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海宁“潮文化”的微戏剧创编实践

2024-08-07杨美如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7期

[摘 要]艺术新课标既强调音乐与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等相互融合,也主张将艺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互融合,还提倡把不同的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如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我们以海宁地域的“潮文化”为背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微戏剧创编实践,通过“探潮景点”“创潮戏剧”“评弄潮娃”的阶梯式项目化学习,借助合作、梳理文人、提取角色,师生共同创作舞台微戏剧,使学生获得丰富、深入的艺术体验,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潮文化;微戏剧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1-0051-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的颁布,为新时期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艺术新课标既强调音乐与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等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主张艺术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相互融合;提倡把不同的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如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这给当下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如何在跨学科视域下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探寻中,笔者结合地域文化,聚焦海宁“潮文化”,通过“探潮景点”“创潮戏剧”“评弄潮娃”的阶梯式项目化学习,借助合作、梳理文人、提取角色,与学生共同创作舞台微戏剧《观海宁潮》,使学生获得了丰富、深入的艺术体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海宁位于浙江省钱塘江畔,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海宁潮。海宁潮的形成原因、海宁潮的种类、最佳观潮时间以及相关作品与历史、文化、传说等多重元素,造就了海宁“潮文化”。在跨学科的视域下,将海宁“潮文化”的微戏剧《观海宁潮》的创编实践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一、探寻“潮景点”,寻觅剧情角色——入境

在海宁“潮文化”的微戏剧创编实践中,我们通过探寻“潮景点”来寻觅剧情角色。自古以来,海宁盐官是观潮的最佳胜地。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潮历史及相关的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和观潮事例,为微戏剧的创编提供生动的剧情角色。从古至今,大批文人墨客如白居易、李白等人在一睹奇观后留下了千余首咏潮的诗词,其中,孙中山提笔写下的“猛进如潮”四个大字,反映了海宁人民的奋斗精神。

根据时代背景,结合海宁潮的历史、传说及观潮人物的事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角色,既能体现海宁潮文化的历史底蕴,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民间传说“钱王射潮”:钱王为治理钱塘江大潮水患,带头张弓搭箭,万箭齐发将潮神击退,最后成功修建海堤,造福百姓。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意志和精神,给戏剧角色提供了鲜活的传奇色彩。学生把握剧情,明确戏剧创编的方向和重点,展开剧本创编,提升了对角色的提炼选择能力。

二、创编“潮戏剧”,演绎剧情故事——入情

进入新时代,教育领域对艺术课程的融合越来越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音乐课堂应跟随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1.剧本创编:阶梯推进学生开发创作力

(1)分工合作,磨定初稿

剧本是戏剧的基础,根据提取的角色和剧情方向,结合地域文化,我们定下微戏剧主题《观海宁潮》,与姊妹艺术语文、英语学科相互融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剧本的创编,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增加情节和人物,使其符合微戏剧特点。我们尊重学生的创作思路,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每小组创编的剧本各有千秋。最后,经过大家投票,选出最优秀剧本,磨定初稿。

(2)精修打磨,完善复稿

初稿成型后,笔者引导学生从语言、情节、人物等多个方面,对剧本进行精修和完善;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使剧本更加符合微戏剧的要求。学生主动邀请语文教师对剧本的剧情逻辑HaLVxD5oLxREwTX+5oALQqtXP5cCZu3tbLTdN8ihGE4=关系进行调整,邀请英语教师对剧本中的语言表达进行改进,邀请舞蹈教师在剧本中加入舞蹈元素,邀请美术教师对道具的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等。问题解决后,学生修改剧本更加得心应手。通过精心打磨,剧本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完善复稿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整合统编,新生剧本

师生共同对复稿进行精心打磨和完善,对剧本内容进行梳理和编排。第一幕亲临观潮胜地,感受潮涌的壮观;第二幕回溯“钱王射潮”的传说,展现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第三幕再现孙中山观潮的场景,展现其英勇气概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第四幕呈现现代观潮人的热情和担当,体现时代精神。师生将这四幕戏有机结合,形成一部富有地域特色、充满历史底蕴的“潮戏剧”。同时,我们根据剧本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制订合理的场景和角色分配。其中,在设置背景音乐环节,学生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上网下载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有轻快活泼的,有抒情优美的,有激昂奋进的……反复聆听,互相讨论,最后将选中的音乐添进剧本中,做好标注,形成完整的微戏剧剧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2.内化创演:具身引动学生感知理解力

在演绎剧本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剧本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还要注重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1)角色定位,加强体验

