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中华美食 传承美食文化
2024-08-07章孝丽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食文化,而“烹饪与营养”则是劳动课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将美食文化与烹饪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引领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够有效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促使学生围绕中华美食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这样能让学生在综合运用语文、劳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饮食理念,做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美食;烹饪;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1-0080-03
民以食为天,生活因美食而美好。统编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它们分布在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中。你瞧,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让大人小孩都馋得咽唾沫;琦君摇落的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糕饼、桂花栗子羹;《中国美食》一课列举了11种美食,有香煎豆腐、红烧茄子、小鸡炖蘑菇等。古诗文中的美食也不少,如范仲淹感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孟浩然欣喜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陆游发出邀约“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更别说散落在教材课文中的各种美食——粽子、月饼、腊八蒜……光是读着这些美食的名字,都叫人唇齿留香。
2022年4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的发布,意味着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劳动新课标设置的十个任务群中,“烹饪与营养”任务群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其中,“乐享中华美食,传承美食文化”跨学科学习活动在第三学段开展,旨在将语文教材中的美食文化与劳动课程中的“烹饪与营养”任务群进行深度融合,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在心中树立正确的饮食理念,品尝中华美食,分享中华美食,做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者。
一、调查:美食与健康
爱美食是儿童的天性,每个儿童都是美食的品鉴家。可是,美味的食物不一定健康。了解美食,爱上美食,首先得树立健康饮食的理念。我们开展“美食与健康”综合实践调查活动,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1.调查饮食习惯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的饮食习惯都存在不健康的地方,如常常食用垃圾食品、三餐不规律等。基于此,我们分别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饮食现状。
家长问卷中设置了以下问题:您平时喜欢吃粗粮吗?您经常喝酒吗?您有吃夜宵的习惯吗?近半年,您的三餐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您平时吃一顿饭花多长时间?……学生问卷中设置了以下问题:你经常吃早餐吗?你喜欢吃蔬菜吗?你喜欢吃方便面或外卖吗?你喜欢饭后吃零食吗?你平时喜欢喝哪种饮料?……通过调查,家长和学生能够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有助于他们检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树立健康饮食的理念。
2.分享健康知识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和家人在饮食习惯上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三餐不规律、经常吃外卖和零食、喝各种饮料等。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搜集健康知识—分享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督促习惯养成。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健康知识的搜集,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再小组汇总,并在班会课上进行分享。搜集、分享资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健康知识。除了班级分享,我们还组织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进行宣传,同时让学生做家庭的“健康顾问”,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做家长健康的督导员,与家长一起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3.设计营养食谱
了解了健康饮食的知识,还要知行合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结合学生从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荤素搭配不浪费,开展设计营养食谱的活动:先结合自己家的饮食习惯,从给出的食材(鸡、牛肉、鱼、鸡蛋、青菜、西红柿、米)中选择几样,设计午餐或者晚餐食谱,再汇报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1:天气渐渐热了,素菜凉拌西红柿能开胃解暑,荤菜青菜肉圆汤能帮助我们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生2:中餐要丰盛,我设计了两荤两素,主食白米饭,汤是西红柿蛋汤,荤素搭配更健康。
生3:我设计了两道荤菜,炖鸡汤是给爷爷奶奶滋补身体的,炸牛肉是我们家乡的特色菜,我们全家都爱吃。
上述设计中,学生既考虑到了荤素搭配,又考虑到了家人的喜好、季节的特点,让家庭的美好生活从营养健康的美食开始。这样,健康饮食的理念在学生心中悄然扎根。
二、实践:美食与烹饪
有了健康饮食的理念作支撑,还要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合理饮食,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
1.字理了解烹饪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与烹饪有关的汉字,如煮、蒸、煎等。那么,这些烹饪方法具体如何操作呢?
环节(1)根据汉字说美食
煮 蒸 煎 熬 烧 烤 爆 炖 炸
想一想:你知道的哪些美食是用上述方法烹饪出来的?
