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2024-08-07丁建兵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4年7期

[摘 要] 当下,“灌输式”“一刀切”等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舞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切实“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障碍处,灵活应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课堂,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学习品质

“同题异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题异构”中的“同”是基础和前提,是教学的起点、着眼点和落脚点,而“异”是拓展和延伸,是教学的着力点和出彩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为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特点和实际学情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中逐渐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设计有效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精彩的课堂引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一些适合本班学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情境,进而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时,在新知导入环节,部分教师会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出发点,结合以前接触过的有关集合的概念(如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等)来揭示主题,然后让学生根据具体实例进行抽象概括,最后引出集合的概念. 虽然这些相关概念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但是它们缺少一些生活气息,很难引发学生在情感上共鸣,不利于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基于此,作为高一的第一节数学课,教师让学生回忆暑期军训的情境,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军训的对象是总体还是个别?”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可以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而且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顺势将其与集合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知道集合的研究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别. 有了生活情境的铺垫,此时引入集合的概念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课堂可以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落实.

当然,在地区、学校、教学水平、学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切勿照抄照搬,要结合具体学情和自身特点来安排,在“求同”和“求异”中不断提升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设计问题诱发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思考,积极建构,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学情引入一些与集合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元素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等等. 紧接着,教师直接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告诉学生用什么表示集合,用什么表示元素,如何来表述“属于”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知识形成的过程缺少一定的探究性. 基于此,教师不妨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一步明晰元素的主要特点. 如:

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可以组成集合?

(1)大于7且小于15的奇数;

(2)x2+1=0的解;

(3)非偶负数;

(4)我校高一新生.

这样以问题为依托的直接导入的方式更加直观,更易于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有利于学生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理应用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素养

课堂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知识拓展延伸的必经之路. 在基本内容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练习,以此检测教学效果,便于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预案,使课堂教学更具普适性,更易于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例如,在完成“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相关内容教学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教师结合教学重难点、易错点,设计如下课堂练习.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3∈N+ B. ∈Q

C. ∈Z D. 7.215∈N

(2)方程x2-1=0的解集是( )

A. {1} B. {-1}

C. 1,-1 D. {1,-1}

(3)已知集合M={a,a2},则实数a不能取到的值为________.

(4)已知方程x2-2x+2a=0的解集中没有实数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已知方程x2-2x+2a=0的解集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

集合的定义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些相应练习用于知识强化,以此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把控好“量”和“度”,切实从本班学情出发,充分发挥练习的积极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是直接提供教材上的练习. 教材虽然是数学家精心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是因区域、教学水平、学习能力等差异的存在,学生所反馈的问题也有所不同,若直接照抄照搬,难免会因为问题难度不合适而影响练习效果. 因此,在“同题异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捕捉各种生成性资源,根据教学重难点、疑难点、延伸点设计相应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价值,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人. 例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思维水平、思考习惯、学习能力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高质量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习成为一件自然的、快乐的事情.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去沟通、交流,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探索知识,以此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不过,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直接讲解后就让学去模仿,这样很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若教学中教师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预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路,还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使用配凑法求复合函数f[f(x)]中的解析式,教师给出如下两个练习,让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及解题过程如下:

(1)已知f(x-1)=x2-2x,求f(x)和f(x+2).

解 因为f(x-1)=x2-2x=(x-1)2-1,所以f(x)=x2-1. 故f(x+2)=(x+2)2-1=x2+4x+3.

(2)已知f(-1)=x-2,求f(x+2).

解 令-1=t,则当t≥-1时,x=(t+1)2. 因为f(-1)=x-2,所以f(t)=(t+1)2-2(t+1)=t2-1,所以f(x)=x2-1,其中x≥-1. 故f(x+2)=(x+2)2-1=x2+4x+3,其中x≥-3.

复合函数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点问题,若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出过程让学生去模仿,很容易因为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不深刻而引发错误.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促进“以不变应万变”能力的形成. 另外,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方式解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同题异构”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学生的障碍点及误区,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保证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认真研究教材,也要认真研究学生,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案,以此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品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