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述评
2024-07-19王涛曹均学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意义价值、生成逻辑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还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路径探索、重整体概述轻部分深入论证、重国内宣传轻世界传播等不足。对此应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抓手,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贯彻;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基础,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性指导;以用好“良渚论坛”“一带一路”为依托,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性传播。
关键词:习近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4)04-0001-08
DOI:10.19933/j.cnki.ISSN1674-3652.2024.04.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ISD):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SC21B126)。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随后学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内涵以及如何理解、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不但有利于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也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概述
自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意义价值、生成逻辑等进行了深入论证。
(一)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论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关于文化强国的论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论述,关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的论述,关于“两个结合”的深刻阐释,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论述等,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1.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
姜汇泳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以“两个结合”为基本遵循、强调文化服务人民、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这四个方面[ 1 ] 10-12。在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方面,论述了如果偏离、忽视、放弃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文化思想工作就可能会背离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鲜明地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一着力点置于首位。在以“两个结合”为基本遵循方面,论述了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 ],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强调文化服务人民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在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塑造力方面,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国等主要内容。赵卯生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文化使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权益、文化共识、文化引领这六个方面构成[ 3 ] 34-39: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使命方面论述了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传承方面论述了“两个结合”来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文化创新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文化权益方面论述了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文化共识方面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引领方面论述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
2.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地位作用研究
有宝华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可以分为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使命任务、战略部署、政治保证五个方面[ 4 ]:在地位作用上,论述了文化自信、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地位作用;在方针原则上,论述了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及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方针原则;在使命任务上,论述了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现代文明等使命任务;在战略部署上,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四力”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战略部署;在政治保障上,论述了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政治保障。
3.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总体特征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谢守成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历史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理论特征[ 10 ] 77。陈金龙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 5 ]。程仕波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从广阔的时空维度中汲取文化思想资源、全面而科学地构建文化思想体系、以战略思维推进文化思想的发展、以服务人民为文化思想的价值依归这四个显著特点[ 6 ]。齐卫平等认为,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特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本特征,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特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特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特征[ 7 ]。
(二)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学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从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和价值、对新时代中国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对整个人类的意义和价值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就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文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升华。丁晓强等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实现了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但中国新文化的民族特质仅体现在“民族形式”上,缺少与内容的必要联系。而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强调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等形式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更强调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等内涵上相结合[ 8 ] 26。黄真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升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9 ] 34。二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凝聚思想的保障。首先,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来看,文化建设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能增加民众对党的认同,提升执政的向心力。其次,从缩小阶层隔阂来看,辩证地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避免文化过度政治化,有利于合理地引导不同阶层文化缩小各阶层隔阂,促进社会各群体间的和谐和国家的总体稳定。从中共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体系来看,只有辩证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之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跳出文化仅为精神、意识形态输出的错误认识,才能筑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 10 ] 76。
2.关于对新时代中国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具有密切联系,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一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文化动力和战略指引。黄真认为,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而且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齐了文化这块拼图,使其更加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文化动力;从实践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对理论的发展,更是对文化布局的要求,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指明方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指引[ 9 ] 36-37。二是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旗帜。林颐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指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又适应时代潮流变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支撑[ 11 ] 34。三是满足共同富裕一体两翼的双重富足。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民立场出发,与共同富裕相契合,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要,推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相统一。
3.关于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林颐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达到了新的高度。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相辅相成的,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 11 ] 35。二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实现。丁晓强等认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崛起是民族复兴的先导。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推进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又是这一过程的价值实现[ 8 ] 23-24。三是指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谢守成等认为,习近平对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阐释和全面把握,科学地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实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融会贯通[ 10 ] 74,为中华民族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弘扬什么样的文化指明了方向。