烤:烤羊排、烤猪蹄、烤羊肉串、烤红薯
蒸:蒸馒头、蒸包子、清蒸鲈鱼、粉蒸肉
环节(2)根据美食找相同点
烤,是中国最古老的烹饪方法,烹饪时将食材放在火堆上加热。
蒸是隔着水用热气熏蒸食物,使其变熟。
上述环节中,教师在语文学习与劳动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不灌输、不说教,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字理识字方法理解汉字,在思考、对比、总结中自主探索、发现特点。这样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动手操作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形成能力。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家校协同的力量,为学生提供烹饪实践的场所,给予学生必要的技能指导;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学生烹饪的频次,帮助学生巩固劳动成果。
从简单的煮面条,到制作稍微复杂的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买菜、择菜、洗菜、烹制、摆盘、上桌的全过程,大胆动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和信心;要与学生交流烹饪经验,和学生一起总结、改进烹饪方法,言传身教地传授学生烹饪技巧,感染学生,使他们爱上烹饪。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去参与劳动实践。
3.展示劳动成果
调查研究表明,朋友圈里晒的最多的往往是各种美食,可见美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晒一晒自己烹饪的美食,以及烹饪的过程,大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朋友圈、抖音晒一晒,给亲朋好友看;班级微信群、QQ群晒一晒,给教师、同学、家长看;展板、公众号晒一晒,给全校师生看……这样,学生在分享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带着收获的喜悦,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更多的美食烹饪方法,收获了更多的劳动成果。
三、赏品:名人与美食
从古至今,美食爱好者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学生熟知的名人,他们不但爱美食,还留下了许多描述美食的文字。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名人与美食”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展示、实践。
1.搜集名人典故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乏名人与美食的故事。学生爱读故事、爱吃美食、敬仰名人,当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就能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由此,我们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搜集名人美食典故—制作手抄报—举办名人与美食故事会。这样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美食的魅力、美食的传承、美食背后的文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
一个个故事、一道道美食、一段段佳话,学生穿越时空,与名人对话、与美食相望。名人卸下光环,熏染“地气”,美食则被浸润上一缕墨香。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场大快朵颐的味觉飨宴。
2.赏读美食文学
名人爱美食,也爱记录美食:或描绘诱人的色香味,或介绍详细的烹饪方法,或记录美食背后难忘的人和事。阅读这些活色生香的文字,既是一种享受,也勾起了我们对美食的回忆。
回归课文——琦君的桂花糕饼带着扑鼻的清香,沈从文的腊八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尹黎的槐花饭已经浇上了麻油、蒜泥、陈醋……延伸课外——汪曾祺的干炸鳜鱼酥脆可口,林清玄的鲜肉汤圆是妈妈的味道,梁实秋则详细讲述了狮子头的做法……美食的巨幅画卷在文字的描述中徐徐展开。分享会上,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美食;习作本上,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爱的美食。这样,在赏读美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其中蕴藏的情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还进一步激发了烹饪美食的兴趣。
3.烹饪名人美食
从家常美食到与名人有关的美食,学生的美食视野在不断扩大,兴趣在持续增加。学生不禁好奇:名人爱吃的这道美食是什么味道?又是如何烹饪的?
由此,我们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一道名人美食—了解制作步骤—尝试烹饪美食—展示烹饪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几道名人美食,带领学生了解烹饪所需的食材,明确烹饪的方法与步骤。同时,家校协同,要求家长与学生一起挑选食材,共同讨论烹饪细节,享受烹饪过程。
四、探寻:美食与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化自信“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几千年来,勤劳的先民们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中就包括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1.寻访家乡美食
叫得响的美食品牌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的产物。那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启“吃货淘宝之旅”,让学生先找一找家乡美食并拍照,再了解其制作过程和方法。
生1:炸牛肉是我们马鞍山的特色美食,制作方法是先煮再炸后红烧,做好的牛肉肉色金黄,鲜嫩味美。
生2:东关老鹅汤也是我们马鞍山的特色美食。它是一道滋补汤,由一只整鹅小火炖煮而成,味道鲜美。食用时,泡上几片锅巴,热乎乎、香喷喷,让人回味悠长。
生3:八宝菜是过年时才能吃上的美食,由胡萝卜、黄花菜、木耳等八种蔬菜凉拌而成,预示着吉祥如意。
……
美食总是与亲情相连,与故乡情相连。学生长大后会去许许多多的地方,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但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一定是家乡的美食。
2.了解中华菜系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气候类型、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都不尽相同,由此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川菜、徽菜、苏菜、浙菜、湘菜、闽菜、粤菜、鲁菜。八大菜系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中流砥柱,每个菜系在选料、切配、烹饪上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了解八大菜系,就能了解中华美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美食天地。
由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八大菜系形成的历史;搜集八大菜系的资料,并制作思维导图;找寻每个菜系中最具特色的美食;尝试制作某个菜系的招牌菜,并介绍其特点。
3.探秘美食历史
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体验,更承载着历史故事、地域文化。从一道道散发着香气的美食出发,走进历史的光影,探寻文明的根脉,感受味道的传承。
活动中,我们围绕美食进化史、餐具演变史、烹饪工具发展史这三大主题,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探秘美食的历史:吃着一条鱼,联想到宋人盘盏里那一尾西湖鱼;品尝一只烤鸭,想到汉代的一个厨师正将鹅脯从架子上取下;摘下一颗葡萄,想到是出使西域的张骞将它带回中国……除了美食,还有盛放美食的餐具、烹制美食的工具等,无不反映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变迁。在将学习所得分享给更多人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血脉赓续。
从美食营养到家常美食,从名人美食到美食文化,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我们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念,拓宽美食视野,练就烹饪技能,乐享中华美食,做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者!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