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融合的视角理解分数概念
2024-08-07沈科
[摘 要]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通过教材解读确定学习目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对接语文通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量率;对接语文精读,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对接语文泛读,促使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这样基于学科融合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概念,既能深化学生对分数本质属性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分数的意义;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1-0019-03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要经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数的认识。分数和整数的相同点是都属于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都可以相互转化和进行四则运算;不同点是分数既可以表示非整数部分的量,也可以表示部分整体,而整数只能表示整数值,即只能表示整体数量。因此,通过“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整数、小数、分数的一致性。
一、课前思考
学习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分数意义的知识与经验。
在“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中,教材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总结分数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探索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学会根据分数的含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问题。其中,例题1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呈现用实物图表示的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1米长的纸条和由6个圆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和写出每个分数的含义,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个层次,教授单位“1”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对象组成的一个整体集合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实现了数的概念的扩展。第三个层次,通过“上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问题,重新认识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个层次,从几个分数的具体含义中提取出共同特征,总结分数的意义,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基于以上思考,我以一篇小短文开启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数、分数和小数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进而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1)通过操作和探究活动,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形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实践
(一)对接语文通读,理解分数量率
1.在通读中完成填空
师:同学们,语文老师在对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时,会运用哪些阅读的方法?
生1:语文阅读有泛读、精读、通读等方法。其中,泛读是用来搜集大量的有用信息;精读是要求完全读懂、读透文章中的细节;通读是从头到尾读一遍文章。
放学回家,我先吃了( )个面包(如图<F:\数据\7.17\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407\7z14.jpg>)。我用( )小时做完了今天晚上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作业的( )。我知道五年级有( )个学生,有( )的学生睡眠时间( )小时及以上,有( )的学生睡眠不到8.5小时。我很喜欢小学校园生活!
师:请你通读这篇数学小日记,在空格里填上整数、小数或分数,并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数。
生2:我把能确定的空格先填写,再在剩下的数中挑选适合的填写。“放学回家,我先吃了[38]个面包”,因为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有3份,所以是吃掉[38]了个面包;“我知道五年级有300个学生”,学生人数一定是整数,不可能是分数或小数;我们知道一个人正常的睡眠时间是7~8个小时,所以“有( )的学生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现在就剩下[12]、 [12]、[75100]、[25100]这四个分数了,我觉得后面四个分数可以随便填写。“我用[75100]小时做完了今天晚上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作业的[12]。有[12]的学生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有[25100]的学生睡眠不到8.5小时。”
生3:我同意后面四个分数的填法。我觉得我们每天的回家作业是不多的,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的人会更多,所以我认为“有[75100]的学生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有[25100]的同学睡眠不到8.5小时。这样,剩下的两个分数就是[12]、[12],即“我用[12]小时做完了今天晚上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作业的[12]”。
2.理解分数表示数量和关系
师:同学们,这篇数学小日记里有两个[12],你觉得这两个[1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4:[12]小时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30分钟;作业的[12]是把所有作业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一半的作业。
师:“[12]小时”带上了单位,这个分数就表示一个量;“作业的[12]”没有单位,这个分数就表示所有作业与完成作业之间的关系。
(二)对接语文精读,理解分数单位
1.理解单位“1”
师:我们重点来看这篇数学小日记中的5个分数,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5:这5个分数都表示先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或100份,再取其中的几份或几十份。
师:你能画一画这5个分数的意思吗?请画在学习单上。
生6:“[38]个面包”是把一个面包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12]小时”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作业的[12]”是把所有作业看成一个整体,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75100]的同学”是把五年级300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75份……
师:同学们,这里的一个面包、1个小时、一个年级等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就称它为单位“1”。你知道它的头上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吗?
生7:因为有的一个整体里面有很多的数量,但我们还是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所以一个整体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2.认识分数单位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单位“1”,而整数、小数都有自己的计数单位,那你能找到刚才5个分数的计数单位吗?
生8:[12]的分数单位是[12], [75100]的分数单位是[1100],[25100] 的分数单位是[1100], [38]的分数单位是[18]。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分数单位吗?
生9: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几分之一就是分数单位。那你知道每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吗?
生10:[12]里面有1个[12],[75100]里面有75个[1100],[25100]里面有25个[1100],[38]有3个[18]。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几分之一就是分数单位,分母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发现日记中的错误
师:刚才我们通过精读这篇数学小日记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请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这篇数学小日记,发现哪里有问题了吗?
生11:我觉得“我用[12]小时做完了今天晚上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作业的[12]”这句话有问题,他用30分钟时间才做了一半的作业,也就是要用1小时才能做完今天晚上的作业,而我只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的作业了。
生12:我觉得每个人完成作业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完成所有作业的时间用1小时也是可以的。我认为“有[75100]的学生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有[25100]的学生睡眠不到8.5小时”这句话有问题,因为[75100]和[25100]合起来是1,也就是说应该包括五年级的所有学生,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睡眠在8.5小时以上且不到9小时的。
师:那这句话可以怎么改?
生13:我觉得可以改成“有[75100]的学生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有[25100]的学生睡眠不到9小时”,或者“有[75100]的学生睡眠时间8.5小时及以上,有[25100]的学生睡眠不到8.5小时”。
(三)对接语文泛读,运用分数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泛读。请你们接着往下写这篇数学小日记,比如每周语文课占整星期所有课程的( ),每周数学课占整星期所有课程的( ),每周英语课占整星期所有课程的( )……
生14:一个星期有24节课,每天有2节语文课,一个星期一共有10节语文课,所以每周语文课占整个星期所有课程的[1024];每天有1节数学课,一个星期一共有5节数学课,所以每周数学课占整个星期所有课程的[524];一个星期有3节英语课,所以每周英语课占整个星期所有课程的[324]……
三、教后反思
本节数学课,我以通读、精读和泛读一篇数学小日记为线索,串联起学生学习分数意义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尝试,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分数概念的教学,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的促进作用。
(一)学科融合带来的新视角
分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孤立地进行讲解和练习。然而,当我将其与语文学科相融合时,分数的意义立即变得丰富起来。通过阅读文本和续写等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分数的数学含义,还体会到了分数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我发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认知方面,学生不仅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学会了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情感方面,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技能方面,通过阅读文本的不同方式和写数学小日记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这次学科融合的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要继续思考与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效果最大化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景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2):42-44.
[2] 孟翠玲.迁移拓展,深化学习领悟:苏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4):77-78.
(责编 杜 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构建自发学习秩序:‘邀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L/2023/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