4.关于对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开放包容的思想,对整个世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是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方案。西方所倡导和灌输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言论不仅严重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还给世界带来冲突甚至战争。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人类关怀、开阔的国际视野,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方案[ 3 ] 39。二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路径选择。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开辟创造的,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路径[ 3 ] 37。三是丰富人类社会的文明样态。习近平总书记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制订了实施方略,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拥有怎样的文明,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整个人类社会增加更多的文明样态。
(三)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非常明晰的生成逻辑,目前学界主要从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三重逻辑分别展开论述。
1.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研究
学界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总体上认为是“马魂、中体、西用”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 12 ],分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吸收。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郑敬斌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神品格,即它的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 13 ] 26。赵聃等认为,马列经典作家对于文化的相关论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14 ]。刘成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还有创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 15 ] 102。姜汇泳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造性理论成果,在掌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 9-10。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郑敬斌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价值的前提下和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的基础上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 13 ] 27。刘成等认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所彰显的文化特质如“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看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 6。邢国忠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不忘本来为根基的,这个“本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 ] 24。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时讲话中旁征博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这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三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吸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实际行动吸收世界其他文化成果的[ 13 ] 28。习近平总书记阅读过很多经典著作,对于世界文明合理的部分他指出可以适当借鉴但绝不是盲目照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的批判思维[ 16 ] 24。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思想体系,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先进文明理念并转化为与中国相契合的文化因子[ 15 ] 105。
2.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研究
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学界归纳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主要从整个中华文化的探索创新以及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时期进行阐释。一是从中华文化整体的探索创新出发。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发展,但始终未曾中断,历尽考验始终历久弥新的奥秘在于不断地探索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既是当代中华文化探索创新的根基,更是生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支撑[ 3 ] 39。二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时期进行分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积淀。在这一时期厘清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定位、革命文艺正确发展等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顺利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提出了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同时,为满足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文化建设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13 ] 2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始终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3.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逻辑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熔铸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学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逻辑主要分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坚持守正创新这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坚定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最根本的政治要求,这一导向不动摇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15 ] 107。其次,坚持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此,要健全学习教育机制,研究阐释机制,宣传普及机制,推动文化创新理论与文化实践发展良性互动[ 13 ] 31。二是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底气所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及其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践进程中的功能呈现,也是其初衷。要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相统一[ 15 ] 108。三是坚持守正创新。要准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守正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创新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新理论引领发展[ 13 ] 32。
二、当前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国内学者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意义价值、生成逻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我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路径探索、重整体概述轻部分深入论证、重国内宣传轻世界传播等不足。
(一)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路径探索,缺乏实践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明晰的生成逻辑,但目前学界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价值、生成逻辑等理论阐释上,而对于怎样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有研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最终要落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展示蓬勃生机,因此,如何全方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并给予正面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明确可行的实践路径,以推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呼应,共同发展。
(二)重整体概述轻部分深入论证,缺乏现实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非常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者致力于追求“大而全”的研究,力争研究内容尽可能全面地涵盖其具体内容,但是这样却导致了整体论证深度不够。尽可能全面地涵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部内容,就只能在一些方面用几句话带过,有的甚至直接套用政策文件上的寥寥几行文字,未见深入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任意一部分内容单独进行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和非常迫切的。如习近平对新时代如何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七个着力”,这七个着力无论哪一个内容单独进行深入解读都是非常有必要和非常紧迫的,但目前学者大多力图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完整而全面的概括,而对于单一方面、单一主体等解读,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在理论深度上,都比较欠缺。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微观视角的研究,针对不同方面、不同主体进行深入论证,力争做到“小而精”。
(三)重国内宣传轻世界传播,缺乏国际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无论是高校学者还是政府工作人员,纷纷进行解读。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提出要广泛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使其入脑入心,各主流媒体也都加大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力度,提升其影响力、传播力。但这一提法主要集中在国内媒体、党政机关、高校等场合,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还比较欠缺。习近平文化思想借鉴并吸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内在相通性,这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对外宣发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内在相通性为突破口,构建独特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三、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抓手,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贯彻;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基础,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性指导;以用好“良渚论坛”“一带一路”为依托,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性传播。
