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下心来教书

2024-07-13雷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6期
关键词:静心教书陶行知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挑战,教师这个行业也不例外。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收起那颗浮躁的“心”:潜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教书。

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教师要随时给自己“蓄水”,好让给学生的那杯“水”时刻新鲜。有报纸专门报道了“当前教师不读书令人忧”的现象,讲到许多教师的案头只有几本教参、教辅资料,“许多教师在用过去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再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未来”。教师纷纷抱怨:“太忙、太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已让大家疲惫不堪,根本没空读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应该多读书。在书中,我们可以与众多名师进行心灵对话,徜徉在名家的作品中,更能让我们见多识广、受益无穷。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教到老、学到老,不读书、不钻研,哪来创新,怎能与时俱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中国当前教育所缺乏的正是一大批把教书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是谋生饭碗的教师”。只有把教书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去追求,教育的崇高地位才得以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才得以实现。我们如何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如何达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如何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如何真正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唯有静下心来,我们才会找到迷失的教育理想,才会有所思考,有所创造。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切都说明,教师唯有静心,才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我认为,静心首先要“修”的便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需要一颗责任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深感肩头担子的神圣,唯有爱岗敬业才能不辱使命。除了责任心,教师还要有爱心。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远离体罚,因为棒槌的敲击敲不出鹅卵石的圆润,唯有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它们更加光彩亮丽。把学生当“人”看,“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除了“修”职业道德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修”个人素养。一个心胸狭窄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心胸宽广,其效果可想而知。总之,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新的形象,那种“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教育的前沿动态,远离浮躁,潜心读书,充实自己;静心教书,提高自己;清心修养,历练自己。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静心教书陶行知
我的教书生涯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陶行知教育名录
行走中的静心
在山里教书
秀才教书
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