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篮球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2024-08-07陈雷
[摘 要]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以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为指引,注重篮球训练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和应用优化教学策略,并从篮球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实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教会;勤练;常赛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1-0057-0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在小学阶段逐渐得到普及。传统的篮球教学只关注学生这节课学什么、下节课学什么,以及如何挑选优秀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等。即教师只关注少数学生,只为了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集训,而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为班级取得好成绩,导致篮球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
下面,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对小学篮球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以真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一、“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和应用
“教会”是基础、是根本,是“勤练”与“常赛”的前提;“勤练”是提升学生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常赛”是检验学生训练情况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保证,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1.“教会”是根本
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会”意味着从篮球知识到篮球技能及战略战术等,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掌握,并能将学到的篮球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素质。在“教会”的基础上,只有组织学生进行“勤练”或者“常赛”,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促进学生篮球水平的提升。那么,如何实现“教会”的目标和要求呢?教师要基于“教会”的主阵地——课堂,理解篮球学习内容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强化篮球技能的学习。同时,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以落实篮球基础训练与学生个性训练的和谐统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2.“勤练”是捷径
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教师要围绕篮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上与课下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让学生原本生疏的动作逐渐变得熟练,真正掌握篮球的技巧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记忆。“勤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挑战自我等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篮球训练内容明确“勤练”的基本模式与结构,采取训练形式与训练场景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始终对篮球训练内容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期待感,确保“勤练”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训练内容要“精”。因此,教师在篮球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要避免千篇一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勤练”获得篮球技能的提升。
3.“常赛”是延展
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常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篮球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战训练中,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的篮球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考察学生对篮球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下一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常赛”的对象与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比赛形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常赛”,既可以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形成正确认识,又有助于学生篮球运动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那么,怎样才能落实“常赛”的目标和要求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节篮球课,可以采取“课课有比拼”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也可以通过“周周有比赛”来让学生把本周学到的篮球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战中;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区别,进而在篮球训练中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这样,通过“常赛”,逐步实现学生篮球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小学篮球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计划缺乏统整性
在小学篮球教学中,虽然教师对“教会、勤练、常赛”比较重视,但是在教学计划上缺乏统整性,缺少对学生学习计划的结构化或者梯度安排。以“行进间运球”为例,各个年级“教会”的计划是什么?教到何种程度是“教会”?“勤练、常赛”分别该怎样推进?……教师对这些问题是模糊的,无法进行有效教学。如果各个学段的要求一样,那么到小学毕业,一堆学生围着一个篮球转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对何时需要停步、停球,如何运球等情况,学生还是一片茫然。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对篮球训练计划缺乏统整性,导致学生“运球冲到底”“抱着球跑”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利于“教会、勤练、常赛”篮球训练目标的落实。
2.单元之间缺乏衔接性
“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的篮球教学,应围绕众多知识点或者动作技术,对学生进行全面落实和巩固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篮球内容形成系统化结构,以夯实学生的篮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篮球的知识与技能教学比较重视,再加上篮球教学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联不大,导致对多种动作技术的教学缺乏衔接性。以“行进间直线运球”为例,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要注重对行进间运球相关联的训练内容进行无缝衔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篮球运动。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篮球组合技术训练之间的融会贯通,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
3.教学内容缺乏结构性
篮球是多项动作技术组成的一项综合性运动。在篮球教学中,一些教师目标意识淡薄,经常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单项动作技术进行教学,缺乏对篮球知识点的整体延伸与应用,导致学生所学的篮球知识与动作之间的关联性和递进性不强。缺乏结构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篮球技能的整体提升。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很多教师会重点围绕蹬地、伸臂、手腕前屈、拨指等动作,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练指导,学生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要领。但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肩上投篮走步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统整化、结构化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以形成篮球训练合力,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的篮球知识与技能。
三、“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篮球教学的优化策略
篮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专项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应根据篮球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学段目标,设计出结构化的学习体系,以实现学生篮球技能的整体提升。
1.科学统筹规划,进行结构化设计
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教师从篮球训练时学生的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维度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将课程目标细化到每个单元、每个课时,以形成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引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教学“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通过游戏“篮球接力”来提高学生的球感。同时,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时,教师可先借助室内体育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双手胸前传球的视频,了解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要领,直观感知动作“是什么”;再在室外体育课,采取示范的形式,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进行分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怎么做”;最后,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得好”。在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掌握以后,教师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从结构化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会、勤练、常赛”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单元整体递进,注重技能衔接
大单元教学是体现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精神,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动作技术的小单元教学,而要从大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精准确定活动主题,制订出该单元的教学目标,理清与该活动主题相关联的知识点和动作技术,从“教会”到“勤练”“常赛”,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学“篮球运球”时,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篮球的运球动作、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能够做一些简单的篮球运球动作。本单元教学不能仅让学生掌握篮球运球的技能和方法,还要注重单元教学的整体推进,让学生掌握双手持球向上抛接球、单手持球向上抛接球、原地各种拍球和运球等技术,以及以引导学生学习变向运球、合作运球、运球接力等。一系列技术训练,让学生做到运球稳定,逐步达到持球迅速、传球准确的目标,培养学生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随着学生对篮球运球及传接球的逐步熟悉,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运球+传接球的组合方法,并能够在运接球的组合训练中做出传运结合的技术动作,在传球时能把握机会与力度,知道如何把跑位和运球加传球连贯起来进行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在行进间运球训练时,能够依据传接球的位置准确做出传接球的动作,且接球时能迎球,以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3.依托“学练赛评”,实施精准教学
“学、练、赛”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从“学、练、赛”视角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可以夯实学生的篮球训练基础,让学生在“赛”中感受到篮球训练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达到活学活用的训练效果。如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行进间运接球的组合技术,掌握逐步快速移动中支配球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感和在移动中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发展速度、灵敏性、动作协调性等体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在“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教师依据篮球传接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训练目标,真正提升学生篮球传接球的技能水平。
4.建立评价体系,助力活动落实
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练、赛”在课堂中的落实,还要注重对学生训练情况的评价,并能够依据训练目标制订出相应的评价细则与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对篮球知识技能及战略战术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如教学“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时,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术语及动作要领,初步建立单手肩上投篮的概念;通过训练逐步掌握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并能够在近距离处做出单手肩上持球和投篮的动作;通过勤练和各种比赛形式,提升学生反应的灵敏度和身体协调性。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明确了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知识技能目标后,教师从蹬地、伸臂、屈腕、上下肢体配合、分组投篮等方面,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篮球训练不再盲目,真正实现以“评”促“学”。同时,这样可让学生的“学”更准确,让学生的“练”更有针对性,让学生的“赛”更有章法。
综上所述,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下,教师要正确把握其内涵,正确认识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从篮球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以真正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目标,让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生根。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勇.浅析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5):220.
[2] 王育玉.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3(18):67-69.
[3] 李正林.浅谈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现状和改善策略[J].求知导刊,2021(24):86-87.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