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树德”背景下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2024-07-22张丽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培养路径中职教育

摘要:在“以劳树德”背景下,通过分析劳动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契合点,能够揭示劳动素养的培育对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可初步构建一套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估框架,并以此实证分析在培养中职学生劳动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培养路径,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以劳树德;中职教育;劳动素养;培养路径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专业的重大调整,可以看到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中职学生又是高职院校的主体生源,因此他们的劳动素养培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当前教育体系下,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在整体教育中稍显孤立,没有把劳动素养纳入整体教育之中。在“以劳树德”背景下,教师研究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路径,能够为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提供思路,进而让每一名中职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受益,成长为具有优秀劳动素养的人才。

一、“以劳树德”背景下中职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中职教育是培养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职学校需要深入理解和贯彻“以劳树德”理念,为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以劳树德”理念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方向。“以劳树德”理念强调劳动是人的天职,是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一理念与中职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培养中职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以劳树德”理念倡导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理念与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完美契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中,将劳动实践融入技能培训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校企合作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劳动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以劳树德”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与中职教育的劳动技能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在“以劳树德”理念的指导下,中职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技能,形成扎实的劳动能力和素养。

第四,“以劳树德”理念倡导学生通过劳动来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以劳树德”理念强调劳动教育需要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学生的劳动教育也需要与其他教育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只有全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的劳动素养培育目标。

由此,在“以劳树德”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同时与其他教育内容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二、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问题分析

在“以劳树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深入研究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现状,从不同角度对中职学生劳动素养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培育路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劳动观念缺失,劳动能力较弱,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劳动素养培育体系不够完善,劳动教育形式存在不足,缺乏与校外相关育人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学生普遍对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的劳动态度;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价值认可度不高,缺乏对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视。

三、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一)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设计

在“以劳树德”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设计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育路径,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劳动素养。

首先,劳动素养培育路径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可以加入一些与劳动相关的动手实践课程,通过由浅入深的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步内化对劳动的认知,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素养。

其次,劳动素养培育路径的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市场的需求,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和专业发展趋势,设计出一条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素养培养路径。例如,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学习技能,提高劳动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做好准备。

再次,劳动素养培育路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劳动,学生可以培养勤劳、坚韧的品质、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培养路径设计中,教师应将劳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使他们在劳动中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最后,劳动素养培育路径的设计需要注重教学与社会的联系,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只有通过合理的路径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培养劳动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1.以学校劳动为主体开展相关活动,培育学生的基础劳动素养

中职学校是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以劳树德”背景下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路径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中职学校要首先行动起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一是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张贴弘扬劳动精神的标语或者图片。二是学校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弘扬劳动精神,如播放《大国工匠》等视频材料,宣传劳动教育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观念。三是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周”等非专业性的劳动活动项目,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有空闲土地的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学农实践”等活动,设立“耕读园地”。在“耕读园地”中,学生亲身参与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劳动过程,不仅培养了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学会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五是学校在重视劳动教育开展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提高劳动素养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把劳动实践纳入考评机制,科学有效地在“以劳树德”教育培养目标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以家庭劳动为辅助,家校联合,培育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

家庭作为学生的生活场域,是学生最直接、最亲近的课堂。家校配合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与学校可以共同帮助学生将劳动素养能力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一是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劳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在社区、田间、工厂等场所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学生的劳动表现家长应及时反馈给学校。二是家长可以不定时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劳动的基本常识,提高其职业劳动素养,为未来踏入社会做准备;另一方面,能够拓展亲子之间的交流话题、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三是班主任要定期将学生在校的劳动表现反馈给家长,及时发现学生在劳动素养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联合家庭的力量,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劳动素养水平。

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技能训练,培育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

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课是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授专业劳动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守纪意识、守时意识、团队意识等品质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这种专业性的劳动课程,不仅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树立正确的职业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劳动习惯,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基于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借助企业的力量为中职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在企业中,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进行技术学习,还能够感受到企业生产的严肃性、计划性和规律性,对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对于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以自主、合作、实施为主的劳动素养培育模式,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以劳树德”背景下,通过完善劳动教育实践性和专业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育路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实现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超,孙芙蓉,章丽君.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

[2]张红芬.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法[J].文理导航(上旬),2020(5).

[3]盛跃辉.“三全育人”视角下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J].湖南教育(C版),2024(2).

[4]李琦,鲍鹏,周永平.中等职业学生劳动素养“三生三维”评价体系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

(责任编辑:赵静璇)

作者简介:张丽,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培养路径中职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依托“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索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