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名师必备的关键能力
2024-07-13丁华锋李明菊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研究名师的发展历程,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进步的名师名校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引领者,中小学名师需要具备如下六大关键能力。
职业感知力。感知力是中小学名师最为重要的关键能力之一。职业感知力是产生职业认同的前提,也是教师爱业、敬业、乐业的基础。教师这一职业,是兼具体验与挑战的事业。拥有职业感知力的教师,往往能透过教育现象洞悉教育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与学生观。拥有敏锐职业感知力的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会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育理想,以同理心和共情力为桥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透过纷繁的教育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理性客观地看待并处理各种问题。拥有职业感知力的名师,会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热爱自己所立足的三尺讲台,在精研课堂、关爱学生、躬身教育的过程中,收获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对身边的特级教师、名校长、领军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每每提及学生、学科及教育事业,这些教师就会如数家珍地向笔者讲述其教育生命中的动人瞬间及体悟,其教育责任、教育情怀就渗透在这些故事中,与他们的教育生活融为一体,让倾听者在鲜活的故事中探寻到教育的真谛。
持续学习力。持续学习力是名师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关键能力。身为领航者的名师,需要拥有随时学习知识的持续学习力。一次访谈,某位特级校长谈起了自己2024年度的学习计划——开启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这位校长说:“也许在别人看来,我这个年纪到高校读硕士研究生课程有些晚了,但是,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我希望能在系统的学习中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增强教育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名师之名在于内涵深厚、谦逊好学。这位名师的自我提升之举,让笔者对其心生敬意。持续学习力,贵在“持续”二字。在我们身边,通过阅读、写作、研修、研究、实践等途径向专家学者、教育同行及社会同仁学习的名师不在少数,但做到“持续”二字的很少。拥有持续学习力的名师,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其个人发展的始终,每年都会制订自己的阅读、写作、研修、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完成年度目标。这些教师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职业生涯的宽度,也深化了教育生命的深度。
语言表达力。语言表达力是教师执业的一种关键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力既需要关注语言表达的情绪情感,还需要关注语言表达的育人功能,更需要关注语言表达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在教育场景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的。一名中学特级教师认为,语言是自带表情的,就算是交流双方没有见面,学生仍然能从教师的表达中感受到各种情绪。正确的语言表达需要关注两个问题:首先,教师要用合适的语音语调、准确且积极地开展语言表达,更有甚者,要充分发挥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以消除语言交流中的不利信息,使整个交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次,名师要持续优化自身的教育或学科话语体系,将包含教育理念的办学主张或教学主张转化为其他教师更容易接受的语言,以提升其辐射推广价值。名师语言表达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依托敏锐的职业感知力,适时优化自我的语言表达习惯,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技能,充分发挥语言表达的魅力。
规划行动力。目前,名师的形成主要有两大路径:一是教师自主发展而成,二是通过“双名工程”培养打造。无论哪一条路径,都需要教师对自身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按照规划路线开展系统实践。近几年,武汉市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名师名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目的在于引导这些名师名校长基于个人或学校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制定出适切的个人或学校发展规划;指导这些名师名校长锚定个人发展目标或学校发展目标,确定月度推进计划,分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从而推动个人或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一次访谈过程中,一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十五年职业规划及成长:在第一个五年,这位教师以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第二个五年,这位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先导,在赛课和研课过程中,实现学科经验的系统化,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在第三个五年,在海量阅读与探索研究过程中,这位教师致力于学科教研成果梳理,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有幸成长为学科特级教师。从这位教师的成长历程可知,教师的规划行动力是教师自主成长的关键能力,更是教师突破职业发展困顿期、实现阶梯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教育创新力。教育创新力是名师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无论是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学校文化建设,还是学校治理或班级管理,都需要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拥有教育创新力的名师,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一次次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此更新教育理念,迭代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一位名校长曾向笔者分享过自己在学校推行的“大家创育 小微创新”项目,就是教育创新力惠及学校治理的典型案例。为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自主发展潜能,这位校长在全校推行致力于“解决微问题、开展微创新”的教师创新项目。在专家引领下,学校教师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启了“大家创育 小微创新”项目申报。获准立项的“微创新”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班级管理、课程研发等维度。通过近一年的项目实践探索,该项目的研究成效十分显著:学校迎来了全区第一门班本课程的诞生,全国第一本“码书”的出版发行……“大家创育 小微创新”项目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合伙人,学校治理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引领辐射力。名师,不仅仅是某一所学校或某一区域的名师,作为稀缺的公共社会资源,名师可通过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等平台,组建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学习型组织,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开展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名师的引领辐射力,需要名师在持续学习力的加持下,跟进教育理论、教改政策的学习与研究,紧紧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直面教育改革及教师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带领团队教师,俯身“教育田野”开展系列活动。例如,教学名师可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等学科教学研讨活动,还能突破区域限制,开展各类主题式教研及送教活动;已提出教学主张的名师可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主张的深化研究,在传播自身教学理念的同时,提升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德育名师可通过名班主任工作坊,开展班主任主题研讨及项目式学习活动,在系统化的班主任研训活动中,共享教育智慧,提升工作坊成员的班级管理及德育水平;科研名师则可以课题和项目研究为载体,通过组建研究共同体,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引领团队教师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提炼真成果。无论是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还是研究共同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学习型组织的不同形态。教师参与以上学习型组织,既能在系统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研究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还能共享团队的研究成果及教育智慧。
职业感知力、持续学习力、语言表达力、规划行动力、教育创新力、引领辐射力是中小学名师必备的六大关键能力。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引领者,名师的发展与这些关键能力的激发息息相关。对标名师的六大关键能力及其具体表征,全面推进区域或学校的未来名师孵化工作,应是区域或学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可行之策。
(作者单位:李明菊,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学名师教学主张凝练及形成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3JB294)
丁华锋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