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种视角看待学生

2024-07-13夏中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6期
关键词:心理同学老师

茶余饭后和老师们闲聊时,总能听到关于“问题学生”的讨论,若用几个词概括对他们的直观印象,您会怎么形容?屡教不改、影响他人、放飞自我、另类……

是“问题学生”,还是“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给学生做心理辅导时我听到了很多故事。在心理信箱里,我收到一封六年级学生的匿名信:“老师,同性恋真的不被社会接受吗?我想听听您的看法。”这样一个隐秘的话题,她能勇敢表达疑惑并主动求助,这封回信很重要。

在上“自我认识”主题心理课时,让学生给自己打分,1~100的分值,一个成绩优等生给自己打了1分。课下我找她聊,她说“我就是个废物”,我看到她手腕上有小刀的划痕。

一个女孩在学校从来不摘口罩,原来是父母离异,还被同学孤立,特别缺乏安全感。有学生在学校遇到任何问题就动用武力,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比打一架更有效了。”还有的同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游戏和网络就是他的全部,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

鲁思·贝本梅尔写的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所以,他们是“问题学生”吗?不,他们只是“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不去评判,去帮助!原来只是有特殊的需求,那就想办法找准他们的需求,不贴标签,只是提供帮助。

关于“同性恋”的问题,我百般斟酌后给她回了信:“首先,很感谢你的来信,我尊重你的想法,我觉得不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未来那么长,你的思想、观念、认知都有可能随着你的生长而变化,因此现在不必纠结此事,往前看!祝好!”

成绩优异但抑郁的同学为什么自我评价如此之低?原来,爸妈要求非常严苛,很少肯定,更多的是“为什么没有考第一?”“你什么都不用干,只用好好学习就行了!”在她的生长环境里,父母的语言给她打上了深深的“你不行”烙印。她需要重建自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为什么有学生会陷入虚拟网络中?我和一位学生聊,她说:“我觉得在网络上交朋友很安全,说真话不用担心会被泄露和不理解。”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总被批评,对学习失去兴趣,某一天发现自己打游戏特别好,便产生了很强的成就感。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有成就感的事情,就可以离开这个漩涡。

所以,不去随意贴“问题学生”的标签,一旦贴上标签,我们内心可能会降低对他的期望,会有一种“哦,他不好改变”的心理暗示。因此,当面对他们时,分析原因、找准需求、持续跟进、及时肯定,终会收获一个进步的孩子。

智慧转化有方法。帮助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是需要爱与智慧的。倾听与共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感同身受,并把这种理解表达出来,再进行情感引导,非常有效。

有个五年级的孩子,课堂上总是活泼乱动。有次课后,我和班里同学说:“如果你最近有很难解决的困扰,可以单独找我聊聊。”他是第二个来找我的。他说自己平时不爱管闲事,也重视友情,但有一天,他带了一颗很喜欢的糖,没忍住在课堂上吃了,被好朋友举报了,老师批评了他并联系了家长。他特别生气,因为他看到这个朋友好几次在课堂上违纪,他都没有找老师告发。他觉得这个朋友很不仗义。当时我帮助他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后来我发现课堂上他变得很认真。

换种视角看待学生,除了基于需求的帮助以外,我们还可以积极调配多方资源,比如用德育活动、劳动教育、志愿者活动等平台去影响他们。

猜你喜欢

心理同学老师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