(一)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抓手,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引导文化产业合理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向。当前,文化产业体系整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道德自律意识不强的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刻意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等行为,使得传播内容出现了低俗化的趋向。文化的低俗化趋向如果扩大,会污染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进而会影响整体的社会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对文化领域的监督管理,以严格的制度管理措施引导文化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其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但精神生活却愈发空虚,尤其是农村地区。当前很多农村成了仅有“一老一少”的空心村,这个“空心”不仅仅是指农村人口的流失,同时还指留守的“一老一少”精神生活的空虚。这一问题的显现,使得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因此,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在农村人口聚集的场镇搭建舞台进行慰问演出。同时,以民间艺人为支撑,进一步挖掘民间艺术,推动其传承和发展,使得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以更多切合实际情况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对文化产业的合理引导,同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农村倾斜,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现实的呼应。
(二)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基础,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性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7 ]在十年后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8 ]这两个“极端重要”既从侧面显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性,又表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是未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要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要从宣传思想文化斗争的主要场域出发,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斗争的主要场域是互联网和高校。首先,守住互联网这个主阵地。互联网因其便捷性、虚拟性,逐渐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斗争的主阵地。西方掌握了互联网技术的先手优势,使得互联网成为他们宣传文化思想入侵的有力工具,却成了我们的掣肘短板。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对互联网的技术控制,加大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剥离掉西方嵌在互联网内部的价值体系。同时,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突破算法推荐技术带来的弊端,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以主流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放大主流声音,维护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其次,守住高校这个前沿阵地。高校因其自身的学术自由,使得对思想文化的管控环境较为宽松,而这也成了敌对思想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很多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理论辨别能力,就很有可能成为敌对思想文化的潜在渗透对象,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凝聚广泛的价值共识,同时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抵御能力。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多下功夫,巩固互联网和高校这两个阵地,增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深度。
(三)以用好“良渚论坛”“一带一路”为依托,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性传播
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平台才能实现。要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对外传播,就需要世界性的传播平台,当前“良渚论坛”“一带一路”就是很好的对外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性传播。首先,要利用好“良渚论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19 ]良渚遗址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其背后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上的契合点。为此,要利用好、发展好“良渚论坛”,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传播中华文明的新窗口,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华文明,同时也更加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其次,是利用好“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要以“一带一路”为基础,深化参与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根据参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编译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作品,创造性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文化思想,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扩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力。要以“良渚论坛”“一带一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综上,自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以来,学界短时间内即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但仍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路径探索、重整体概述轻部分深入论证、重国内宣传轻世界传播等不足。未来要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抓手,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贯彻;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基础,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性指导;以用好“良渚论坛”“一带一路”为依托,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性传播。
参考文献:
[1]姜汇泳,王旭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8-14.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07月1日)[N].人民日报,2021-07-02(2).
[3]赵卯生,陈滢,周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核心要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1):34-44.
[4]有宝华,张纪,王碧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原创性贡献[J].党建,2023(11):28-32.
[5]陈金龙,蔡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1):7-13,2.
[6]程仕波,谢守成.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个特点[J].社会主义研究,2017(3):18-25.
[7]齐卫平,郑天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内在理路和鲜明特征[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7(6):1-12.
[8]丁晓强,赵静.习近平文化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1):15-27.
[9]黄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与指导作用[J].观察与思考,2023(10):34-45.
[10]谢守成,高尚.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6):74-80.
[11]林颐,赵梓童.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时代意义[J].求知,2023(11):34-36.
[12]方克立.“马魂、中体、西用”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52-56.
[13]郑敬斌,陈艺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1):25-33.
[14]赵聃,丁晓.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逻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8(1):10-16.
[15]刘成,李建军.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6):100-111.
[16]邢国忠,屈靓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J].前线,2023(11):22-25.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18]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2023年10月8日)[N].人民日报,2023-10-09(1).
[19]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EB/OL].(2023-12-03)[2023-12-27]. http://www.news.cn/politics/ leaders/2023-12/03/c_1130006055.htm.
作者贡献声明:王涛负责论文撰写与修改;曹均学负责论文指导。
A Literature Review on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WANG Tao, CAO Jun-Xue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rich and broad in content, and profound in thinking. By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tudy of the field, we find that academia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the significance, the value and the generative logic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while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such as emphasiz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over practical exploration, focusing on overall summaries over in-depth analysis, and prioritizing domestic publicity over global dis? semin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enrich the study in the field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we should promote cultural prosperity,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Second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doing a good job in publicity, thought and culture. Thirdly, we shoul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by le? veraging platforms such as“Liangzhu Forum”and 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Key words: Xi Jinping;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责任编辑: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