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4-07-13黄苗
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增强其文化素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合理设定阅读目标。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定阅读主题。教师应在教材文章的基础上选择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阅读内容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关联性,有效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得以巩固,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注重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摒弃传统的分段式阅读方法,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比如,找出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实现有效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表达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思路。教师要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使得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松鼠》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观察能力的差异进行小组分工,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带领组员完成阅读任务。完成阅读后,组员要向组长汇报自己观察到的松鼠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作者能对松鼠进行如此精彩描写的原因。在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后,学生总结出这源于作者平时的细心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观察、阅读、交流、总结能力得以提升。
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细致的阅读方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白鹭》这一课为例,作者就白鹭展开了细致的观察,先描写白鹭的整体形象,再描写白鹭的生活习性。尽管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白鹭,但通过阅读也会对白鹭的形象了然于胸。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事物进行观察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分解的观察方法,将观察对象划分成不同的部分,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有序地观察。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品味和体会,体会作者对事物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才能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对事物描写得更加有条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材当中,叙事、描写人物的文章较多,这类文章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作者会按照时间、空间、事情发展等顺序进行描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顺序进行总结,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这一课为例,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珍珠鸟的。学生不难发现,作者先从头到脚对珍珠鸟进行观察,进而描写珍珠鸟的外貌和神态。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就可以运用这种观察方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进一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上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