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大单元设计路径和思考
2024-08-07蒋文丽
[摘 要]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大单元设计是指向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突破了传统单元教学设计在学科、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打通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之间的壁垒,以语言实践和运用为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制订目标、设计过程、进行评估这四个环节组成的闭环设计,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语言,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融合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大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1-0022-04
一、理念启迪:主题意义与英语大单元设计
1.主题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指出,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其中,主题是指围绕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展开的话题类别;主题意义则指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所承载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需要读者在阅读和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推断和解读。它是在个人与文本、作者、他人、自我的互动中建构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2.大单元设计
大单元设计理念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厘清教材内在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开展大单元设计应从生本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内容的关系,以大主题为中心,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相应的学习内容,重构大单元。
二、价值分析: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大单元设计内涵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大单元设计,虽然根据目标指向、设计策略和价值追求的不同,其具体内容和编排也不同,但都有以下特点:第一,视角更多元,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二,指向性更强,中心任务紧扣真实问题的解决;第三,实践活动更具操作性,重视语言知识向核心能力的转化。
对主题意义的感知要靠有逻辑的语境来推进,而大单元设计将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教学转变成内在结构逻辑化的单元教学,能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围绕主题体验和实践,走向更真实的学习,并在学习中自主建构学科关键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必备品格。
三、实施路径: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大单元设计路径
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大单元设计的起点和终点,是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教师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从系统分析、制订目标、设计过程、进行评估这四个方面(见图1),明确学生“学哪些方面?”“要学会什么?”“如何去学?”“真的学会了吗?”。设计时,将任务嵌入主题意义,使单元教学目标从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向三个方向转变和细化: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解决问题必备品格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1.解读单元主题意义,整体建构教学内容
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解读,厘清“学哪些方面?”;再对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进行梳理。一般来说,教师分析教材文本时多从“What(主题和内容)”“How(语篇/对话的特征)”“Why(语用功能和价值取向)”出发,较少关注单元与单元、文本与文本、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导致教学割裂。基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些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其主题意义反映的是和主题相关的单方面还是多方面?主题意义是否全面、系统?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或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探究主题意义?哪些单元、哪些文本、哪些板块的关联性更强?怎样将语境、知识、技能和策略等进行整合?
(1)整合大单元,项目式展开
找到内在逻辑关联,基于大单元理念重构单元内容、目标、任务与情境,能带领学生走向真实学习,提升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关键能力,习得必备品格,使大单元教学设计在素养目标落地处形成闭环。
如何整合大单元?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为例(见表1),教师要将英语新课标中语言能力的各级要求内化于心。先以一个单元为中心,找出与其内容存在关联的其他单元;再依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大单元。需要明确的是,大单元不是连续单元的整合,也不是生硬地跨单元整合,而是基于各单元内容和主题的关联性的综合考虑。以Unit 3大单元为例,通过对各单元话题的梳理,笔者将“Unit 5 Look at me!”“Unit 6 Colours”“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Unit 8 Happy New Year!”四个单元整合为以“New Year’s party show”为主题的大单元,使挑选服装款式、准备礼物、派对活动等教学内容都能在大单元中得到体现。
(2)建构小单元,进阶式推进
单元教学承载着完整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承载着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所培养的、具体且有所侧重的目标任务,是促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成长的、比较完整的课程周期。教师可以尝试从多角度出发,把相关联的文本或板块进行整合,并结合语言实践活动,开展指向大单元目标的小单元教学,使学生在“小步子”中对主题意义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以Unit 8的教学为例,单元主题为“谈论新年”。“Story time”中的对话包含与新年有关的多方面内容,如问候、送礼物、收礼物等。此外,“Cartoon time”板块还拓展了主题情境——生日派对,从不同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但教材涉及的节日文化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我们在每个课时都适时补充中西方新年文化,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探讨和理解单元主题意义。根据对各板块的分析,笔者将“Fun time”“Song time”整合起来,一个是猜测物品的游戏,一个是唱新年歌曲,将它们放入Tim的新年派对中,这样既保留了板块“fun”的成分,又实现了知识的复现,有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主题意义将语言知识进行细化——如何问候?如何送礼物?如何收礼物?如何询问礼物是什么?这不仅能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学会围绕主题进行交流,还能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学会尊重,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大单元统领下的小单元教学能突破文本和课时的局限,解决教学碎片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并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及逻辑表达的能力。
2.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制订各级教学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紧扣核心素养,从注重单课教学目标达成转变为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纲,设计单元教学中各课时教学目标,以彰显单元教学的螺旋上升、层层推进。这样,大单元目标面面俱到,小单元目标环环相扣,最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效果。
