论中,对法治建设予以价值引导和制度设计,开启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出现一轮法律文化研究热潮,秉持用文化阐释法律,用法律阐释文化,站在文化类型学的视角,一方面进行中西法律文化的辨异和求同,一方面加强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挖掘和反思,阐明了法律文化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构建的重要性,直接促使“法律文化”概念成为法理学、法史学、比较法和部门法学广泛接受的术语。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的关于人权、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依法治国、司法改革、WTO与中国法、环境保护、反酷刑、死刑存废等问题专项讨论,标志着法律文化建设开始与中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上升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法治建设的目标,这是我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重大抉择,也是一场文化领域内的深刻变革。夯实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求。与此相对应,“法治文化”出现在学界的讨论中,“法治文化”建设迎来第一波热潮。21世纪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开始探讨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法律实施中的法治文化根基,标志着法治文化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证,法治文化建设从中西比较走向本土构建。例如,全国各地开始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公民法律素养指标设计与测评等。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文化成为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法治文化建设迎来第二波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法治文化建设被提升到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二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法治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三是党和国家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不断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法治文化建设开启主体自觉和文化自觉阶段,我国展开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全面反思、重构、文明交流互鉴和全面谋划布局,法治文化建设迎来第三波热潮,法治文化建设被赋予全新的理论内涵、政策内涵和学科内涵。

(二)法治文化教育的提出

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发生的一项重大变化,即为加强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法治文化概念经由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进而影响到学科建设领域,法治文化教育逐步从一项法治宣传普及性的大众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教育和专业教育齐头并进,法治文化教育逐步成为法学教育中的一门新兴法学学科。2021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开展法治文化科研教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自主设置法治文化相关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202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推进法学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如何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成为我们必须要予以回答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时代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

什么是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如何明确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法治文化教育以法治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为圭臬。因此,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根源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文化建设被确立为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国家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党和国家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重要文件、“七五”普法规划、“八五”普法规划都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和落实,明确了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赋予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新的政策内涵,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了八项法治文化建设重点任务[2]。第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第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三,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第四,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第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第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第八,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交流。2021年6月,“八五”普法规划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专节论述和专门部署,明确了五项法治文化建设重点任务[3]。第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第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第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四,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第五,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202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涉及到三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4]。第一,在健全法学教学体系方面,该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第二,在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该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的研究,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法学学科发展。第三,在推进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该意见明确提出认真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经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上论述表明,党和国家重要文件关于法治文化建设政策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涉及到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方法、类型、战略等内容,但最具共识的是明确了四项法治文化建设重点任务,即红色法治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此,法治文化教育要以其中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战略为指导,重点推进红色法治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建设和社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一)红色法治文化教育

红色法治文化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在领导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治内涵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是目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021年6月25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5]。“八五”普法规划对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进行了专门论述、专门部署。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6]。2023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研究教学宣传工作方案》,对红色法治文化的梳理、研究、宣传和成果转化进行了专门部署。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加强红色法治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

(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动传承发展是基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根脉和精神力量,是推动当代法治文化实践创新的重要思想渊源和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比如,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6]。《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都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八五”普法规划从传承优秀思想和理念、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法律历史遗迹和法律文物保护、加强宣传、加强家风家教等方面对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三)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是法治文化和法治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法治文艺活动是法治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法治文艺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八五”普法规划的任务要求,是推进当代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法治文艺一般包括法治文学、法治艺术和法治影视[7]。与法治文艺不同,法治文艺活动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群众面向全社会开展的集主题策划、组织征集、推广传播、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等为一体的法治文化活动。包括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法治论坛、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展映、普法志愿者基层行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八五”普法规划都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进行专门部署。与此相对应,我们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艺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活动的教育功能。

(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法治文化阵地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是承载、传播、培育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全覆盖、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贴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等标准建设法治文化阵地,通过寓教于案、寓教于乐、寓教于景、寓教于践等方式,实现了法治文化的有形化、大众化、通俗化、趣味化、互动化和广泛化。这打破了法治文化抽象、晦涩、难触摸、难理解、难感知、难传播、有距离的感受,延伸了法治文化教育的触角,增强了法治文化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丰富了人民的法治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的学习兴趣,对于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升公民法治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八五”普法规划对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行了专节论述、专门部署。目前,全国各地扎实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普遍出台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不断丰富法治文化阵地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的功能,不断完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标准,不断创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品牌,法治文化阵地的教育功能不断凸显。