学生在表演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和思想。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剧本中的人物性格、背景和行为等,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第二幕回溯“钱王射潮”:钱王是一个勇猛善战、体恤百姓的国王,擅长射箭和舞槊,他为治理钱塘江大潮水患,带头张弓搭箭,万众一心击退潮神,并成功修建海堤,造福百姓。

我们邀请一位形象挺拔、四肢协调、有舞蹈或者武术基础的男生来扮演钱王。男生张弓搭箭的姿势,让学生融入角色当中。其英姿飒爽、行云流水的招式吸引了台下所有学生的目光,仿佛看到一个真实的盖世英雄出现在自己面前,个别学生甚至还模仿他的招式,这样的体验更具代入感。

(2)排练磨砺,情感内化

在排练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磨砺演技,将剧本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笔者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给予学生辅助,营造出与剧本情境相符合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表演更加真实、生动。例如,第一幕亲临观潮胜地。舞蹈演员表演观潮的舞蹈,背景音乐是轻快活泼的海宁市实验小学校歌《浪花》,背景视频是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学生身临其境般将观潮时激动兴奋的情感表现出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哇”出声来,甚至拍手叫好,为整个表演增添了艺术效果。

(3)综合演绎,促进共鸣

在综合演绎环节,学生需要将剧本中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表演呈现给观众,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感染观众。为此,笔者借助舞美、灯光、视频、音效等辅助手段,给学生营造生动的表演氛围。例如,第二幕回溯“钱王射潮”。汹涌的潮水掀起滔天巨浪,配上震撼的交响乐,视频中数万支弓箭射向怒潮,射箭的音效和怒吼的潮水相互融合,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画面变得更加真实贴切,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沉浸在钱王和战士齐心协力跟潮水做斗争的场面中,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了情感共鸣。

3.外化情境:锤炼提升学生艺术表达力

在演绎剧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艺术表达,将剧本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呈现给观众,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在舞台上展现了个人风采。

(1)舞美设计,突出潮文化

学生借助舞美设计来突出潮文化元素。如在背景道具上运用潮水、古镇、占鳌塔等元素,借助灯光、音效等手段,营造出浓郁的海宁地域文化氛围。例如,第一幕亲临观潮胜地。演员们来到盐官观潮,背景视频是排山倒海的浪涛和恢宏大气的音乐。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想到“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瞬间让人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中受到无比的震撼。舞美设计的巧妙运用,凸显了潮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和猛进如潮的时代精神内涵。

(2)表演技巧,融情潮文人

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如语音、语调、表情、肢体等,还要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表演技巧的支撑。例如,第三幕再现孙中山观潮的场景。画面出现孙中山先生偕夫人等人来观潮时的情景,他从钱塘江大潮联想到革命洪流,留下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演员将自己融入角色中,想到动荡的革命年代,以坚定的眼神、铿锵有力的声音,将人物的鲜明特点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展现出孙中山的英勇气概和坚定信念。而在表演、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及其革命精神。

(3)才艺会演:展示潮乡情

舞台上,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自信大方地展示海宁的文化风情和精神内涵,观众也在这精彩纷呈的舞台上,感受到海宁“潮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生机。例如,第四幕呈现现代观潮人的热情和担当。舞台上,演员们扮演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潮。男女老少,蜂拥而来,有的站在岸边,有的站在桥上……或手指着远方,或手搭在额头前远眺,或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生怕错过一个最佳的观潮镜头。有的外国游客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对潮水的热爱;有的观众即兴创作了诗歌,表达对潮水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眷恋,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演员们还通过舞蹈,展现观潮人的热情和活力,使观众感受到海宁人的奔放和激情。表演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地域文化韵味,表达了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和对海宁“潮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待。

三、评价“弄潮娃”,提升关键能力——入场

微戏剧创编实践中,还要包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制订评价指标。

1.评价指标,精准设定

(1)关注学习过程与参与度

(2)关注学习成果与表现力

根据以上指标对学生的微戏剧创编实践进行综合评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评价主体,二维相合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使评价内容有效传递给相应的对象,而学生自评、互评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评价内容的对象指向,提升评价的实效。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身在微戏剧创编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实效。而在互评环节,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加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在小组展评中提高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锻炼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聚焦海宁“潮文化”的小学微戏剧创编实践,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我们通过深入挖掘海宁“潮文化”内涵、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注重表演实践等措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吴丽娟.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13):28,33-35.

[4] 成陆萍.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以初中音乐与语文融合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3):8-9.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