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策略研究
2024-07-22赵小溪寇海莲
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发展,数字素养已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载体,对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实践引领与案例示范,强化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以专项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知识与技能,利用“双师”课堂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通过师德建设与信息保护机制提升教师的数字社会责任,利用协作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关键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加入数字化元素,而是从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过渡到技术与教育的创新阶段,也是数字化技术推动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更是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数字技术逐步重塑教育教学全过程,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数字素养成为教师必备的关键素养。2022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明确了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仍有不足,教师的数字素养亟待提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智慧教育平台集成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数字素养,进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对教师数字素养的问题分析,结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特点和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分析
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其是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的。
(一)教师数字化意识亟待提升
数字时代,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是其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专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影响着其数字素养的整体发展。教师数字化意识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数字技术视为辅助性工具。部分教师在主观上缺乏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兴趣,内在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方式,不愿尝试新的数字技术,从而错失了自我提升的机会。其次,教师持续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有限。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以及参加教育数字化相关培训,导致他们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无法维持学习新技术的持久兴趣。最后,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问题。面对数字技术,部分教师表现出消极态度,难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进而其数字素养无法提升。
(二)教师数字技术技能仍需加强
数字技术技能是教师在数字化时代有效教学的基石。教师若能熟练掌握数字技术技能,则可以利用现代工具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数字技术技能不足。究其原因,首先,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但其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层面,对于一些高级功能不能加以利用,忽视了数字技术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的创新与改进,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和枯燥性。其次,部分教师由于所选的工具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使得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导致其教学进程受阻。技术困扰不仅会削弱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字技术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数字技术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三)教师数字化情境应用有待丰富
数字化应用能力是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数字技术,打造情境体验式、智慧互动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感,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尚且不足。例如,虽然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但是部分教师缺少有效获取、管理以及制作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契合的数字资源的能力。此外,部分教师仅仅能将基础的信息化技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缺乏创新和思考;甚至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数字化,忽视了教学实践中应有的理论指导与情感沟通,导致其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和缺少温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
(四)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水平不均
研修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研修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通过观摩、研讨和反思不断拓宽教学视野,从而推动专业发展。然而,当前教师研修共同体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不同的研修共同体往往拥有各自的研修理念,或注重理论探讨与学术研究,或偏向于实践应用与技能提升,不同的理念推动教师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次,不同研修共同体之间在研修资源和条件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影响研修活动的效果。最后,研修成员是组成研修共同体的关键要素,然而研修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研修水平参差不齐。
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应用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仅集成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教师的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途径。
(一)丰富的资源和先进工具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设有涵盖德智体美劳在内的十个专题板块的内容,汇聚众多中小学教育资源,覆盖多个教材版本。此外,平台还链接了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一系列专业网站。这些资源涉及基础教育课程、个性化学习材料的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数字化教学的示范和参考,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便捷的教学工具能促进教师教学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有大量辅助性教学工具,以支持和增强教师数字化教学体验。
(二)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有“教师研修”板块,开设学科研修、作业命题、国培示范、名师名校长、院士讲堂等模块,致力于向广大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与技术支持。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不仅能参与国家级线上培训活动,还能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专业研修,从而不断充实教育知识与提升教学技能。同时,平台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团队、教研员及优秀教师的力量,指导一线教师用好平台的精品资源,学习优秀案例,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效的交互和团体协作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能够为教师构建跨学校与跨地区的研修共同体,教师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突破时空的束缚,实现自由而灵活地交流与研讨。同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名师工作室、专家团队工作室为教师营造学习、交流、研讨、提升的交互环境与空间,组织者可以利用工作室发布活动任务、推送活动资源、评选研修成果,参与活动的教师可以组成研修共同体,利用平台分享的教育教学经验完成各项研修任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三、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能辅助教师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提升数字素养的空间。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可以系统学习数字化教学技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而将数字素养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飞跃式提升。
(一)以实践引领与案例示范助力教师数字化意识提升
树立正确的数字化意识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前提与基础。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引领与案例示范来强化数字化意识。在实践引领方面,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平台中的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平台中的数字工具应用到教学中。这种身份的转变能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数字化教学,从而提升数字化意识。在案例示范方面,通过对平台优秀案例的观摩、分析、研讨,教师能够在本学科优秀案例的引领下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数字化意识。
(二)以专项培训课程助力教师数字化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于2022年暑期开展了第一期假期研修专题培训,此后每年寒暑假,平台都会上线新的培训课程,供教师完成相应专题的研修。在“教师研修”板块的“国培示范”模块中,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数字素养提升专项培训的有关课程,包括“数字化课堂管理工具应用”“数字化作业管理工具应用”等实用技能课程,还有“常用教育教学数字化工具及案例”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及“数字工具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流程中的作用”等深入剖析课程。
教师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数字化教学的前沿技术,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培训资源,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数字化教学设计的理念,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详细的视频操作讲解以及专题案例应用分析,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引导。充分发挥这些优质资源的作用,是提升教师数字化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优选途径。
(三)以“双师”课堂模式助力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
“双师”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优化教师数字化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与互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数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一体机以及平台中的“我的授课”功能播放国家优质课程资源,结合线下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双师”教学。在“双师”课堂的推动下,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更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拓宽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从而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同时,在“双师”课堂实践中,教师能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技术,并不断锤炼教学技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四)以师德建设与信息保护机制助力教师数字社会责任提升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育专区以及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可以为教师提高师德建设、增强数字社会责任提供引领与支持。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借助平台的师德师风教育专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培训活动,如在线研讨会、师德讲堂、优秀教师事迹展示等。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培训活动,自觉规范各项上网行为;教师可以参与师德建设相关议题的讨论,通过分享经验、提出问题、交流看法等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信息保护机制方面,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置了一套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通过先进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多重加密处理,确保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泄露。同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了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数据,这从源头上保障了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安全。此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可以及时应对并消除安全隐患。这些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不但有效地管理和保护了教师的信息和隐私数据,而且为教师应用数据、开展数字化教学树立了信心,增强了教师数字社会责任感。
(五)以协作学习环境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依托这一平台,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首先,平台专门设立“教师研修”板块,开通了通识研修、学科研修、作业命题、幼教研修、特教研修、院士讲堂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修,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平台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实现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共享,拓宽教师的视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最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教研群功能,为教师发布教研任务、分享专业所学、互通教研资源等提供了支持。通过教研群,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完成研修任务,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综上,数字化时代,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深度赋能。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可以组建研修共同体,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刘波,张梦瑶,张成豪.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
[2]梁娟.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4(2).
[3]蒲崇敬.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科教导刊,2023(30).
[4]马念念.教师教育数字化的困境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22).
[5]曾媛,黄志南,薛瑾,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
[6]王浩楠,郭绍青.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3(9).
(责任编辑:赵春艳)
作者简介:赵小溪,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寇海莲,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CA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