三、加强法治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治文化教育,把它放在法治中国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性的重要地位来布局和推进,提出加强法治文化学科建设,明确了法治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法治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大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法治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新时代,我们要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四个方面推进法治文化教育的落实落地。

(一)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加强法治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理论研究不仅能够廓清法治文化教育的知识体系,更能够对法治文化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方向予以指导。目前,我们对红色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脉络、重要地位、功能、目标、分类、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研究方法等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相关的知识体系亟待充实和加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例,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方法是什么,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历史遗迹和文物的界定主体、界定方法和界定标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法治文化教育中予以认真的思考和切实的回答与解决。加强法治文化教育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法学界应进一步表达、凝练、总结红色法治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把其融入到法治文化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去,使其在法治教育的实践中更为显现,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智库界应进一步加强咨政建言、启迪民智和思想传播的功能,推出更好的加强法治文化教育的政策建议、大众读物、宣传渠道。社会应进一步开展法治文化教育相关的群众性活动,产出更好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人物故事、艺术形式等。

(二)加强资源建设

资源是加强法治文化教育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丰富的资源不仅为法治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条件,还进一步支撑了法治文化教育的开发和利用。第一,全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红色法治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典籍、文物、代表性法律人物的基本情况,法治文艺活动的基本情况,法治文化阵地的基本情况。第二,全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目录管理,比如,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建立以红色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立法治文艺活动资源库,建立法治文化阵地资源库,等等。第三,全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融合创新,红色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活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之间要相互融合。同时,各项法治文化资源要加强其与人民的生活需求融合、新媒体平台融合、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地域特色融合,丰富和创新法治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第四,全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把相关的立法数据、案例库、事例库、故事库、文艺活动库建设起来,为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提供基本的资料支撑。第五,全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法治文艺节和法治文化策展等活动,推动法治文化向法治文化产业转化和利用等。

(三)加强平台建设

平台是开展法治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国家进一步建立健全法治文化教育相关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把法治文化教育纳入到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学教育规划中来,形成法治文化教育的格局。平台是开展法治文化教育与交流的场所,国家要加强法治文化教育学会建设,2014年6月19日,中国法学会党组批复把“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法治文化研究会”,下一步,要争取建立“中国法治文化教育研究会”。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要加强法治文化教育学术平台建设,目前,我国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武汉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民族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中外法律文献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研究所等有限的学术平台。平台是开展法治文化教育传播与交流的阵地,法治文化教育具有综合性功能,集法治宣传、知识普及、文化传承、道德滋养、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全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教育传播平台建设,比如,通过开展各类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举办法治文艺栏目、加强法治文化外宣等机制,增强法治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

人才是开展法治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法治文化教育要充分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高校、新闻媒体等各方面专业的和业余的法治文化教育队伍。国家要研究谋划新时代法治文化教育人才培养和法治文化教育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加强对法治宣传员、法治志愿队伍、法治文艺队伍、法治新闻队伍的管理、教育和培训。高校要基于法治文化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创新法治文化教育的内容与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培养的母机的作用。全国各地要建立起法治文化教育专家库,充分发挥好法治文化教育领军人物的头雁效应,在做好决策咨询服务的同时,做好学术思想上的传、帮、带。全国各地要建立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公益性的法治文化教育组织,发挥好其示范引领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林.中国语境下的文化和法治文化概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6):11-16.

[2]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21-04-06(1).

[3]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N].人民日报,2021-06-16(1).

[4]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7(1).

[5]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1).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 王运声,易孟林主编.中国法治文化概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5:492-550.

[8]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The Key Tasks and the Path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e Jiahua, Lin Junfang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CPC and the State hav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discipline, carried out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and regarded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et out four key tasks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the red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socialist legal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construction and the positions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political value, historical value, rule of law value, education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and we must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in four aspec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latform building an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the rule of law culture;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new era

责任编辑:李应青

猜你喜欢

法治文化新时代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试论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研究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