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美术教学探究

2024-08-07葛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7期

[摘 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文化理解素养是艺术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的起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从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学科融合、引导学生体验、营造文化环境等方面展开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真正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与价值,通过多维路径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落实美术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文化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1-0045-0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突出课程综合性,强调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学。文化理解是艺术核心素养之一,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理解、诠释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品,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了解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与包容,等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与文化背景的理解、欣赏和尊重,深化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文化理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基于学习内容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获得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1.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提升。如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特色,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唤起学生对我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感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形成文化理解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

2.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能够营造一定的氛围,从而对人的思想或者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上,教师依据鉴赏内容播放与之相匹配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产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如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陶瓷艺术》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瓷器是中华文明艺术瑰宝之一,反映了中国在制瓷领域上高超的工艺,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厂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艺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对瓷器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一边播放轻音乐,一边引导学生欣赏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陶瓷作品的看法与评价,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

二、注重学习融合,促进文化理解

艺术课程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美术是关于视觉的艺术,要想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教师就要从多角度(如视觉、听觉、感觉等)带领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真正走向深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融合方面展开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1.学科融合,拓展文化深度与广度

美术与语文、音乐等学科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拓展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如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十二生肖》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能够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运用剪纸的手法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教师就把《十二生肖》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十二生肖是怎样来的吗?”教师先把十二生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再让学生通过剪纸艺术表现出自己的生肖图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把美术学习与音乐、语文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对剪纸艺术十二生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素养融合,多层次理解美术作品

文化理解是艺术课程要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它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四大核心素养割裂开来,而要注重统筹兼顾,整体观照,使之共同为落实核心素养助力。如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保护文物》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著名文物和本地区的文物有一定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欣赏文物,了解文物的用途和作用,了解文物保护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一般可以分为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与纪念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群;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品、工艺美术作品;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成和社会生活的代表性事物。由于文物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并且与审美感知及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不能仅从了解文物、认识文物等方面展开教学,还要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等方面展开教学。这样可以实现核心素养之间的互相融通、支撑,进而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体验,促进文化理解

体验是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方式。学生对文化的体验感受越深刻,对文化的理解就会更深入。要想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提升,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来助力学生素养的发展。

1.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去触摸、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广阔的世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深化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如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走进春天》一课,要求学生走进春天,理解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懂得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春天;能够感知、欣赏春天的美,提高对春天色彩的感受力和对各种色彩的辨认能力;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春天的景色及人的活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内外不同场景与环境中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就自己眼中的春天景象进行分享与交流。这种对春天的感知是学生欣赏春天与创作活动的开始,是学生理解春天的重要基础。然后,教师把不同艺术家关于春天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学习不同艺术家对春天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文化的多样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自然的春天”的体验融入美术作品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春天所蕴含的自然文化之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体验

艺术新课标中指出,要善于根据学习需要,运用多种媒介材料,创造性地将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以及媒介进行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多元材料进行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如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雕与刻的乐趣》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的乐趣。雕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技法的传授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在雕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各类雕刻艺术作品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身边一些合适的材料,尝试创作一件雕刻作品。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关于雕刻艺术的创新实践,如把长方形、椭圆形和普通形状的肥皂变成动物、汽车、房子或者其他形状。这种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雕刻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雕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

四、营造文化环境,促进文化理解

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学校统一规划,设计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活动、观察与学习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新课标理念的真正落实。

1.组织文化讲座,感受文化魅力

小学美术课程中编排了许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内容。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做讲座,或者通过公开课、实验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古建筑的保护》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欣赏、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古建筑。教学时,教师邀请古建筑保护专家到学校做讲座,通过调查报告及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损坏就很难复原,因此我们要保护古建筑。同时,使学生明白:古建筑是古代文明的见证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们完整地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层次。小学生对美术中蕴含的文化的认知大都是肤浅的、不深刻的,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美术文化讲座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获得对美术文化的深刻感受与体会,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深度。

2.营造文化氛围,感受文化魅力

校园是学生每天都生活的地方,教师依据美术学习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美术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墙、长廊,或者美术作品图册展示等,激发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仍以《雕与刻的乐趣》一课为例,当学生对雕刻的艺术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雕刻作品展示在“雕刻艺术角”,让过往的学生都能够看到在雕刻艺术上表现突出的同学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又可以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美术理解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广阔的美术文化情境之中,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文化的特征和多样性的文化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综上所述,艺术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能单纯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文化学习,而不是技艺的传承,力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文化与人文内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围绕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习得美术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形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以文化探究的视角去感受美术和理解美术的品质,从而深化学生的美术认知,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邓萍.融合式学科实践:小学美术指向“文化理解”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浙美版四年级下册《良渚古玉》为例[J].少儿美术,2024(4):10-13.

[2] 洪涛.基于情境教学 提升文化理解素养: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的教学为例[J].青少年书法,2023(19):47-49.

[3] 苟莎莎.指向文化理解素养发展的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设计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4):175-177.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