在小单元设计中,第一课时让学生在文本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并通过听、说、读、演等活动进行反复运用;第二课时围绕“正确运用”和“解决问题”开展教学;第三课时旨在拓展延伸,借助情境、语言和绘本等对主题意义进行多维拓展;第四课时旨在综合巩固,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评价。
(1)注重知识意义生成,合理制订知识目标
大单元教学中,知识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更多指向知识系统的建构,具体体现为知识的转化、融合、生成、共享和创造。制订知识目标前,教师要思考相关知识是否能融入大单元主题下的知识体系中,更要明确该目标能否丰富学生的对话过程,促使学生的语言交流更流畅、更饱满。
(2)侧重语用能力提升,统整设计能力目标
中年级侧重对话教学,高年级侧重语篇教学。相比之下,对话教学的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整合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更关注课堂交流的形式和策略,从基于主题的询问和应答入手,培养学生在特定主题下的真实沟通能力,实现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3)注重对话态度培养,丰富情感目标内涵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情感目标的锚点。教师以对话的形式和学生开展多元互动,交流探讨主题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用平等的对话态度看待事物和他人。
3.基于单元主题语境,设计重点学习任务
基于单元主题语境的重点学习任务在设计上要体现以下特点:一是语言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既要引导学生体验及理解语言表达的功能意义,又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落实语言知识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二是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具身性,要让学生置身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实践,增强语言学习的现实意义;三是语言输出的逻辑性和互动性,既要体现语言学习从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的内在逻辑,又要为学生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提供新的发展逻辑。
(1)深入挖掘,再构文本,丰富语言输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话式文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与教材、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关联来丰富主题内涵,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合和建构。
如,在Unit 3 New Year’s party show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从节日问候、送礼物、收礼物等方面理清对话脉络和核心语言知识,紧扣单元主题设计活动。通过游戏猜人物,引出Uncle John;通过观看视频选择礼物,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词汇;通过听音匹配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明确重点句型,并通过对礼物的解读强化表达逻辑(技能);通过文本细读和问题引领,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和理解主题意义和语言功能(“this”和“that”)。这一系列基于话题文本的进阶式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同时,教师借助“read”“chant”等活动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复现重点知识,不仅使前后环节衔接流畅,更让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心里扎了根。最后,教师巧妙创设新的会话情境,即Tim回来后和Uncle John进行对话,这样既延伸了文本情境,又紧扣了本课主题。这种立体化解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此外,教师适时补充中西方新年文化,打通了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对节日文化这个主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紧扣主题,整合关联,助推语言输出
有效输入是高效输出的前提和基础,高效输出则是有效输入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语言输出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学生语言输出的质和量达不到既定目标。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立足大单元理念,基于单元主题意义,从多个维度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知识,最终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见图2)。
如,在Unit 3 New Year’s party show大单元教学中,针对新年主题的语言操练,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堂活动:一是复习活动;二是创设了“Tim is back”的学习情境,并基于这个情境,设计了魔术表演、猜谜游戏、歌曲欣赏等五个语言输出活动。这五个活动都围绕大单元主题开展,将核心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其中,序列化地用语言实践活动带动小单元目标的达成,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节日文化的内在价值,为其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科学运用评价方法,精准做出价值判断
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及时、有效的多元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同时,要注重对细节进行评价,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等,如此,实现对学生是否达成预期目标的全面评估,以反思促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真正受益人。
(1)在真实情境中精准评价
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情况,从而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的过程。通过单元整体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将伴随性评价嵌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评价要求与学习要求一致。实践活动的落脚点不仅在于语言知识本身,还指向能力和素养。唯有在真实情境中有效落实评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真实情境中,产生语言学习的“化学反应”。
(2)利用反思支架精准评价
如果说在真实情境中实施评价是一种基于感性的认识,那么反思支架就是建立在理性层面上的评价。最常见的反思支架就是教材中的“Ticking time”。大单元设计下,教师可以对“Ticking time”板块进行整合。如,基于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Unit 8 Birthdays”的共同语言知识,将这两个单元的“Ticking time”板块整合为大单元“Important days”的“Ticking time”板块(见图3),使其作为学生单元学习前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的“航向标”,以及结束后的评价和反思支架。
反思支架的搭建旨在帮助学生辨别语言知识中已掌握和未掌握的部分,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其他语境中迁移运用知识,以便学生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支架进行自评和反思,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能够更清晰、更完整地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而找到薄弱点,精准发力,填补空缺。
总之,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大单元设计,以语言实践和运用为目的,基于系统分析、制订目标、设计过程、进行评估这四个环节组成的闭环设计,通过整体建构教学内容、制订各级教学目标、设计重点学习任务、精准做出价值判断,打通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之间的壁垒,能够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语言,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教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2]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3] 李宝荣.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英语学习,2020(3):41-45.
(责编 蔡宇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立项课题“指向主题意义理解的小学英语教育戏剧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L8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